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院是一所秉承红色基因、滋养光荣传统的军队医院,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后勤建设新要求、医疗改革新趋势、人员构成新变化,我们把医院文化建设摆上战略位置,着力铸牢军营文化,提升特色文化,发展阳光文化,浓厚人文文化,举起了“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聚众旗帜,叫响了“忠于使命,精于术业,甘于奉献,敢于超越”的精神口号,形成了以践行宗旨、服务军民“使命文化”,救死扶伤、承载托付“大爱文化”,勇于争先、追求卓越“创新文化”,拒绝平庸、阳光发展“竞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催生战斗力、提升竞争力、聚合向心力,增强了科学发展能力,开启了医院全面建设新局面。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总后先进师旅团单位、总后先进党委。
一、以军营文化铸魂,在履行使命中激发战斗力
我们强调:发展军营文化必须以保证发展方向、培育核心价值、提振兵心士气为根本目的。实践中,注重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医院实际、紧贴官兵思想,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担当重大任务、精诚为兵为民,不断活跃丰富军营文化,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定理想支撑。
一是在强化教育中培育核心价值。弘扬主旋律,将军营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军队历史使命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以及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战斗精神、国防教育、职业道德等专项教育紧密结合,采取党委中心组带机关学习、院常委上党课、知名专家来院辅导等形式,不断打牢全院人员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永葆革命传统,注重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军队传统精神文化,以及华山抢险英雄集体、张华、华益慰、李继硕等重大先进典型激励感召,不断强化西京人姓军为兵、服务人民的性质本色;深化教育实效,通过举办“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访红色圣地”等系列活动,开展“读党史、学党章、过党日、上党课、交党费”等主题实践,努力营造“学优良传统、做革命传人”的浓厚氛围,在丰富活动、见学受教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二是在任务摔打中锤炼意志品质。坚持把军营文化渗透到执行重大任务、意志品质训练中,淬炼时代精神、点燃战斗激情,用军营文化的“软实力”创造出践行使命的“硬战力”。把参加卫勤演练、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作为锻造作风、锤炼意志的实践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军事卫勤演习、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处置突发医疗事件,不断强化全院人员姓军为战的使命意识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汶川、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医院选调220余名专家教授、青年骨干、非现役人员组建医疗队,奔赴一线,接受实战考验。在前线,积极开展战前动员、火线入党、立功创模、战地歌会、典型宣扬等战地文化工作,使之成为激发斗志的“兴奋剂”,催生战力的“倍增器”,鼓舞了官兵士气,保证了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圆满完成。医院国家应急救援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树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三是在服务军民中升华本色境界。围绕“忠诚、使命、奉献、荣誉”,发挥文化“磁场效应”,鼓励全院人员在服务军民中扛红旗、创佳绩、建新功,通过共同实践、身体力行、自我感知,端正价值取向、纯净道德情操。每年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军营、上海岛、赴哨所、入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帮带,选派中青年精英到西藏、新疆、青海等艰苦地区军营代职,组建专家医疗队深入一线部队巡诊查体,举行系列义诊爱心活动,援建基层医院,带教卫生骨干,保障军民健康。2001年以来,先后帮建西藏昌都75医院、安塞县人民医院等军地医院19家,免费培养技术骨干1100余名,派出医疗队560余批次,举办各类培训班800余期,捐赠仪器设备350余万元。一以贯之的精心服务、互学共进,极大增进了与军民的情感融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品质修养、思想境界。
二、以特色文化强本,在优质发展中提升竞争力
精品、创新、竞争是西京建院兴院、辉煌发展的文化精髓。我们在医教研、军政后各个建设领域,始终秉承并不断发扬这些精神特质,抢占建设先机、聚集发展力量、提升竞争实力,医院综合排名跻身全国五强,促进了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不断生成。
一是追求卓越的精品文化。西京人历来重视精品、崇尚精品、追求精品,也受益于精品。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品文化已深深根植于每个西京人心底,成为习惯、化为传统、发扬光大。我们始终把精品理念、精品意识、精品标准贯穿于医院各项建设、各项工作、各项任务之中,2006年,席卷全校的精品战略由此发端、扎实推进、全面铺开。6年间,精品讲座、精品课程、精湛医术、精优论文、精尖成果等系列精品报告相继开坛,精细管理、精英人才、精品党课、精良设备、精析病例等系列精品活动创新发展。在医院,每周都有2-3场精品讲座精彩上演,大半人员登台交流,形成了人人忙精品、人人干精品、人人创精品的浓厚文化氛围。正是缘于精品文化的不断繁荣,我们创造了三年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3篇,五年实施7个国内“首例”、5个“世界第一”,斩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历史新辉煌。
二是勇于革故的创新文化。要在强手如林的较量比拼中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脱颖而出,就必须弘扬发展创新文化。近几年,我们通过政策调节、机制助推、工作牵引,激励全院人员在管理出新、技术革新、学术维新中想好点子、拿好办法、出好思路,以敢创新的气魄、思创新的精神、会创新的本领,推动医院建设始终高层次、高起点、高步调运转。在樊代明院士领衔的胃癌相关研究中,科研人员创新技术手段,从胃癌病因预防、化学预防、早期预警及耐药机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潜心研究,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同时,在国际上取得了“五个首次”的新发现。熊利泽教授带领心脑保护一等奖团队,在4项世界创新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打破定势,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新学说,制定出胰岛素强化治疗心脑损伤新方案,入选39部国际权威专著,在世界医学难题研究领域赢得了话语权。
三是敢于亮剑的竞争文化。不甘落后的韧劲、拒绝平庸的干劲和敢于亮剑的闯劲,积淀了西京竞争文化。我们一方面鼓励全院人员树立信心,瞄准学术高峰,与一流高手较量比拼,在寻找差距、补齐短板中提升实力;一方面,引导名家大腕跳出光环、甩开包袱、轻装上阵,以拼搏心态在更高平台竞争上位、力拔头筹,坚定了广大科技人员潜心学术、精钻医术、苦练技术的精神意志,他们挑战前沿、彼此超越,5人担任国际学术团体重要职务,14人当选中华医学会二级学会主委、副主委,创新开展了全国首例部分活体肝脏移植、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换脸”术等一大批引领业界的精尖手术,实现了2011年国家、军队、陕西“七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全满贯,续写了国科金项目数全国医疗机构七连冠、SCI论文发表数全军医院八连冠、全国优博论文四连冠新辉煌。3月初,医院举办盛大庆典仪式,西京院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西京品牌声誉再次大幅提升。
三、以阳光文化聚力,在育人净风中增强向心力
阳光能够扫除阴霾,产生聚合。这些年来,我们紧贴“育人”中心,辐射全面建设,大力繁荣阳光文化,带出了领导公正用权、人才公平竞争、院务公开透明的清风正气,为医院优质快速发展凝聚了内力、聚集了人气、积累了声望。
一是靠阳光导向纯净风气。坚持阳光建设与风气建设同步发展,大力推行阳光选人、阳光基建、阳光采购、阳光分配、阳光交往等系列阳光治院工程,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在工程招标、药品采购、耗材使用、账务审批等大项经费使用中做到公开透明,在调整职务、晋升级别、人员招聘中做到公平一致,在上下相处、医患沟通、对外交往中做到公正廉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阳光行医专项活动中,医院先后制定相关规章制度12项31条,党委书记带头讲授廉政党课,聘请16名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为400多名专家教授购买了《中国医德》一书。同时,加大查处药商陪诊、开大处方、过度医疗等违规违纪问题力度,3年对8名医生做出了停诊处理,对10名教授进行了经济处罚,遏制了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二是用阳光举措培育精英。多措并举阳光育人,相继细化出台了《科室主任竞聘办法》、《研究生留院公开评审暂行规定》、《聘用人员选聘办法》、《中华名人助推计划》等涵盖高、中、初各级人才的系列配套措施,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了公开遵循的机制和平等竞争的机会。2007年,我院推行科室主任竞聘制,去年又走开护士长竞聘上岗的路子,对述职答辩、专家点评、投票表决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电视直播,确保竞聘公正可靠。5年来,34名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阳光上岗。积极搭建西京“十佳青年”评选、博士论坛、精英讲坛等选才平台,不断浓厚见贤思齐、勤奋学习、岗位建功的成才环境,3年216人走上前台充分展示,31人得到重点资助,8人脱颖晋升职称,2人推荐学科领导岗位。
三是凭阳光活动怡情益智。将文化活动与医教研中心有机结合,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护理之星评选、争创五星病房等评比活动,倡导精美人文服务;举办临床操作考核、基础技能比武、护理技巧竞赛等练兵活动,激发岗位成才热情;组织“健康快车”、“微笑行动”、“公益讲堂”等爱心活动,强化军医使命职责。加强文化骨干选拔培养,组建教授合唱队、文艺演出队、西京乒羽队等10余支文体团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筹办西京文化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大联唱、“阳光青春路、西京励志行”主题演讲等文娱比赛,激励崇尚荣誉;开展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拔河比赛等竞技运动,砥砺拼搏精神;举办摄影展、诗歌会、书法赛等艺术展览,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去年初,又在全院发起谱写院歌、凝练科室文化活动,消化内科的“大雁精神”、肝胆外科的“肝胆相照”、耳鼻喉科的“科兴我荣”都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助推了学科建设合力向上、活力迸发,7个学科跻身全国前11强,其中消化病医院位列全国榜首。
四、以人文文化固基,在和谐氛围中增添源动力
文化可以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成就人。我们对内部人员落实精细人文关怀,提升幸福指数;对患者推行精诚人文服务,增进医患感情;大力营造精美人文环境,润化心灵、陶冶情操,医院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是推进精心的人文关怀。坚持用人文关怀来体现对每个西京人的价值肯定。为弘扬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医德风范、科学素养、敬业精神,合院50周年庆典时,为他们颁发了“创业先驱奖”、“终身贡献奖”及“特别成就奖”,并专门树碑铭记,以褒奖先者,激励后人。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设身处地为广大教职员工排忧解难,让全院同志都能分享到医院发展的成果,过上体面自豪的日子。为全院6000多员工提供免费午餐,修建公寓住宅,购买团购房,兴建文化活动中心,为4000多名聘用人员购买“五金”,提供继续教育基金。2010年,医院拨专款扩建幼儿园,全力解决员工子女入托难问题。由于我们注意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广大教职员工多了自豪与责任,少了怨气和矛盾,在全院形成了上下通达,关系顺畅,氛围和谐的生动局面。
二是倡导亲和的人文服务。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的文化理念,坚持从患者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具体问题入手,下大力提高和改进医院的服务水平。针对就诊难现象,院领导带领相关人员一个点一个点的观察,一条线一条线的感受,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研究。推行“全天候、无假日”专家门诊,要求出诊医生60%为高级职称,零时差为患者服务;创新实施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在国内首家实现了电话、手机、银行、网络“四位一体”预约医疗服务,方便了患者就诊;开辟专区建立军人特诊中心,为官兵就诊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了让患者来院就诊感到温暖舒心,受到关爱,在每个候诊室摆放茶水、针线包和阅报栏,每个病区配备微波炉,炎热季节还为患者准备解暑绿豆汤,通过点滴小事把“患者至上”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是营造优美的人文环境。重视把文化元素融入医院建设的角角落落,让庭阔廊深、绿树掩映的医院美景与独树一帜的西京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建成西京广场、历史广场、锦苑广场、门诊广场,设立老照片走廊,竖起精神支柱,承载“使命、大爱、创新、竞争”的西京文化;对道路、楼宇进行文化命名,在护士站、电梯间、病区内实施文化展示,体现“忠于使命、精于术业、甘于奉献、敢于超越”的西京精神;利用广播橱窗、灯箱道旗、院报院网等内部文化阵地,弘扬“姓军为战、行医为民”的西京责任,使营院真正成为了“凝固的教材、生动的课堂”,大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修养了品行、提升了内涵。2006年,30余位知名专家共同栽下“教授林”。郁郁葱葱一片金桂,不仅凭添了诗情画意,而且成为感怀前辈业绩,尊师重教的文化阵地。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