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领导艺术
超六成院长愿意职业化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4-9-11 点击次数:2574 来源:本站整理

   阅读提示:

  由中国医院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医院院长职业培训情况调研近日结题。调研对象为三甲医院院级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历时6个月,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共145所医院。
  调查发现,院长职业化概念已被院级管理者普遍认同,推进中的阻碍基本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而中层管理者对管理职业化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两者普遍认为经过系统管理培训的临床专家是院长的最佳人选,都积极支持职业培训,并认同认证有利于建立正规的院长职业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院级管理者普遍认同以战略层面为主,领导艺术、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应是必修课程;培训形式以在职培训为主。而目前的问题基本集中在培训不系统、内容重复陈旧、应用性差及培训机构过多等方面。
  院长管理知识与技能多半源于经验
  共向院级管理者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7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问卷调查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区进行,调研对象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代表性医院145所。
  三级医院院长:2/3有临床背景,周均35小时用于管理
  调查发现,具备临床背景的人占2/3左右,平均每周投入在管理上时间为35小时,但其中最短的仅有10个小时,说明我国医院院级管理者双肩挑的现象较为普遍,不难理解,因必须在专业上有所投入,其在管理上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同时,目前我国三级医院院长普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特点,必定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可以通过培训来完善其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
  普遍认同有临床经验是院长必备条件
  为了解院长们对职业生涯的看法,课题组设计了四种模式:
  1)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
  2)医学专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
  3)卫生管理专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
  4)其他管理专业-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
  201位调研对象中,有137位赞同第二种模式,即从事临床工作,并具备管理经验的,经过专业培训成为职业院长。而认同第一种模式的调查对象有30位、第三种模式的有19人、第四种模式的仅15人。综合分析,院级管理者大多认同具备临床经验是医院当家人的必要条件,同时拥有临床经验和管理知识是最优模式。提示在我国目前医疗体制和医院运行背景下,如何对具备临床经验的人进行管理技能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就成为了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被问及什么样的人更适合担任医院正职院长时,受访的院级管理者中80.6%即162人认为临床专家接受系统管理培训后最为合适,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三成多院长不愿意职业化
  1)调研对象中,有133人(65.3%)愿意成为职业化院长,他们基本认为院长职业化可以使医院管理更为专业,能够推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愿意成为职业化院长的68人(34.7%)中,意见也较为集中,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尚不具备体制条件,一种意见是觉得丢弃专业非常可惜。
  2)在多选项调查中,认为目前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基本来源于工作经验的有188人(93.5%),通过MBA或其他研究生课程教育等的有120人(59.7%),通过短期岗位培训或专题讲座的有153人(76.1%),参加过出国考察或培训的有103人(51.2%)。这些培训的组织者,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地方卫生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学术机构所占份额相当,基本各占1/4。
  3)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92人(45.8%)认为内容多重复、连续性不够;87人(43.3%)认为培训的主题较宽泛,集中度不足;分别有62人(30.8%)和51人认为案例偏企业,针对性不强,知识更新慢;覆盖面不全也是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在开放式问题中,有调研对象还提到参加过的培训缺乏权威性、培训标准不一等问题。在访谈中,更有院长对培训的意义不置可否,只是觉得大家学,我也应该跟着学,混个文凭不是坏事。
  4)培训形式上,有175人(85.9%)选择了互动式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方式。179人(88.7%)认为接受培训后给予认证是必要的,认为认证有助于其职业规划。
  对于新任院长应该接受的培训,有155位调研对象选择了医院战略管理选项,认为管理应集中在战略层面。
  近三成中层管理者不清楚院长职业化
  对中层管理者发放问卷共1000份,收回877份,其中有效问卷830份。问卷调查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区进行,调研对象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代表性医院31所。
  617人(74.3%)了解院长职业化的含义,但213人(25.7%)并不清楚。有584人(70.4%)认为院长可以从事临床业务,246人(29.6%)则认为院长从事临床业务将影响医院管理。
  610人(73.5%)认为临床专家接受系统管理培训后适合担任正职院长,137人(16.5%)认为专业管理人员经过医学知识培训后也可担任此职务,专业管理人员无需经过培训担任医院正职院长的认同人数有56人(6.7%)。同院级管理者调查结果类似,提示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使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具备管理知识和能力,是建立医院管理职业化队伍的重要工作。
  院长职业化: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目前,院长职业化培训或管理培训课程很多,但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存在的首位问题是课程多,但模块和内容缺乏连续性,其次是课程内容设计与医院实际运行情况贴合度不够,讲授内容对医院实际运营的借鉴意义不足,第三是培训形式较为单一。
  模块内容应更具连续性
  调研结果显示,很多院长都参加过不止一个培训班,有的院长甚至一年报三个班参加学习,可见其学习热情之高。但由于办班的组织者不同,课程设计思路难免不同,内容也难免重复,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习者的时间。同时,由于没有经过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直接进入案例教学等高阶教学阶段,学习者难免力不从心。
  从数据分析也可看出,院级管理者更注重战略和领导艺术层面的学习,而中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是技术和方法类的管理知识。在设计课程时,有必要将内容有针对性地分为中级经验者和高级经验者两个阶段,设计符合其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的模块和内容,并采取“进阶式”培训模式。
  课程设计应更贴近工作实际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医院管理者有热情参加各种学习班,不光是对知识的渴望,还有无法从一个学习班学到需要知识的原因,只能“大面积撒网”。
  目前开办的课程设置了很多纯管理类内容,讲授的教师多是管理学专家,对医院运行情况并不熟悉,更多是讲授管理原理和分析其他行业的案例,医院管理者就自然会觉得收获不大。提示教师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为使培训内容更贴合医院实际,授课教师应有更多的医院院长和主管医疗行业的政府部门的官员。当然基础管理理论课程的讲授还需要管理学专家。可将案例教学、教师讲授和医院参观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培训形式应更丰富更灵活
  目前,很多管理者都是周末飞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管理,这些城市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课时也可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进行设定。调研结果提示,根据进阶式培训模式开展要求,考虑到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基层管理人员情况,可借鉴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课程和形式,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考核合格者即为获得初级认证,取得进入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模块学习资格。中国医院协会目前正组织培训模块教育的全国招标,今后将会越来越充分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专门和专业作用。(作者分别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本报记者姚常房整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