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行政管理
关于医院后勤管理的探讨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0-4-16 点击次数:2201 来源:转载

  1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所谓后勤管理社会化,从宏观上看,要求社会办医疗,而不是医院办“社会”,搞“小而全”。从微观上看,医院后勤部门中能独立核算的,可单独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他能体现三个有利于。
    1.1 有利于卫生产业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卫生事业是公益性质的,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然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审视,卫生事业不仅具有公益性质,而且也具有产业性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化能力的提高。我国已经加入WTO,卫生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牢固树立以发展卫生产业来推进卫生事业的观念,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路子,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减员增效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员增效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医院要提高效益,首先必须降低成本。要达此目的,减少人力资源上的闲置和浪费是当务之急。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临床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其它人员其工作性质都是辅助和服务性的。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在信息、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各种优势,把许多可以也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服务职能还给社会,医院则可通过市场,选择最有利于自身需求的服务,减少医院在人员和管理上的支出,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2 医院后勤社会化战略发展趋势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与生产力发展、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的,取决于主客观条件下的系统工程,是前人所没有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国医院后勤现状及特点分析,将呈现出以下几种具有复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1 医院后勤服务体系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
    现有的医院后勤服务体系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已成为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极深刻的内涵是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将从医院行政建制中剥离,通过市场竞争的磨练,在产权清晰、确立法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医院原来的“大而全”、“小而全”、自我封闭的后勤部门,逐步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服务实体,与医院脱钩,并纳入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后勤服务企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动态发展。
    2.2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途径将呈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医院后勤一直定位为公益性、福利性医疗卫生事业运作。这是因为医院需要大量的药品、试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后勤物资,其本身具有广大的市场优势。早在1985 年,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62 号文件中提出的“以工助医,以副补主”八字方针,大力发展除医疗卫生这个“主业”以外,所兴办的各类工农业企业或服务性产业等,并将其定名为卫生产业企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在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的领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为全面推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基础。
    3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办法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医疗机构的内部机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革。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全面推进、分步实施、整体分离、融入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分三步实施的渐进方式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3.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实施企业化管理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模式,这样能使医院获益匪浅。为了最终实现医疗机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充分借鉴这些模式利与弊的基础上,取人之长,创己之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纳资金雄厚、专业优势明显、服务优、信誉高的社会专业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的社会经济实体。
    3.2 建立后勤服务中心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涉及体制的根本转变,后勤服务职能和人员最终与医院整体规范分离,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使依附医院几十年的职工从感情上难以割舍、思想上难以理解。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使职工思想观念的转换有个磨合期,同时也为了探索医院后勤服务职能和人员最终规范分离到社会或行业的有益经验,医院将物业及配套设施管理、维修保养、保洁、物质供应等后勤服务项目均交给中心经营。中心设立独立帐户,进行成本核算。按照企业化经营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3 医院后勤工作的经济管理
    医院后勤系统分为许多子系统。在经济管理中,可对各子系统定出经费控制指标,作为核算的基础。对服务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用户满意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部门,给予适当的经济和精神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
    4 加强医院后勤管理的措施
    未来的后勤工作一方面要求结合后勤职工和后勤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技能、实干型人才的奖励力度,提高工资待遇。在广大职工中树立劳动光荣、技术光荣、凭技术服人、靠劳动吃饭的思想和观念,苦练岗位绝活,争当先进工人,逐步提高后勤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
    4.1 改革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后勤实现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重要保证。物业管理是医院房屋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类物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使之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2 转换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后勤管理全部活动方式和运作过程的体现与展示,是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依托和基础。医院后勤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就得转换新的具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实行物业管理等。第一应调整人事制度。第二应调节用工机制。。第三应调节分配机制。
    4.3 树立三个观念
    4.3.1 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体现人性,考虑人情,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为职工、病员和住户创建一个安全、温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办公及休养生息场所,充分展现动力工作者的风采。
    4.3.2 统筹规划的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去设计、去规划,要有远见。规划不好是最大的浪费,凡事要通盘考虑,要一步规划到位,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4.3.3 实用耐用的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物业建设方面要坚持实用耐用的观念。各类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其使用功能,要严把维修服务、材料质量关,要选好的、用好的,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总之,医院后勤管理的成败要用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来衡量,要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来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原则。最终达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之目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