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多墓志铭的人文启示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5-10-30
点击次数:2574
来源:本站整理
在美国纽约东北的萨拉纳克湖畔,静躺着一位医学博士——特鲁多(1848-1915)。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今年是特鲁多医生逝世100周年。写在100年前墓志铭上的这三句话,对于今天的医学界还有哪些现实的意义?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其中深蕴的医学人文思想?在日前由健康报社举办的第二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上,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成为分论坛“适道•仁心”医学与人文沙龙热议的主题。
“大夫,你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
100年前特鲁多的墓志铭成为当下医界热议的话题。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作伟看来,“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同时,缺失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人文关怀”。
现实中,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医生都会碰到:医生拿着CT报告对患者说,“手术做得很漂亮,原来病变很重,现在得到纠正了”。但患者自己的感受却是,“我还是很痛,病根本就没有治好”。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叶哲伟说,平时在诊疗中,医生更注重的是客观检测指标,比如说CT、核磁共振的结果,疾病发展到了哪一期等等;而患者往往关注的是主观体验,比如,术前很痛,治愈后就应该不痛了。患者主观感受和医生客观检测指标分离的现象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叶哲伟将发生在医院里治疗结果和医患关系走向按四个维度做了梳理:第一种,病治好了,医患也因此成为朋友;第二种,病没治好,医患不幸成为敌人;第三种,病没治好,医患双方却成为朋友;第四种,病治好了,但医患却走向敌对。他说,对于医生而言,第一种、第三种是值得欣慰的;第二种、第四种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
《病患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图姆斯曾有一句名言,“大夫,你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沙龙上,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它更重要的在于体恤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医生不仅仅要关注客观指标,更要关注患者体验。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说,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这里,“病人”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疾病——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另外一个还要看到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人。对医生来说,切除一个器官,从医疗角度来讲技术并不复杂,但对患者来说,要切除一个器官,其实最大的障碍不是身体能不能接受,而是心理能否接受。“如果能够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尊重与关怀,理性地理解这个疾病与治疗,医患关系可能会更好”。
“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病人的关心以及换位思考”
100多年前的特鲁多医生还有一个身份:结核病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特鲁多的墓志铭讲出了他作为病人的痛苦,也讲出了他作为医生的无奈。今天,更是提醒我们医生,要能做到换位思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认为,100年来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往被认为的一些不治之症也被医学所攻克,但同时也要看到,医学技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病症。比如,支架放完后,结果却出现了脑出血。“疾病始终在改变,以前觉得能治愈的,现在又耐药了,不同的时代对于治愈的要求、范畴都在不断变化,但我始终觉得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对病人的关心以及换位思考”。
只有关心、体谅患者,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沙龙上,刘玉村院长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年轻时曾接诊过一位患乳腺癌晚期的女患者。有一天,这位患者找到他,希望能单独和他谈谈。刘玉村很奇怪,便把她带到休息室。这位患者说,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和他讲一个无法告知家人的秘密。她说:“我只信任你一个人。如果我不把这句话讲出来,带着这个秘密我闭不了眼。”刘玉村说,这位患者的秘密他一直坚守到今天。这是一位患者对一位医生最大的信任,也是医患间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说,她曾在5年中做过3次手术,现在还有糖尿病,但一直维持在临界状态。医生对她说,“因为你信任我们,所以你能维持得很好”。她认为文学与医学都是人学,共同关注的对象都是弱者,作家和医生要对自己的对象说的一句共同的话就是“没有关系,不是你一个人是这样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秦伯益说,中国历来有这么三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国家的事、人的事、病的事,都离不开一个“医”。关心人的身体健康就要医病,关心人的精神健康就要医人,关心人的生存环境就要治国。由于分工的不同,治国靠政治家、思想家,治人靠文学家、教育家,治病靠医学家、药学家,而贯穿其中的核心都是对人的关怀。
“医院上下都要想,能不能让病人感觉好一点”
沙龙中,参与讨论的嘉宾们认为,从今天看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不仅仅针对医生个体,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医院的文化自觉。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如今患者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患者提供一种更舒服、更便捷的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王建安院长说,他们在医院推行全人全程照顾,“病人只要踏进医院大门,医院上下都要想,能不能让病人感觉好一点”。对于一所医院而言,技术再高明,面对不可重复的医疗获益、不可预期的医疗风险,都不可能承诺超级疗效,但能做到的是通过努力带给患者好的体验和感受——“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满足好患者对于安适与尊严的需求”。
作家方方说,患者走进医院,感受到的往往是一些细节的东西。一个来做B超的患者,如果看到医生一边做B超一边和人聊天,就会产生不好的感受,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刘玉村院长表示,作为医院的院长,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是对病人好吗?我们真的是把我们全部的爱给了病人了吗?“当我们用手中这支笔的时候,是否想到了病人的负担?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是否想到了病人的感受?这一切需要我们自律,需要医院管理者天天讲”。
在刘玉村看来,好医院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6.8℃,“医院看上去也许并不高大上,但平和、安宁、舒适……在医院里行走的人,医生像医生,护士像护士”。
沙龙上,参与讨论的嘉宾也提到,在对患者“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对于医护人员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说,医生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麻醉医生过劳猝死的事件接连发生。作为一个助人的群体,医护人员也需要得到来自患者、家属的理解,来自社会的支持和信任。
赵作伟院长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医患关系。在时下这种浮躁的社会状态下,“尤其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去想怎么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怎么能让更多的患者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信任”。
刘玉村院长说,特鲁多医生的话,也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在明朝就留给我们的那句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他最后总结道:“不要忘记了我们所从事这个职业的高尚。医务界有一大批有良知的医生,也有一大批有良知的医院管理者。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也请社会对我们这个行业有信心”。(本次沙龙得到了华润三九的支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