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0〕国办发58号文,下称“58号文”)。58号文再次提出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遇。
96年就注册成立的外资医院“和睦家”似乎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我们为中国政府鼓励更多外资进入医疗领域的这一举措高声喝彩。”
四大利好
针对“58号文”,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总结了其中的四大“利好”。
她表示,“最大的变化是,它从一个积极正面的角度来鼓励民营的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和公立医院制度改革领域。”同时标准提及,在具有同等准入条件时,将会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去办医疗机构。这样政府就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所不为”,在欠发达地区“有所为”,将重心放在基础医疗上面。而在经济发达地区让出的空缺,将交给民营资本来填补。
在外商投资领域,亮点更多。过去的境外医疗投资,需要一个中方的合作伙伴,并且中方的股份不能低于30%;而现在市场正在开放。同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批也从卫生部下放到了省卫生部门,这意味着整个审批和具体变更的运转周期将会大大缩短。“以前连增加床位都要间接递到部里面,部里面再批回来给你,然后走工商的登记手续,周期非常长”,盘仲莹说。
在税收、医师和医保定点等方面,也有所改变。“58号文”提出,医生的职位变动将不受工作单位的影响,而且投资主体的性质也不再作为申请医保的标准。“以前我们‘出身不好’,广州的和睦家就曾经因为外商投资的身份而申请不到疫苗,但事实上没有不提供非公立医院疫苗的规定”,盘仲莹回忆说。
最让和睦家欢欣鼓舞的是,对于非公立医院,符合配置标准的大型设备使用配置将不做限制。这意味着不必再按照床位数和门诊量来申请大型设备。盘仲莹透露,北京和睦家有计划采购仪器设备,发展心外、神外等科室。以前的配额指标是以公立医院为标准的,例如三甲、500张床位,但是和睦家服务的外籍人群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有这么多床位,“按照那个标准我们就永远没有资格来买设备。”
“出现超大规模的医疗机构,这个是迟早的事,不过是不是和睦家,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工作了,我们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领军人物,保持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盘仲莹说。
对外的“和睦家”
从一开始,“和睦家”的目标服务人群就是在华的外籍人士。对于给外籍人士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始终是“和睦家”的自我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睦家”是设在中国的外国医院。
在北京和睦家医院的门厅中可以看到,往来的就诊者中大部分是外国人,或有一方是外国人的“跨国组合”,医护人员中也有不少是外国面孔。而医院的格局也与典型的中国医院不同,大厅装修得犹如酒店大堂,设有咖啡吧;接待人员能讲多门外语,甚至还有着深色西装的保安人员。
北京和睦家医院最初的选址就是针对北京的外国人客源。“丽都这里可以说是北京最老的外国人居住区。很多国际学校最早就在这边。”盘仲莹说。
在过往的发展中,盘仲莹认为和睦家经历了两个关键的结点。“第一个结点是02年,那年我们北京的和睦家开始扩建,从只有一二层到整个大楼,床位数量和急诊室规模也都扩大了;同时下半年上海的和睦家也在准备开张,这标志着我们从一个小的医疗机构变成了一个集团化的机构。03年遇到SARS,我们压力很大,很多病人和员工离开,其实04年上海和睦家医院才开起来。第二个结点是05年我们北京和睦家通过了JCI质量认证,现在旗下的所有和睦家都通过这个认证了。”
现在“和睦家”已经开始将其目标人群扩大到了国际范围。 “我们很欣喜,中国终于能够放开眼光从全球高度进行医疗改革。”盘仲莹说,“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卫生改革。例如泰国的康明医院,它的观光旅游、医疗旅游一条龙服务搞得很好,一年收入能有10个亿美元。”
“58号文”的出台被盘仲莹称为“及时雨”。“我们这些年一直没有得到特别好的发展,原因就是和睦家机构太小、空间太少。现有的病人市场就已经把我的空间占满了”,盘仲莹说。“和睦家”今后将利用中国医疗服务较高的“性价比”,吸引更多的国外商业保险机构和游客,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