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沃土”变身综合改革“示范田”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3-6-26
点击次数:163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5月中旬,四川省中医药代表团出访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及海外传播等方面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6月中旬,四川中医药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开展推介活动,宜宾五粮液中药系列酒,达州乌梅、天麻系列产品,内江天冬系列产品等多款“明星”川药产品集体亮相港澳,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成绩是四川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深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位统筹、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健全的管理体系,为宜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综合调研组实地考察宜宾后说道。
2022年3月,宜宾市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同时成立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所辖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新增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这是继达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单独设立的市中医药管理局。此外,目前全省已有12个地市设立了事业单位性质的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的背后,是四川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跑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第一程的不懈努力。”田兴军说。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4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一体化统筹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2年5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此后,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省“两会”,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会议均对推进示范区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2022年8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中医中药协同特色发展“两大工程”,为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擘画宏伟蓝图。
——2022年9月,省政协主席领衔督办示范区重点提案及5件关联提案,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采纳。
——2023年2月至5月,省人大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督导,对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进行执法检查,针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开展调研、座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四川省中医药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24个成员单位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相关规划,推动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项目16个。出台20条医保措施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四大创新工程”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首批建设成都、资阳两个省级区域制剂中心,遴选195种中药制剂、174种藏药制剂进入第二批调剂目录。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四川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职称改革评价体系,打破中医药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全省统一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的界限,增设技师类别职称,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在全省9个行业性人才计划中新增了中医药人才专项,新设省岐黄学者、岐黄菁英人才培养项目;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4名,评选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推进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四川省中医药职业学院纳入高等院校设置“十四五”规划。
强化统筹,主动作为。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进一步激发市(州)党委政府推进中医药改革创新激情、压实工作责任。全省所有市(州)与省中医药局均签署了局市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成为全省上下共同命题。各市(州)设立党委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把中医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的共识。
宜宾每年安排5000万元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眉山、达州、雅安等地设立中医药综合改革专项资金,单个项目最高奖补1000万元。泸州、遂宁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泸州、绵阳、广元、内江在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自贡、德阳、广元、南充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如火如荼,《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倍风而驰易以远。伴随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四川正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中医药强省稳步前行。
为民惠民、家门口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6月5日,达州市通川区西外罗浮广场排起了长队,一场“川渝名中医达州行”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四川省中医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第二中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及达州市的12名中医专家,现场为群众送去了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雅安市率先在宝兴县开展了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工作,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实现每个中高山乡镇、每个中心镇、特色镇,以及每个片区均有流动医疗服务车,基层中医药服务辐射效能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怎么样,是对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
四川大力推进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通过组织100个省级、1000个市级、1万个县级专家团队实施“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下沉帮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此外,还创新支持23个中医药特色为主导的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支持29所县级中医院扶优补短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12所县级中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等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实施1500个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深耕基层的同时,四川也一直在着力提升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能力。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降低至15%左右,手术率降低至10%以下,总体疗效国际领先,年诊疗量突破2000例,临床治疗规模达到全国之首。
在四川省中医医院,国医大师陈绍宏提出“虚、瘀、痰、火、风”的病机理论,制定了“复元醒脑、逐瘀化痰、泄热熄风”的治法,首创的“中风醒脑液”在16个省份进行了验证推广。在他带领的中医经典病房,中风病(脑出血/脑梗死)、肺纤维化、冠心病3个主攻病种的中医治疗率达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
在泸州,94岁高龄的全国名中医、肝胆病专家孙同郊早早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室,换上白大褂、戴上助听器,开始她与患者每周三特需专家门诊的“约会”,60多年来从未间断。
目前,四川正积极推进12个省级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建设,建成治未病中心20个,累计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20个,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护佑人民健康。
擦亮品牌、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增长点
2月20日,由阿斯利康支持打造的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创新空间在成都高新区中西医结合现代化创新中心举行开馆仪式。标志着四川省首个由跨国世界500强药企作为“链主”挂帅,专注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基地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截至目前,在中医药领域,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地奥制药、华神集团、四川新荷花等重点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三七通舒胶囊、地奥心血康、黄芪片等重点品种。
2022年,四川着力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81亿元,已培育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康弘、成都第一制药等超10亿元企业5家,百裕药业、新荷花等超5亿元企业4家,利民饮片等超亿元企业48家,建成省星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10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200余亿元。设立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首批注入3000万元,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
巴山蜀水出良药,画卷铺起天地间。
在彭州市敖平镇、绵阳市三台县,川芎、麦冬等大宗药材种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3万多亩川附子、川续断让大凉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彝族同胞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提能升级,乡城藏青兰公司生产的板蓝根、三七等品种正式投产上市,藏药制剂远销海内外。
“巴州枳壳,一个品牌撬动一方产业。”在巴中市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一条醒目的标语对外传递着这个省级五星级中药材园区发展的着力点。出台枳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探索与大学、科研院所科研合作,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巴州区围绕道地药材做文章,勃勃生机奔涌而来,推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道地药材真正地道。
在“川白芷”道地产区遂宁,船山区积极规划建设白芷产业园区,已招引重庆太极药业、回春堂药业、全泰堂药业、兴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入驻,建有全国白芷种质资源圃,培育引进川芷2号、川芷3号良种,新研发白芷香囊、药膳包、白芷药酒等精深加工产品10余个。曾经的撂荒地转眼间变成了“香馍馍”,中医药产业让当地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保障。
川渝签署合作协议10余项,联合实施川渝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科研项目,“川港中医药交流合作会议”“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区域合作会议密集召开,川港中医药发展联盟成立,共建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筹建中药材线上交易采购平台,借助香港、澳门国际化市场优势,推动川药“走出去”。牵头吸纳云贵川3省39个县成立“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制定片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成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大力发展片区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浓厚氛围、中医药文化全面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5月21日“世界脊柱健康日”前后,以“守护脊柱健康中医药在行动”为主题的2023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在全省百所中小学校展开。观看科普动画、体验传统养生功法,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4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天回医简》研究整理情况。《天回医简》已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成为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之后四川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汇刊》首次公开整理并影印出版,其中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2个。“李仲愚杵针疗法”被列入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举办“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医药主题赛,国内首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本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由四川出品的中医药电视剧《后浪》热播……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不断。
5月出访西班牙期间,省侨办和省中医药局组织“中医关怀团”,在西班牙侨商总会开展惠民中医义诊活动,短短四小时,6位专业中医师耐心详尽地为100多位侨胞现场会诊及解答各种医疗方面问题,得到一致好评。
2021年开始,省中医药局与省侨办联动协作,启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建设,目前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米兰、苏里南帕拉马里博建成5个医疗站,带动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人文交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医疗”行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海外中医药中心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四川—尼泊尔中医药线上交流会、“岐黄四川本草天府—四川中医药走进驻蓉领事机构”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成功举办。中医药这张四川对外交流的名片越擦越亮。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提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为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四川将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总揽,以中医药强省建设为目标,加快形成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打造一批中医药强县。突出中医药综合改革,鼓励地方按照省级改革目标先行先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遴选一批中医药强县,根据各县基础优势,每个县确定2~3个改革试点课题,为全省做示范。
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等评价机制。建立政府支持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发挥的财政投入、医保支持、薪酬分配的中医医院姓“中”考核机制;建立以组织管理、服务能力、产业发展、文化影响以及人民群众获得感、经济贡献度为重点评价指标的市(州)中医药发展成效评价体制。
深化做亮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张“特色卷”。围绕示范区建设两张“特色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政策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举措,提高改革政策“含金量”,同时组织专家论证、调研督导。
持续培育大企业、大品种。主要聚焦已超5亿元、超亿元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多维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营收增长跃升,力争新增培育营收超10亿元和超5亿元的中医药大企业。以大品种、大基地为目标,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实现川产道地药材发展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重点培育麦冬、川芎等中药“大品种”。推进食药同源,在药品(中成药、饮片)、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食品、日化产品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持续攻关。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四川中医药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田兴军表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和抓手,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四川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负“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 http://www.yyjg.net
十六项便民措施提升医保服务质效
辽宁13部门联合发文!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从1535个增至2967个药品!8次医保目录调整释放了这些信号
三明:联动推进,确保项目有序有效实施
6月中旬,四川中医药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开展推介活动,宜宾五粮液中药系列酒,达州乌梅、天麻系列产品,内江天冬系列产品等多款“明星”川药产品集体亮相港澳,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成绩是四川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深入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示范区建设以来,四川坚持‘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改革总要求,以中医药强省‘十大行动’为抓手,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入选省委深改委2022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说。
高位统筹、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健全的管理体系,为宜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今年2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综合调研组实地考察宜宾后说道。
2022年3月,宜宾市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同时成立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所辖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新增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这是继达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单独设立的市中医药管理局。此外,目前全省已有12个地市设立了事业单位性质的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的背后,是四川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跑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第一程的不懈努力。”田兴军说。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4个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一体化统筹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2年5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此后,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省“两会”,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会议均对推进示范区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2022年8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创新、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中医中药协同特色发展“两大工程”,为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擘画宏伟蓝图。
——2022年9月,省政协主席领衔督办示范区重点提案及5件关联提案,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实现重点突破,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采纳。
——2023年2月至5月,省人大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研督导,对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进行执法检查,针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开展调研、座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四川省中医药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24个成员单位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相关规划,推动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医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项目16个。出台20条医保措施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四大创新工程”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首批建设成都、资阳两个省级区域制剂中心,遴选195种中药制剂、174种藏药制剂进入第二批调剂目录。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四川进一步完善中医药职称改革评价体系,打破中医药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全省统一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的界限,增设技师类别职称,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在全省9个行业性人才计划中新增了中医药人才专项,新设省岐黄学者、岐黄菁英人才培养项目;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4名,评选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推进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四川省中医药职业学院纳入高等院校设置“十四五”规划。
强化统筹,主动作为。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进一步激发市(州)党委政府推进中医药改革创新激情、压实工作责任。全省所有市(州)与省中医药局均签署了局市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成为全省上下共同命题。各市(州)设立党委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把中医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的共识。
宜宾每年安排5000万元市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眉山、达州、雅安等地设立中医药综合改革专项资金,单个项目最高奖补1000万元。泸州、遂宁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泸州、绵阳、广元、内江在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自贡、德阳、广元、南充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如火如荼,《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倍风而驰易以远。伴随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地,四川正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中医药强省稳步前行。
为民惠民、家门口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6月5日,达州市通川区西外罗浮广场排起了长队,一场“川渝名中医达州行”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四川省中医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第二中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及达州市的12名中医专家,现场为群众送去了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雅安市率先在宝兴县开展了车载流动医院试点工作,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服务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实现每个中高山乡镇、每个中心镇、特色镇,以及每个片区均有流动医疗服务车,基层中医药服务辐射效能增强。
基层中医药服务怎么样,是对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检验,也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
四川大力推进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通过组织100个省级、1000个市级、1万个县级专家团队实施“省包县、市包乡、县包村”下沉帮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中医药服务。此外,还创新支持23个中医药特色为主导的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支持29所县级中医院扶优补短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12所县级中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等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实施1500个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深耕基层的同时,四川也一直在着力提升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能力。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降低至15%左右,手术率降低至10%以下,总体疗效国际领先,年诊疗量突破2000例,临床治疗规模达到全国之首。
在四川省中医医院,国医大师陈绍宏提出“虚、瘀、痰、火、风”的病机理论,制定了“复元醒脑、逐瘀化痰、泄热熄风”的治法,首创的“中风醒脑液”在16个省份进行了验证推广。在他带领的中医经典病房,中风病(脑出血/脑梗死)、肺纤维化、冠心病3个主攻病种的中医治疗率达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
在泸州,94岁高龄的全国名中医、肝胆病专家孙同郊早早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室,换上白大褂、戴上助听器,开始她与患者每周三特需专家门诊的“约会”,60多年来从未间断。
目前,四川正积极推进12个省级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建设,建成治未病中心20个,累计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20个,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护佑人民健康。
擦亮品牌、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增长点
2月20日,由阿斯利康支持打造的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创新空间在成都高新区中西医结合现代化创新中心举行开馆仪式。标志着四川省首个由跨国世界500强药企作为“链主”挂帅,专注于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基地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截至目前,在中医药领域,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地奥制药、华神集团、四川新荷花等重点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三七通舒胶囊、地奥心血康、黄芪片等重点品种。
2022年,四川着力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0万亩,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81亿元,已培育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康弘、成都第一制药等超10亿元企业5家,百裕药业、新荷花等超5亿元企业4家,利民饮片等超亿元企业48家,建成省星级中药材现代农(林)业园区10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200余亿元。设立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首批注入3000万元,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
巴山蜀水出良药,画卷铺起天地间。
在彭州市敖平镇、绵阳市三台县,川芎、麦冬等大宗药材种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3万多亩川附子、川续断让大凉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彝族同胞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提能升级,乡城藏青兰公司生产的板蓝根、三七等品种正式投产上市,藏药制剂远销海内外。
“巴州枳壳,一个品牌撬动一方产业。”在巴中市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一条醒目的标语对外传递着这个省级五星级中药材园区发展的着力点。出台枳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探索与大学、科研院所科研合作,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巴州区围绕道地药材做文章,勃勃生机奔涌而来,推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道地药材真正地道。
在“川白芷”道地产区遂宁,船山区积极规划建设白芷产业园区,已招引重庆太极药业、回春堂药业、全泰堂药业、兴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入驻,建有全国白芷种质资源圃,培育引进川芷2号、川芷3号良种,新研发白芷香囊、药膳包、白芷药酒等精深加工产品10余个。曾经的撂荒地转眼间变成了“香馍馍”,中医药产业让当地村民有了持续增收的保障。
川渝签署合作协议10余项,联合实施川渝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点科研项目,“川港中医药交流合作会议”“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区域合作会议密集召开,川港中医药发展联盟成立,共建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筹建中药材线上交易采购平台,借助香港、澳门国际化市场优势,推动川药“走出去”。牵头吸纳云贵川3省39个县成立“乌蒙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联盟”,制定片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成乌蒙山产业技术分院,大力发展片区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浓厚氛围、中医药文化全面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5月21日“世界脊柱健康日”前后,以“守护脊柱健康中医药在行动”为主题的2023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在全省百所中小学校展开。观看科普动画、体验传统养生功法,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4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天回医简》研究整理情况。《天回医简》已由国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成为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之后四川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汇刊》首次公开整理并影印出版,其中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2个。“李仲愚杵针疗法”被列入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举办“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医药主题赛,国内首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本草》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由四川出品的中医药电视剧《后浪》热播……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不断。
5月出访西班牙期间,省侨办和省中医药局组织“中医关怀团”,在西班牙侨商总会开展惠民中医义诊活动,短短四小时,6位专业中医师耐心详尽地为100多位侨胞现场会诊及解答各种医疗方面问题,得到一致好评。
2021年开始,省中医药局与省侨办联动协作,启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建设,目前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米兰、苏里南帕拉马里博建成5个医疗站,带动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人文交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医疗”行动,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海外中医药中心持续加强中医药服务。四川—尼泊尔中医药线上交流会、“岐黄四川本草天府—四川中医药走进驻蓉领事机构”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成功举办。中医药这张四川对外交流的名片越擦越亮。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提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为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四川将以全面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总揽,以中医药强省建设为目标,加快形成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打造一批中医药强县。突出中医药综合改革,鼓励地方按照省级改革目标先行先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遴选一批中医药强县,根据各县基础优势,每个县确定2~3个改革试点课题,为全省做示范。
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等评价机制。建立政府支持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发挥的财政投入、医保支持、薪酬分配的中医医院姓“中”考核机制;建立以组织管理、服务能力、产业发展、文化影响以及人民群众获得感、经济贡献度为重点评价指标的市(州)中医药发展成效评价体制。
深化做亮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张“特色卷”。围绕示范区建设两张“特色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政策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举措,提高改革政策“含金量”,同时组织专家论证、调研督导。
持续培育大企业、大品种。主要聚焦已超5亿元、超亿元企业,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多维合作等方式推动企业营收增长跃升,力争新增培育营收超10亿元和超5亿元的中医药大企业。以大品种、大基地为目标,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实现川产道地药材发展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重点培育麦冬、川芎等中药“大品种”。推进食药同源,在药品(中成药、饮片)、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食品、日化产品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持续攻关。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四川中医药人,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田兴军表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和抓手,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四川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不负“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 http://www.yyjg.net
十六项便民措施提升医保服务质效
辽宁13部门联合发文!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
从1535个增至2967个药品!8次医保目录调整释放了这些信号
三明:联动推进,确保项目有序有效实施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