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青年点燃书香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5-11-30
点击次数:2084
来源:本站整理
下午6时半,当你下班后,你会干什么?
相信不少80后的医务工作者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会匆匆赶到家“宅”起来,有人会和朋友去happy,又或者陪恋人卿卿我我。但也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匆匆奔赴协和教学楼,参加由北京协和医院团委和青年工作部组织的“书香协和”读书会。当记者伴着夕阳赶到读书会地点时,发现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早已围坐一起,饶有兴致地交流着各自读书的体会。
郎景和说
别限定在狭窄的领域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郎景和每次开口,都是大家凝神屏息的时刻,这次他说——
一位医生要在一生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千万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对一位医生的成长也是最根本的。
回顾我早年写的一份笔记:“也许我们没有惊心动魄的工作,没有传奇式的经历,我们只是一位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的风险也很严峻,表面上看也不轰轰烈烈。日常生活毕竟平淡无奇,学术进步、生活磨难似乎也风平浪静,但仔细回顾生活与工作,却也不乏艰辛。觉得自己像块铁,注定要经历千锤百炼,直至死去。命运会把我们丢进燃烧的烘炉中去,然后再提出来,投入冰水中淬火,喷出哭泣的蒸汽,接着在我们身上不断捶打。然后又是重新冶炼,又是淬火,再翻来覆去地捶打……虽然不死,却要经历磨难。”所以,每一个人,无论你是怎样安逸,这个过程大概都是要经历的。医生在紧张忙碌的临床工作后要有一颗文艺的心,热爱生活,相信美好。
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觉悟、很慈悲、很冷静、有智慧的人。
推荐书籍:
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
赵启正、路易•帕罗《江边的对话》
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
郎景和《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梁晓春说
读经典改变人生
中医科主任说话就是不一样,引经据典的话让听众依稀都闻到了中药味儿,实话说挺好闻的。她说——
每个人都应读点经典书籍。每位医生都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以“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为人生信条。张孝骞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当上了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但“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了协和的待遇,回到贵州担负起创办流亡大学的重担,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当国民党请张老南下的时候,他又坚持回到协和。因为此时的协和已今非昔比了,他要振兴协和。有了使命感,我们就有了担当,能够认认真真去做每一件事。这就是责任感。
曹丕在其《典论》中说道:“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力,而声名自传于后。”现在的社会,人们都急于求成,写文章喜欢到处拷贝,那么这样的文章速成也必速朽。在真实方面,也有古语“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这就是说,我们要多听、多疑、多调查。如果一味药对糖尿病治疗有一定作用,那我们不能说它对心血管也有疗效。
希望年轻人都能够通过读经典来改变人生,让书香溢满协和。
推荐书籍:
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宿春礼、刘丽莉《比别人多做一点》
常青说
别让高科技绑架自己
虽然不是协和的大夫,但作为校友,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笔名讴歌,著有《协和医事》等书的常青身上也有着协和精神。她说——
我将协和精神概括为六个字:“专注、慈悲、内省。”我特别警惕这个时代,警惕高科技、新媒体对于个人思考方式的影响。我发现自从iPhone盛行后,我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心捧一本纸质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去年我回顾时发现,一年里我居然没有认真写过一篇超过1万字的文章。对于医生来说,写一篇几万字的专业文章是比较容易的,尤其当有职称晋升需要的时候。但是对于医院外部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发现让我心里发憷。
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偏重于形象化思考,而非文字化思考。电子产品不仅改变了文字工作者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可能改变医生的思考方式。我们都知道,医生这门职业需要的是深入的、专注的思考。而现在新媒体给我们展示的是碎片化的、海量的信息,让我们很难专注地就一个问题持续思考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所以,别让高科技绑架自己。
我希望青年医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律精神,并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推荐书籍:
唐诺《尽头》
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
余可谊说
勿忘初心
“即使身处逆境,仍要仰望星空、不忘初心。”骨科师哥余医生几句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他的原话是——
医学正处于一个变革和发展的时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大数据、3D打印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技术名词,互联网和医学的结合又将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这些都充满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们又面临中国医疗环境日趋复杂的现实,医院暴力频发、医学人才流失,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不尽如人意,这些都考验着每一颗热爱医学的心。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令人纠结的时代,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毫无疑问,我们选择坚守和奋斗。作为一名协和的青年医生,我们要传承协和精神,不仅仅是“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它还有着对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历史担当。在这样一个容易让人迷惘的时代,我们的历史担当就是“引领我们的青年医生思考中国医学发展的未来,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即使身处艰难的环境,我们仍要仰望星空、不忘初心。只有思考未来和拿出行动,才能走出泥潭、走向光明的未来,这是协和青年应有的风范。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我们不只是看到困难,更要看到机会,拿出勇气和远见,让我们一起做朝气蓬勃的医学新青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