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核心制度尤为重要。本院的护理核心制度包括13 项:(1)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2)执行医嘱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患者身份确认制度;(5)护理查对制度;(6)转院转科交接制度;(7)手术患者交接制度;(8)消毒隔离制度;(9)交接工作制度;(10)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11)突发事件处置程序;(12)护理沟通制度;(13)护理文书书写规范。通过运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很好地减少或者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有意地把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自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本院核心制度落实状况理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6 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抽选2015 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时核心制度落实的检查结果,共300例;抽选2016 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核心制度落实的检查结果,共364 例。2015 年、2016 年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及院内其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2015 年未针对核心制度的落实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16 年除采用常规的检查外,还采用了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首先,召开了全院的护理安全质控小组长会议;其次,利用风险矩阵图进行头脑风暴,找出发生问题的项目,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风险矩阵图译自Risk Matrix,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用于分析项目的潜在风险,也可用于分析采取某种方法的潜在风险)。其中,护理核心制度未落实到实处最为突出,以往采用的检查方法多为口头提问或笔答,护士
们前面记后面忘,而且检查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所以发生问题次数多。经过讨论,采用新的检查方法,汇总如下:
1.2.1 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现场查看护士是否按时交接班,有无私自调班、擅自离岗的护士。
(2)重病人床旁交接,抽查重病人对主管护士的知晓情况。各种管路及心电有标识。有液体的询问留置针的观察事项。记录单是否及时记录。观察有无压疮、皮肤破损及液体外渗情况。
(3)各种交接表格填写是否完整规范。
(4)白班护士是否给夜班准备好需用物品,物品是否齐全,尤其是急救药品。
(5)交接班是否做到三清,三清有哪些?
(6)交接班内容有哪些?交接班过程中,病情、治疗、用物是否交清。
(7)保持环境卫生。
1.2.2 护理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①询问1-2 名护士如果处理医嘱有疑问时该如何处理。
②医嘱重整后于什么情况后方可执行。
③如何执行口头医嘱和普通医嘱。
④查对医嘱签字情况。
(2)口服、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查看护士在服药、注射、输液前是否进行三查七对。
①查看护士如何发口服药。
②查看护士如何做皮试。
③查看正在输注的液体有无过期变质,询问1-2名护士给药时如有患者提出疑问该如何处理。
④三查七对的内容。
⑤使用药品前需要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⑦使用易致敏药物的注意事项,如皮试阳性时该怎么做。
⑧使用高危药品、毒麻、精神药品的注意事项。
⑨给药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如何处理。
⑩药物未使用应如何处理。
(3)输血查对制度
①输血前采集血样应根据什么查对哪些内容。
②取血时需同输血科工作人员核对哪些内容。
③输血前护士应核对哪些内容。
④输血时应核对哪些内容。
⑤输血完毕后如何处理血袋,查看有无记录输血结束时间。
(4)操作查对制度
①现场查看有无做到三查:操作前、中、后。
②核对患者及操作项目是否与医嘱一致。
③用物是否准备齐全,设备器械是否完好,无菌用
物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④操作时是否做到反向核对。
(5)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①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所有物品。
②清点负责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③清点方法:两名护士对每一件物品进行唱点、准确记录,特别注意器械上的细小零件及有齿器械的齿牙,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④严禁将手术相关的物品拿出拿入手术间。
⑤增加一次清点物品的手术:食管手术关膈肌时、心脏手术关心包时、关闭后腹膜时、剖宫手术缝合子宫时、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结束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手术重新清点。
1.2.3 患者识别确认制度
(1)询问患者操作前是否核对,如何核对(至少使用两种方法确认,如姓名、床号、年龄、腕带)。
(2)检查患儿腕带是否佩戴,内容是否完整,字迹是否清楚。
(3)检查床头卡内容是否完整。
(4)现场查看护士核对情况。
1.2.4 消毒隔离制度
(1)检查护士仪表是否规范,无菌操作时有无戴口罩,治疗盘及消毒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2)治疗室是否每日湿式打扫,微生物监测本是否完善。
(3)治疗室的拖布是否标识清楚并单独放置。
(4)开启的药品、液体是否有开启时间,注射器有无标识。
(5)垃圾是否正确分类。
(6)病房及走廊手消有无过期,现场抽查护士洗手情况。
(7)隔离患者有无标识,垃圾袋是否更换。
(8)检查出院病人的体温计是否用酒精消毒。
(9)出院及转科病人的床单元终末处理登记本是否及时签字。
1.2.5 转院、转科交接制度
(1)接到转科医嘱后是否与转入科室沟通。
(2)检查资料是否完善,有无遗漏。
(3)抽查护士对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的处理是否知晓。
(4)检查转入病人的转科病人交接表有无空项。
共同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情况、管路情况、液体输注情况及患儿目前病情。
(5)检查转科病人交接本是否完整。
(6)危重病人是否由高年资护士转运。
(7)急诊室往全部各科室转运,交接时与接收科室护士评估病人后填写交接表,不可有漏项,双方签字后方可离开。
1.2.6 执行医嘱制度
(1)普通医嘱:按时执行,签时间及全名;每班护士查对当班医嘱,并做好登记。
(2)特殊及抢救医嘱:特殊医嘱大夫会第一时间通知,与护士做好沟通,及时执行,抢救时的口头医嘱,双方核实无误才能执行,并做好登记保留空安瓿,如实记录。
(3)未完成医嘱:做好床旁交接,交接本上记录交接清,执行单上标清交接好。不能执行的与大夫做好沟通。
1.3 效果评价
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核心制度未落实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7.0 进行数据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护理风险预防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估,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政策。儿科护士工作繁琐,护理人员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理纠纷以及护患冲突等,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为了减少护患之间存在的矛盾,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此时,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引入,就越发迫切重要。
通过运用风险管理,从实施前后结果可看到,护士对核心制度的执行及操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能更细致地服务于患儿,注重细节管理,及时评估可能的风险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源头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质控小组的定期检查,激励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执行,为患儿提供更安全的护理,使护士从思想上重视,理论上掌握,操作上更精心,使患儿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及早地预防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