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专业核心下的团队作战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7-5-16
点击次数:2199
来源:本站整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始建于1954年,虽然身处内陆,但并没有挡住它走出盆地,走向全国的脚步。在2015年度复旦医院排行榜上,华西医院心内科获得心血管病排行榜第九名。除了自身实力雄厚,华西医院心内科还建立基层联盟,将技术推广到基层一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西部地区疑难危重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四川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陈茂教授分享了学科迅速发展的秘密。
心在线:您认为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陈茂主任: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团队建设和亚专业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学科的发展建立在每个亚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明确亚专业方向,围绕亚专业方向打造核心团队。
心血管学科的发展上亚专业化非常重要,医生要用专职的时间做专职的事情才能成为专业的人才。我们科室分为八个亚专业组:冠心病、心衰及器械治疗、心电生理、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临床心功能检查和心脏重症。
团队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要分层次建设。每个亚专业有一个团队,每个团队的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带头人、亚专业组组长、骨干(医生、护理、技术)和年轻医生四个层次。
亚专业组组长的设置是我们最大的特色。组长负责组织学术讨论和日常亚专业事务管理。例如病例讨论由组长召集,通过亚专业领域内的危重病例、复杂病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讨论,让全组成员统一认识,医疗行为更规范化。
小组长是年富力强的教授、副教授,活跃在全国学术领域。通过学术带头人和亚专业组组长的合作,学术工作才能有连续性和动力,找到亚专业组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我们的科室管理结构是一个树状结构。科室管理核心是管理小组,由学科主任、科室主任和科室副主任组成。每个亚专业组组长对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时间等指标负责。每个人各司其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心在线:学科人才培养上您有哪些经验?
陈茂主任:大的原则是人才的发展要和亚专业发展方向吻合,不能完全没有相关性。第一是要确定每个人的兴趣点在哪里?提供给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要符合亚专业方向,个人的力量要和总体的方向吻合,形成明确的合力。
第二,培养要分层次。学术带头人是领军人物。组长掌握前沿技术,要为组长搭建平台,让他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交流中充分发挥作用。骨干要明确每个人的特长在哪里,尽量让每个人有一个擅长的领域。第三,年轻人的培养要有国际水准。要给他们去最好的心脏中心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给他们压担子。
心在线:华西医院心内科在临床上有哪些进展?
陈茂主任:医院和科室都非常重视和鼓励应用新的技术。在院级层面有个“135”规划和新技术基金的支持。“135”指根据学科的专业、亚专业、单病种、技术达到国内的第一、前三、前五名来进行不同的资金投入。
科室新技术最突出的是心瓣膜亚专业的心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目前我们科室的手术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第一位,在治疗二叶瓣膜畸形上达到国际水平。今年10月份我和冯沅教授受邀在阿根廷科连特斯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新一代“预装载干膜”—Venibri瓣膜的植入。
心电生理射频消融方面我们提出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介入治疗,提高成功率,减少射线放射量。冠脉治疗上我们开创了冠脉亚专业组教授级专家全天候24小时绿色通道,保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得到及时、高水平的治疗,技术上着重发展CTO等复杂病变的治疗,同时广泛应用旋磨技术、药物涂层球囊等新技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方面我们心内科和心脏外科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可以开展众多复杂先心病的杂交诊治技术。
起博器方面发展了皮下ICD技术、电极的拔除技术和高端起搏器技术。我们作为组长单位开展了心脏性猝死的1.5级预防全球注册研究(IMPROVE SCA 全球临床试验)。影像学技术和超声技术我们也在做新的探索。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亚专业都均衡发展的同时,兼顾特色化发展。
心在线:华西医院心内科在科研上有哪些进展?
陈茂主任:科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临床医生自主开展的临床研究,不同亚专业分别建立自己的研究数据库,专人负责管理、随访和科研文章撰写。另外我们还有组织标本库,可以与临床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科研。第二类是基础研究,科室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室,与亚专业有结合。第三类是应用和基础结合的研究。产学研用一条龙,和企业、研究院所都有合作,将发展的新技术和器械,最后回到临床。
近五年科室纵向课题有56项,经费1500万;横向项目108项,经费1700万。发表SCI论文140多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10分,发表在NATURE Review of Cardiology杂志上,因此也获得一些奖项,如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和华夏科技奖。
心在线:临床与科研之间怎样结合并相互促进?
陈茂主任:我们医院立足于研究型医院,对于科研课题和论文,学校、医院和科室三层都有奖励。很多年轻医生对科研产生了兴趣,不过有兴趣还要有平台,我们鼓励医生和专职科研人员交流合作,会给大家搭建一些平台,比如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的一个“青年千人”科学家就正在和我们科室紧密合作。在产出上临床和科研各占一部分分值,鼓励了大家实质性的合作。通过兴趣、平台、产出共享机制等促进了两者的结合。
心在线:未来您有什么学科规划?
陈茂主任:未来的规划主要在新技术、传统技术和慢病管理三方面。心血管学科的发展非常快,新技术和新器械发展很快,我们会加大应用新技术和新器械的力度。未来计划建立华西医院心脏介入培训中心,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也带动区域发展。
如何规范和分化传统技术,让传统技术体系化也是很重要的。以冠心病为例,我们搭建了一个体系。内部体系上要求科室冠脉骨干24小时在院,所有急诊病人第一时间最大获益的情况下开展手术;第二是急诊病人的转入体系和成都市120体系对接;第三是把我们掌握的技术推广到基层,建立基层联盟,实现双向转诊。
慢病管理:不但在治疗期间管理患者,还要管理出院以后的长期治疗。要把病人真正转到基层联盟医院。不光出院时给予患者指导,还要给予慢病管理的长期指导。方式是我们给基层医生提出规范化指导意见,具体管理由基层进行。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学科发展还需要提到会议的作用。我们举办的会议有三个层面:国际性会议如国际瓣膜会议,达到了亚太一流水平;全国性的会议,如中西部心血管会议,目标是成为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基础会议解决基层医生面临的问题。通过会议方式带动培训体系的建立。三级会议覆盖对象包括从基层工作人员到大腕专家。
科室概览
1.科室历史心脏内科创建于1954年,原为四川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心血管组。历任科主任为罗德诚教授、尹秋熙教授、章茂顺教授、黄德嘉教授,现任科主任为陈茂教授。
2.科室规模及设备心脏内科现有床位215张,拥有7间心内科专用心导管室、超声心动图室(超声心动图仪7台,1台便携式床旁超声心动图机)、心电图室、运动平板试验室及动态心电图室。
3.学科人才心脏内科现有工作人员169人(医生50人,护士105人,医技部门技师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黄德嘉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曾智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茂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四川省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唐红教授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脏彩超学会主任委员;陈晓平教授为四川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姜建教授为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起博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4.服务患者情况年门诊量(总部-上锦)108870人次。2012年4月开展经皮瓣膜植入,到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逾200例,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9例。心脏内科介入治疗例数居西部地区首位。其中射频消融例数占全省42%,房颤及病理性室速消融占90%,CRT占54.5%,ICD占61.7%,起搏器置入占22%,冠脉介入治疗占25.6%,先心病介入治疗占31%。近三年来,心脏内科每年收入住院治疗的病人超过10000多例,其中危重疑难病人占92%,抢救成功率达97%。
5.学科特色临床特色心脏内科先后开展了多项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的关键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双心室起搏(CRT)治疗心力衰竭,三维电解剖标测指示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病理性室速等。心脏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几家医院之一,目前病例数居于全国首位。科研特色近三年来,心脏内科共获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获得国际合作项目23项,省、部、厅级科研项目23项。近五年来,以心脏内科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SCI全文有140篇,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6.科室荣誉心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西部地区疑难危重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四川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内唯一由国家卫计委评定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获全国认证的胸痛区域示范中心。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