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医院集中优质资源抢救和诊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其工作流程的科学设计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手术效率和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许多医院围手术管理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病人等待手术时间长、手术连台不畅、人员间协作困难等,影响了手术科室术前平均住院天数和手术效率,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对手术病人的伤害。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通过全面剖析,找出了原手术流程的问题,制定出了描述精确的围手术流程图,并实施一系列相关配套监管措施。2010年在手术间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住院手术数同比增加14.3%,外科医生准点手术率也从原来的78%上升到了97%以上。
让单一岗位管理变成系统流程管理
围手术流程化管理首先要明确两个要素,一是提供服务的地点,包括手术室、麻醉诱导室、复苏室、重症医学科、供应室、病房和运送途中;二是涉及人员,包括手术者、手术助手、麻醉医生、术后回恢复室医护人员、手术护士、病房医护人员、病理科医生、运送途中的工人和护送人员。相比原来的手术流程,我院新实施的围手术流程化管理突出了以下特点。
突出各专业和岗位之间的匹配与联系。各类人员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使单一的岗位管理变成系统的流程管理。各类人员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中上一个步骤的承接者和判断者,又是下一个步骤的提供者,所有的工作都代表流程实施的阶段,整个流程系统相互衔接,环环相扣。
突出流程中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围手术流程化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作为流程的每一个节点,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上一个流程的完成是下一个环节迅速启动的信号。这种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避免了旧流程标准的随意性和时间要求的不确定性。
突出对小概率事件的预防性。围手术流程化管理能及时了解流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发生此类问题的概率,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设置“监控重点”,为医护人员执行流程提供规范的模板。
突出流程涉及人员责权利的统一性。 以往的管理流程存在专业岗位间的重叠、空缺、脱节等问题,而流程化管理则坚持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职责和流程匹配,权力和职责挂钩,利益和权责对等。
围手术流程图提升管理执行力
制定全面、安全、高效、职能清晰的流程图。临床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流程设计不能靠主观臆造或个别案例的观察,应以医学科学理论为基础,在专家技术理论指导下,采用该领域公认或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标准,并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在我院的围手术期管理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责、时间的设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试行后才正式推广。
通过“捆绑式”模式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流程的依从性。“捆绑式”管理模式是为了从多个视角增加执行者对工作流程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记忆,让每个被培训者知道自己处在流程的哪一点,和谁交接,上下线是谁,知晓每一点上的职责及内容。
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各级人员的执业行为从强制性约束到自觉习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此阶段必须要有合理、合法、可操作性的制度保证。建立《围手术流程管理制度》,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值班护士长制度和职责等。另外医院还调整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持续跟踪和不断改进流程,提高执行力。设置手术协调员(麻醉科值班主任和手术室值班护士长),协调指挥监管工作流程的正确执行;成立督查小组,建立督察制度和奖惩措施,不断对流程进行完善和细化。如我院为解决手术准点率不高的问题,医务处、外科片区、分管院长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开展督查,对结果进行多层面的通报,并兑现绩效奖惩,提高外科医生手术准点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