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日,记者对长春市内多家养老院和护理院进行了踏访,发现部分老人对养老院怀有一种抵触心理。还有一部分老人认为,只要养老院拥有较好的医疗、康复服务,他们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甚至有人选择在养老院里过年。
记者踏察>>
居家养老的老人:
养老院空间小 不如家里舒服
家住长春市二道区的徐亚琴大娘今年79岁,自从老伴去世,已经独居近10年。徐大娘有两个女儿,都在南方工作。“孩子经常给我打电话,逢年过节还会赶回来看我。”徐大娘说,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去养老院养老,可她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孤寡老人,自己有房子,虽然不大,但住得舒服。”徐大娘说,这间6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已经住了10多年了,熟悉周围环境,出去买东西也很方便。
大多数养老院都是两三个老人一间房,每人一张床、一个柜子。“总觉得空间有点小。”徐大娘说,虽然有人聊天,但还是不如家里住得舒服。如果以后没办法非得去,她希望能住单间。
住养老机构的老人:
养老院里不仅方便而且热闹
“在这里啥都不用操心,刚开始不习惯,但是现在已经离不开这里了,今年过年都没回家。”家住经开区的孙海昌大爷今年81岁了,因为身体偏瘫,行走不方便,两年前就搬到了养护中心。“在这里生活挺好,吃饭、洗澡都方便,而且人多热闹。”孙大爷边说边比划,一脸满足的样子。
孙大爷告诉记者,自己搬到养老院一方面是因为上了年纪不想麻烦子女,另一方面住在这里挺方便。“我经常劝我的一些老同事和朋友,希望他们也到这来。在这里,医疗、康复设施都是全套的。”孙大爷说。
行业现状>>
条件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部分收入较高、但是独立生活又相对困难的老人会选择生活条件相对舒适的养老机构养老,这就导致一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床位难求。位于长春市绿园区的一家民营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养老院安度晚年,一方面,护理院内人多,老人不会感到孤独;另一方面,护理院内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老人一旦得病,能快速、有效地得到护理。“我们这里有80张床位,收费在700-1400元之间,大多数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首选单间。由于供不应求,很多人打电话提前预订床位。”
代表建议>>
规范民办养老院服务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外,人们也在寻求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省人大代表修保建议,政府应对民办养老院建立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根据空间面积、服务内容的不同,建立统一的收费、服务标准。同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的投入,给予大型养老院床位补贴。
“去年,我走访了26家民营养老机构,这些养老院无论是老人的居住环境、还是就医、护理条件都极其简陋。收养的多数是个人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修保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大型公益养老院。同时,提供土地,减免税收。政府主办和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经营单位为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加强对个体养老院的准入、运营及退出环节的管理,取缔管理混乱的小型养老院,加强对养老院机构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护理技术培训。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个人集资购买房屋兴办养老机构的,应减免房屋更名交易费。养老机构接收的农村五保和城镇残疾、低保及“三无”人员,其付费标准由政府规定,并给予适当补贴。
委员声音>>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民进吉林省委员会集体提交了一份《关于筹备建设较高标准的养老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建议》,建议中提到,政府在制定我省养老事业“十二五”规划时,能够安排建设一所标准较高的养老院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民进会员、省政协委员王淑华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的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标准要高,要保证基础设施和条件20年不落后。而且对各市(州),各县(区)也应该提出建设一所示范性的养老服务中心。
王淑华建议,促成一些有志于养老事业的民间资本、民营医院、民营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同时,创新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在公办养老机构尝试公建民营模式,进行改制、改组和创新,委托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管理和运作。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对规模较大、服务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型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资助。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