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院品管圈可以解决医疗服务中的问题,而品管圈实施过程中的难题,需要一个信息管理云平台来解决。
来源:健康界 作者:徐青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北京下着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刘庭芳像以往的很多周末一样忙碌,一大早便召集了全国各地品管圈的参与者和专家,进行医院品管圈活动信息管理云平台产品调研和论证,要解决品管圈的“大难题”。
品管圈的“苦水”
在此次医院品管圈活动信息管理云平台产品调研会上,刘庭芳提到,几年前在推广品管圈的过程中,经常半夜被电话吵醒,电话那头有时是某个县医院的护士,哪怕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品管圈问题,他都会一一解答,保持一线参与者的积极性。
近几年,随着品管圈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从三甲医院到县级医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刘庭芳答疑解惑的次数少了,但这种“甜蜜的负担”却转移到了更多推动者身上。
这一点吉林省医疗机构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副主任曹壮感触特别深。从2013年12月开始接触品管圈,到2016年年末,吉林省已全面推开品管圈,也是全国首批7家培训中心之一。接触品管圈的人越来越多,曹壮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不分时段为医护人员答疑解惑。
“有的时候一个问题要重复回答无数次,还有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但曹壮也从没拒接过任何电话,哪怕对方提出的主题是错误的,也要耐心解释,“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操作方式确实给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不便,曹壮开玩笑地说:“半夜接到女护士的电话,这让夫人怎么想?”
其实除了咨询、培训的问题,具体操作上也有一些难题。
众所周知,品管圈过程中需要绘制各种图形,但这都不是医护人员擅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协会医院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鲍玉荣介绍,绘图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新领域,不仅需要前期大量时间学习,制作过程还费时费力。像难度较大的柏拉图,还很容易出现错误。
重庆新桥医院品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锦还提到,品管圈开展过程中需要人工报备,有时需要管理者下到科室才能了解圈组进展,导致管理滞后,无法实时督导。除此之外,数据收集、统计也是个难题。“一方面很容易出现重复,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也很难深挖其效益。”陈锦解释。
“你们遇到的困难,在我们——一家四线城市的医院,这里还会加倍。”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医院质管办主任张成说。
总结起来,医院品管圈主要面临五个困难:1.数据统计较为困难,分析深挖效益局限;2.标准成果无法共享,重复活动浪费资源;3.活动过程人工报备,管理滞后缺乏督导;4.活动步骤规范不足,绘制图表耗费时间;5.工具应用参差不齐,医院之间差距较大。
云平台的“奇效”
各家医院和管理机构并没有一味吐苦水,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试图通过信息化的方法来管理品管圈。“我们希望能够在线上管理、监督全院的品管圈,同时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鲍玉荣说。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采用了,北京泽康智训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医院品管圈管家。它有四大功能系统:员工培训与学习的知识库,专家线上咨询的交流平台,引导十大步骤开展的导航舱,品管工具智能应用的工具箱。
经过3年的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发现该平台可以将圈员从繁琐的工具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标准化等。同时管理者也对圈活动可以实时管控,及时辅导或提醒,提高品管活动质量的同时,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品管活动的管理。
现场,北京泽康智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晶莎讲解了该平台实现的功能,并现场演示了平台智能绘制柏拉图的过程。只需将所涉及的因素和数据输入系统,几秒钟之内,就能生成一个标准的柏拉图。
除了医院之外,区域管理机构也需要这样一项技术,管理整个区域内的品管圈活动。2016年,北京泽康智训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吉林省医疗机构质量监测评价中心研发了品管圈活动云平台,并投入使用。据吴晶莎介绍,除了原有的医院管理平台的功能,还新添了区域管理平台,主要有四个功能:全省品管圈活动主题审核、全省品管圈活动统一规范管理、全省品管圈活动统一评审平台、全省品管圈活动情况大数据分析。
据曹壮介绍,从2016年投入研发到正式使用至今,吉林省参与该平台的医院有80多个,建圈1300多个,参与人数17000人。“方便我们实时掌握每个医院、每个圈的操作情况。”曹壮说。
同样使用该平台的重庆新桥医院也发现,使用信息化平台后,品管手法运用熟练的人员增加了170%。四平市中心医院使用该平台也有一年多时间,该院质管办主任张成介绍,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台使用人数达1000多人,在线开展的圈数达到170余圈,得到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好评。
品管圈的3.0时代
品管圈信息管理云平台产品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品管圈的发展?还需要从更多角度听取意见。当天下午,刘庭芳请来多位专家听取医院汇报,进行产品论证。
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河南省品质管理联合会秘书长张红梅表示,2016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品管圈联盟,反响非常大,之后县级以上医院都积极参与进来。“由于参与人员众多,各个医院水平不均,人员培训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样的云平台恰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很及时很有必要推广。”
在品管圈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初,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行风建设处处长陈虎就曾提出两点担忧:1.品管圈需要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支撑,医护人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2.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有没有时间做品管圈?云平台的出现,让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因此,陈虎对品管圈信息管理云平台表示“非常支持”。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副院长蒋艳也有同感:“其实这个平台和电子病历等技术很像,减少了重复劳动,解放临床一线人员,把护士还给患者。”
“这就像一个临床路径。”吉林省医疗机构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主任兼书记刘良军说,“整个平台把品管圈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考虑了进去,只要跟着它一步步走就行,这不就是品管圈的‘临床路径’吗?”在重庆新桥医院副院长高家蓉看来,云平台的运用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大有裨益,可以帮助品管圈实现跨越式发展。
和在座专家一样,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孙湛对云平台也持肯定态度。但他同时指出,全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这种技术能否与医院不同的系统对接,值得开发者深入思考。
此外,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秘书、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常务秘书长赵洪涛还建议,圈组活动结束之后,如何在线追踪成果也需要继续探索。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办公室副主任徐勍也建议,系统中可以增加品管圈前后的成果对比,更直观展示品管圈带来的变化。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跟刘庭芳提过,是否可以用技术手段辅助开展品管圈,但他当时是拒绝的。理由是,品管圈本身是一个工具,其前提和主体是人的智慧,需要参与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如果很多工作都靠技术和云平台来做,会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削弱了人的头脑风暴,淡化了人的参与?”这是刘庭芳最担心的。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没有任何论证的前提下,刘庭芳最初的谨慎不无道理。听取几个单位的汇报和多位专家的意见之后,他发现,云平台可以在不淡化头脑风暴的前提下,减少过多的人工劳动,还能方便管理层的监管、调控。
刘庭芳终于松了口,“这种技术值得尝试。”他表示,从2004年品管圈最初的推广至今,如果说前8年是品管圈的1.0时代,那么从2013年开始全国大范围应用就是品管圈的2.0时代,如果借助这样的云平台解决其中的难题,那今天将是个里程碑,品管圈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3.0时代。
最后,与会专家达成一致:搭建省市级或医院品管圈活动信息管理云平台,能够帮助员工利用互联网学习品管方法,协助管理者实时掌握圈活动进展,实现专业知识和标准成果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建议将医院品管圈活动信息管理云平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陈虎认为,“品管圈发展至今,多样性已经足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告诉别人,哪些路前人已经走过了,哪条路上有坑……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创新。”在听取了品管圈云平台的汇报后,他表示非常好,支持推广,“这种云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圈子,把有兴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更快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实现创新。”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