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为什么日趋紧张?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中国人看病经历了从"求医"到"就医"观念的转变,也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医患关系开始从"平和"到"紧张",以至于发展到目前"恶化"的程度。病人还是病人,医院还是医院,医生还是医生,这关系怎么就越处越僵、越处越坏了呢?
--三大顽症激化了医患矛盾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了一些不正之风,医疗卫生行业同样无法幸免,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服务中滋生的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一些医生开大处方,乱开药、乱检查进而乱收费。这些案例三天两头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今,打个喷嚏患个感冒开一百元的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典型的乱开药。
收受病人钱物,即所谓的收红包问题,一般发生在手术前。很多医务人员明确表示:的确不应该收,但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办什么事不需要送个礼?更何况做手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患者送了红包心里也会踏实一点。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生敖忠芳说:"不反对患者送红包,在日本,很多病人看完病后,会恭恭敬敬给医生递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这红包仅表示一个心意。而国内的''红包''已经变味了,患者有花钱买安心的考虑,有些医生甚至会暗示患者送红包,那已经不能叫红包,而应该叫''黑包''了。"
卫生部门有关文件中明确表示:在药品采购和使用中收受回扣属接受商业贿赂的违法行为;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收受病人钱物,属背离行业宗旨和执业准则的违规违纪行为;开单提成是法人的违规违纪行为。既然三大顽症都属于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为什么不严查严打?为什么不努力去给广大患者一个说法呢?
日前,江苏省卫生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要向这三大顽症"开刀"。"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纠正不正之风,江苏近几年做了很多工作,但的确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卫生厅副厅长唐维新说:"再次下发通知,也只能表明行政部门在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努力使整治效果更好,但无法说能实现''根本好转'',只能说会''有效遏制''这些情况的蔓延而已。"
直接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在三大顽症以外上述三大顽症虽然是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医患关系激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双方很少因此发生直接冲突,医患之间还存在其他很多直接导致冲突的导火线。
医患事故或"事故"是个火药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发一年多来,江苏省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上升了30%,事故率增加约20%。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李少东分析说,医疗纠纷数量和事故率的上升,说明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另外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范围,把原来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缺陷、医疗差错纳入其中,也导致纠纷数量和事故率的上升。除了官方的公开数据外,还有很多患者认为是事故而鉴定机构不承认是事故的"事故",而一旦遇到事故或"事故",医患双方或"刀兵相见",最后医院"私了"了事;或医疗鉴定,但鉴定不利于患者的,多数患者仍会采取"闹"的形式,少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总而言之,不管是事故还是"事故",多是患者"伤人",医者(医院和医生)"伤钱",很难和平解决。
服务态度是患者评判最多、也是最易引起冲突的"火星"。"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是很多患者就诊时最容易向医生抛出来的一句话,火药味十足。鼓楼医院某医生刚起床,有住院病人求救,该医生下意识地梳了下头,也就几秒钟时间,被病人说成"只顾梳头,不抢救病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徐长江说:"甚至有患者提意见,说某个医生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没有正眼看过患者,是对患者的不尊重。"
很多医生感慨:"现在患者真挑剔,当医生真不容易!"说实在的,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号甚至上百号病人,的确也是挺累挺烦人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当,本职工作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既然一个医生无法改善就医硬环境,在服务态度上多多改善,也并不勉为其难。很多医院管理者承认:医生应该把患者当成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人生病后心态多少有点扭曲,患者的这些要求其实并不算过分。
怎一个"钱"字了得?
"目前的医患关系,谈起来很涩,也很痛苦。"鼓楼医院党委书记何忠正说:"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人看病不用花钱或者花少量的去钱。以前即使治疗手段有限、服务水平不高,患者对医生也是绝对服从和信任。那时候的医生就是''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白衣天使'',就是''神''啊!"
"最近20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提升很快,与国外的差距从10-20年缩短到2-3年,但医患矛盾却日趋激烈。这与我国的法制建设、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增强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看病出现纠纷和矛盾,患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找谁申诉,现在大多数患者已经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不愿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认为官官相互,患者讨不到公平,于是就''闹''。目前很多纠纷是通过''闹''来解决的,有的患者闹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发生危害医护人员安全的事情。这不是个别现象,各家医院都有。"
"最根本的原因,以前看病吃药住院做手术都不要钱,或者说''大钱''并不要患者掏。现在不一样了,患者要全部埋单,最起码也要''埋大单''。"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胡晓翔一语道破天机:"计划经济体制下,患者跟医生没有经济利益冲突,反正公家埋单,很多患者希望医生能给他们多检查、多开药,根本不存在什么乱检查、大处方的说法。医改后就不一样了,很多钱甚至全部的钱都要患者自己掏腰包,患者当然开始与医生和医院计较起来,矛盾也就开始越来越突出。"
很多医生分析认为,现在患者就医时有明显的恐惧心理,认为医生就是"要钱"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属于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不牵涉金钱,共同面对一个"敌人"-疾病;现在这对"亲兄弟"因为要付给一方金钱了,原来几乎等同兄弟的医患双方就"反目"了。可以说,胡晓翔说出了导致医患关系恶化最根本的原因,而这一个"钱"字,却也一言难尽。
"投入减少、技术贬值"扼住了医疗机构的脖子
"以药养医"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现状,也是医疗机构所背负的最大"罪名"。以药养医中的"药"通常是指医疗机构所经销的各种药品、消耗品和器械等,社会普遍不满的则是其中的"养医"两个字:凭什么医院仅将药品转个手,就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而这些费用全部转嫁到了患者身上!
那么,医院又为什么不得不走上"以药养医"之路呢?
医改把医患双方推向了市场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医院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保持着福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担着区域性医疗保健任务,主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医患之间利益冲突比较鲜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实行差额补贴政策,医院必须依靠增加医疗收入来弥补国家财政对医院经济补偿的不足。医院有了经营性质,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强调经济效益,这必然带来医患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早在1996年,国家就将医疗卫生事业定为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再不是纯福利性质。现在又将医院分为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客观上加剧了医院间的竞争。目前国家对医院的投入,平均只占医院需要的10%,还有90%要靠医院自己来挣,医院和医务人员不得不接受在医疗市场竞争中自己养活自己的事实。在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总投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成为无奈的选择,付费就医的压力降临到患者头上,导致医疗费用明显上涨。
同样,患者也一步步被推向市场。原来看病享有劳保和公费医疗的患者,现在面临的是"大病统筹"、"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医疗费",凡是特需医疗费用全部自行负担。资料表明,2000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60%多,患者从内心深处难以消除医疗卫生事业具有福利性、看病无需自己掏腰包的情节,掏了钱自然就会按商品交换的要求,希望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医疗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