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加成等医改新政的实施,让国内一些大型公立医院院长忧心:补偿不足可能导致医院运营陷入困难的局面。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这一尴尬的局面并未出现。武汉市医改新政推行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实现了新旧补偿机制平稳交接。
“运营尴尬”并未伴随而至
今年1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3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查费用,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为改革落地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取消药品加成等医改新政的实施,让国内一些公立医院院长忧心:补偿不足可能导致医院运营陷入困难的局面。但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这一尴尬的局面并未出现。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疗收入同比增长3.12%;药品收入同比下降19.86%,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同比下降6.06个百分点;检查化验收入同比减少20.33%,其占比下降2.38个百分点。同时,体现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医疗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也得到相应提升,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同比增长16.62%,其占比增长5.57个百分点。
医改新政推行才2个多月,改革运行情况的总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目前医院各项工作运行平稳,老百姓看病的负担有所减轻。相比去年同期,今年1月,医院门(急)诊病人次均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1.96%,其中药品费用同比减少4.68%。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8.80%,其中药品费用2881.92元,同比下降30.51%。
调结构激活医院新活力
其实,医改这场“大考”就是检验医院发展水平和成效的试金石。在改革中,公立医院不能总等着政府“输血”,要适应政策,主动作为。在这场“大考”中,武汉市中心医院用参与改革的实践证明,面对医改要未雨绸缪,只有变压力为张力,超前谋划布局,主动调整发展结构,不断适应深化医改的节奏,才能真正实现医院发展和群众受益的“双赢”局面。
早在2012年,医院就提出要着力在调整和优化发展结构上下功夫,近年来每年围绕总目标确立一个年度发展主题,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医院发展内涵。今年,医院又将“深化改革年”确定为2017年的发展主题,先后出台了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以及“两控两降两升”(控制门诊及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药占比、耗材占比,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要求百元医疗收入中耗材降到20元以下,同步推进医疗、技术、服务、管理、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医院转型发展。
药占比是衡量公立医院发展结构的重要指标,取消药品加成也是此次武汉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医院一直在“严控药费”上狠下功夫,从制度、技术到监督管理各个层面遏制“大处方”、滥用药等不合理用药行为。
例如,在医院绩效分配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药品收入不作为科室核算收入,药占比不得超过医院总体指标。推行医师合理用药记分制考核制度,将合理用药情况作为处方权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对抗菌药物、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药品进行动态监控。建立了“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和“反统方软件”,对医院药品采供、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纪检监察部门对合理用药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对违规医生进行约谈、函询。近年来,医院药占比逐年下降,处于全国同级医院较低水平,目前已降至30%以下,提前达到了医改要求。
药费降低了,真正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价格必须上升,医改就是倒逼医院必须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下功夫。为应对医改挑战,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临床开展先进诊疗技术,例如,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和临床路径管理,将DRGs组数、CMI值等医疗能力指标纳入医疗质量督查评价;结合诊疗服务价格调整、重点学科技术项目等要求,按照“由无到有、由有到强、由强到精”的原则,确定了医院技术创新项目和科室转型发展重点技术目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医院发展结构。
绩效考核是医院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彰显医院公益性为核心,深入推进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绩效管理模式,建立科室运营状况长效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对于医院发展的引导作用。医院紧紧围绕医疗质量、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公益服务、社会效益等重点,建立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和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医疗服务劳务技术特点;出台特殊人才绩效奖励政策,提高核心人力资源积极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开展全成本核算,将科室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科主任及科室的年度考核;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考核,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资源运营效率。
制度性瓶颈期待突破
当前,医改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降低检查费用后,在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面将面临压力,会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合理体现医疗风险及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同时,现有的医保支付制度让公立医院面临收入减少和总额预付控制的双重影响。要突破这些制度性瓶颈,公立医院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在推进改革中,我想说的是,要实现公立医院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创新及支持。一是在政府补偿机制逐步健全的新形势下,建议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进一步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高门诊医生诊查费和高难度手术的价格等,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同时,应发挥物价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公立医院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缩短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申报周期,以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期待政府在优化医保支付、药企利润反哺医院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在不增加政府、患者和社会负担的前提下,能够为医院在医改的浪潮中顺利前行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