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业务管理
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延伸与创新:全科医疗与远程医疗的融合
提交者:谢晓隽 刘新桥 发表时间:2017-12-28 点击次数:2570 来源:北京安贞医院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国家卫生计生统计公布的 2013 上半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数据可知,三甲医院诊疗次数 55569.0 万人次,二级医院诊疗次数 53195.1 万人次,一级医院诊疗次数 8092.3 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793.0 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仅占全国诊疗服务的 20.32%。目前,据《世界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师共计 252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 1.2 人,护士 1.1 人,病床 2.2 张,美国依次为 4.2人,9.4 人和 3.3 张 。也就是说,美国 1 位医生服务 25 人,我国一位医生服务 1000人,医患比例为 11000 ,且我国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疗资源不仅缺乏且分布不均,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一直是国家医改的首要矛盾。

国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确立“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来缓解群众就医问题。

1 目前我国全科医疗面临的问题

1.1 我国全科医疗发展现状

全科医学的概念于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我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科医学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随后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10 年六部委联合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到 2020 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 30万名全科医生”。2011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从 80 年代初到现在,经过近30 年四个历程的探索,全科医疗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全科医生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短期内难以提高,综合支撑等方面仍面临一些矛盾。

1.2 我国全科医生角色问题

20 世纪 60 年代全科医学学科正式建立以来,他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对其定义有所不同,其服务功能也不尽相同。在我国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不同于其他专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面对不同服务对象和具体任务时扮也演着不同的角色。我国将全科全科医学的概念于上世纪医生定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可目前社会上对全科医疗、全科医生存在种种误解,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科都了解一点,但不精的“万金油”大夫。基层医生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硬件设施不齐全也造成很大程度上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生的不信任。再者,目前我国社区诊疗人次仍明显低于三级、二级医院,社区全科医生所见病种较为单一,医疗职能弱化为开具重复处方,也不利于基层全科医生临床综合思维和技能的发展。

1.3 我国全科医疗队伍的培养问题

在全科医生的培养上,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在职培训、在职转型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来实现,高专业水平的医疗队伍是确保社区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发展较迟,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我国全科医生在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与国外的全科医生有较大的距离。从长远看,我国可吸取国外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健全的的社区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英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营网络主要是由管理和经营者、具体操作者组合而成的多学科服务机构,彼此处于分工合作的关系,与此同时和各大医院保持密切联系,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也可借鉴这一点,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倚靠当地卫生资源,做好各社区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协调,加强政府领导和管理,保证医疗联合体网络的有序发展。

2 远程医疗对全科医疗的补充

2.1 国外远程医疗的应用

在国外,远程医疗是随着宇航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自上世纪 60 年代初到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远程医疗方面投入了研究开发巨资,远程医疗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国外全科医师利用远程医疗在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急诊、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各大医院已有各种类型的远程医疗系统。随着各项技术的日臻完善,远程会诊与临床实体诊断的一致性也将逐步提高,远程医学涉及的领域正在向广域化和专业化发展。

2.2 我国远程医疗的应用

我国远程医疗起步较晚,最早的远程医疗是上世纪 80 年代通过 email 对患者进行病历会诊,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90 年代初远程系统诊断开始应用,通过 internet 向国际社会求援,在经过几例成功的远程会诊医疗案例后,远程医疗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关注,国人从此认识了远程医疗。Telemedicine 即远程医疗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定义为医学专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向远距离之外的用户提供医疗的保健服务。

近年来,我国远程医疗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全世界医学院,或者医院的学生、医务人员参与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足不出户就能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医学教育和临床活动。同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远程医疗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通过卫星网远程救治系统,利用远程会诊技术,实现了多地区多名一流专家的联合会诊,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伤员。

亦有学者研究显示,通过构建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对社区、管辖或远程患者进行中西医知识的普及,通过短信答疑各种医疗咨询,通过视频为患者看病。应用远程便携式血压监测仪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时监测,使患者不用到医院便可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有 11395 人次视频义诊,152 例社区居民进行远程血压监测。

3 全科医疗与远程医疗融合面临的问题

3.1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

2012 年 3 月,国务院出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强调,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 ,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方便群众就医。20125月,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动远程医疗试点,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2012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因此,在当前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以加快推进包括远程医疗系统在内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缓解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难题,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医务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3.2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

以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系统为基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项探索性举措。但因涉及到医疗体制机制调整,是具有较高难度和复杂性的综合改革。面临着行政、财政、医保、编制、利益等多方面的博弈和制约, 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可行的。逐步弱化医疗联合体内部和外部发展阻力,最终实现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经济利益一体化,是现阶段组建和发展医疗联合体的可行模式之一。远程医疗作为新的医疗形式补充,其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及制定有待完善,医院管理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远程医疗的认识程度有待加强,远程医疗法规和责任认定尚未出台,远程医疗投资回报问题也还待进一步证实。

4 全科医疗与远程医疗融合的展望

远程医疗使医生可突破地域界限,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共享病人的病例资料,实现知名专家与基层医生、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通过平台进行医疗、科研的探讨及疑难病例讨论。使患者节约时间和金钱的同时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基层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科医疗引入远程医疗,缓解医疗资源不足,信任感亟待解决的现状。患者可以进行与在联合体内上级医院大夫的咨询,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免除了路途的奔波,经过上级医院大夫的健康指导后,如有需要可经基层医疗单位大夫转诊,真正践行逐级就医。这样的方式亦有利于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时资料的全面掌握和良好沟通,同时推进双向就诊模式,分流三级医院的就诊量,缓解看病难问题。

全科与远程医疗融合的诊疗方式也可使全科医疗在保持连续性、综合性特色的同时在专业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上级医院的大夫对所接诊的患者有了较全方面的了解,基层医疗单位的大夫在业务上获得了更多可能学习的机会。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促进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