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建设40分贝静心病房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4-10-28
点击次数:2065
来源:本站整理
医院曾对因为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管理现状等导致的患者住院环境噪声大,陪护、探视人员多,患者隐私保护缺乏、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欠佳等问题进行过长期调查研究,并通过问卷形式对万余名出院患者进行意见征询。结果发现,超过60%的出院患者对上述问题有意见。为了从患者角度寻求最为契合医院实际的管理模式,我们从医院管理、患者感受、员工期望等多角度出发,构建了40分贝静心病房新模式。
从2011年探索试点4个不同特点病区,至2012年在全院40余个病房全面推开“40分贝静心病房新模式”,主旨都是以患者为中心,核心是建立探视及陪护管理制度;护理责任组工作模式(以护理组长为中心的团队护理模式);护理路径化管理(同一病种标准化护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指南这种“四位一体”辐射病人、家属、访视者、医护人员的模式。
“40分贝静心病房新模式”构建后,病区专职管理员和病区门禁管理系统的使用,使病区环境安静、舒适、无噪音,专业分贝测量仪测得各病区杂音由原来的60多分贝降低到40分贝左右。隐私保护更好,避免个人隐私和信息的泄露。同时,新管理模式实施后,无陌生和无关人员进出病室,个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安全性更高, 全院陪客率由管理前的60%~70%(800人~1000人)下降至当前的20%左右(200余人左右)。
对患者和家属来讲,通过该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责任组工作模式、路径化护理流程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南,获得了更多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和护理服务。在监管方面,由护理、后勤保障等部门联合组建的督查小组,每日在临床巡查收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并通过现场巡查、现场打分,对病区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每月公示考核结果并列入医护员工的考核要素之中,促进了静心病房管理模式完善。
更为重要的是,40分贝静心病房模式的控制管理方式简单易复制,只需结合实施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患者需求,制订工作、管理流程并与员工绩效相关联。我院通过护理、医务、后勤、财务部门的立体考核,将考核和病区工作人员的薪酬、病区荣誉及相关管理者的年度业绩相挂钩,考核比例份额在10%~15%区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