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行政管理
基层医院综合内科安全管理的存在问题和防范对策
提交者:easyide 发表时间:2009-5-7 点击次数:4692 来源:本站整理

(本文作者: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 何靖敏等)
   
在基层综合医院,由于考虑病源及控制成本等原因,分科较少。笔者所在的医院内科系统分设综合内科和感染内科,综合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且心肺、脑等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由于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住院患者的安全性,使综合内科在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隐患。笔者通过对本院综合内科发生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近两年的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院综合内科有固定床位47,实际开放床位65张。护士1720,其中毕业3年内护士占40% 。病床使用率100%以上,重患者多,最高占住院患者的50%
    2
 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 1
 环境和设备因素
    2. 1. 1 环境因素 综合内科布局欠合理,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住院患者多,床位使用率高,危重患者比例大,加床没有呼叫及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痰装置,患者密度大,探视陪伴人员多,给院内感染的防范带来一定的困难。
    2. 1. 2
 设备因素 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不足;呼吸机管道扭曲、脱落或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均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监护电极片的脱落、袖带的松脱、血氧仪的脱落等均使监护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影响病情的观察;输液泵失控、报警、人为入量计算错误或患者家属的自行调整,使特殊药物的输入量未遵嘱。
    2. 2
 人员因素
    2. 2. 1
 患者因素 基层内科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水平偏低,较大一部分人为文盲,对综合治疗的遵医依从性较低:表现为对输液滴速控制的不理解,对卧床休息的要求不执行,对按时服药、规范疗程用药的不遵从等。住院患者对环境的不适应和怕麻烦,治疗完成后请假回家休息,从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2. 2. 2
 工作人员因素 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且重患者安置较分散,稍有巡视观察不到位,就会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若对设备的性能及心电图观察欠掌握,或疏忽大意,技术水平欠缺等,都会引发医疗纠纷。另外有研究发现,工作疲溃感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同时降低护士的职业热情和工作效果,严重者会离开工作岗位,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3
 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3. 1
 对环境设备的改进与管理
    3. 1. 1
 制定完善的探视陪伴制度,增加病室的通风次数,加强空调的清洁。加强室间的清洁:坚持每日两扫一拖,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和椅1,出院病床单位严格执行终末消毒:被心、床垫暴晒或用紫外线消毒,物品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空气消毒。
    3. 1. 2
 合理安置患者 护士接诊患者时评估新入院患者的病情,对危重患者就近集中放置。尽快完善了加床的相关配套设施:如吸痰机、氧气瓶等。
    3. 1. 3
 根据业务发展及时增加了呼吸机和监护仪、输注泵等各种必需的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检查。设立使用、维护登记本,定期评估使用中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每次查房均要检查监护仪导联线的连接情况及呼吸机管道是否通畅,床边设立登记本,记录呼吸机的参数,便于观察。应用输液泵的药物要在输液卡上注明起始滴速,调整滴速时及时记录速度和调整时间。发现仪器故障及时报修,保证处于应急状态。
    3. 2
 人员管理
    3. 2. 1
 患者的管理 利用不同方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集体上小课、派发疾病预防治疗的小册子等。深入浅出,使用通俗的语言,使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并重点强调医护嘱的原因和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跌到、坠床等意外的发生,规定凡卧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均要使用床栏保护,呼叫铃放于易触摸处。并向患者和家属告知防范的目的和措施。为避免患者自伤和伤人、不能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约束部位的完整性和局部循环, 1530 min巡视观察1,定时松解,并记录,保证安全。使用特殊药物如地戈辛、硝酸甘油、镇静催眠药的患者,护士要亲自喂患者服下后离开,以免造成漏服;使用洋地黄甙类药物前需要监测心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规范外出请假制度,严格按请假外出的流程执行。
    3. 2. 2
 工作人员管理 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上小课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查房,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三基、三严”的训练,强化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对护理人员分层次培养,以老带新,发挥专科护师的作用。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逐渐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减少拖班次数和时数,减少护士的疲溃感,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4
 效果
   
通过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后,我院综合内科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没有发生因为仪器故障或不足引起的纠纷,也没有发生因为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事件,在患者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没有增加,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5
 体会
    5. 1
 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 重视环境布局合理,配套充足的仪器,并对仪器进行安全管理。制定相关的患者告知书、安全隐患报表及安全事件报告流程。建立仪器使用和维修保养记录本,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 保证患者安全。
    5. 2
 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分层次培养,使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水平有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5. 3
 患者满意度提高 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减轻护士的疲溃感,提高工作热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加强了和患者的沟通,使患者参与到治疗护理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来源: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