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专科建设
AI如何助力“天坛标准”的神经疾病专科建设
提交者:李雨晨 发表时间:2018-3-15 点击次数:1998 来源:雷锋网

20176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成立。


这个联盟的成立具有一定深远的意义。2017412号,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天坛医院神经系统临床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神经学科的领头人,发起成立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其设立的目的是要实现四个功能: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以及临床路径的推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为特色的大型三甲医院,也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作为北京市丰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神经科学的临床创新中心,天坛医院搭建了超高场强的神经影像平台、超级计算平台、全基因测序平台,成立了临床研究中心、临床实验中心、基础和转化医学中心、单基因病和精准医学中心、全球首家神经系统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六大临床研究中心。成立半年多以来,由天坛医院发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的建设情况如何?


为什么会成立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联盟?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神经疾病专科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很多常见病患者涌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医,挤占了大量宝贵的优质医疗资源。因此,将常见病、慢性病及首诊患者分流到基层,提高下级医院科室的诊疗能力,让下级医院也能拥有天坛医院的能力,就成了专科联盟成立的一大逻辑。


“自去年6月专科联盟成立以来,已经有80家国内知名的省级大型三家医院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而到了今年的1月,全国也有300家三级医疗机构加入,联盟的成立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切实需求。”北京天坛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任添华表示。


据他介绍,未来的2-3年内,专科联盟将会打造300家符合“天坛标准”神经学科建设的医疗机构。“专科联盟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双第一’的学科优势,利用互联网及远程医疗技术构建起远程门诊系统、远程病房系统及远程影像系统,促进全国跨区域神经专科的补位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与如今大火的“AI+医疗”类似的是,互联网医疗在几年前也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医疗资源的固有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成熟,政府、医院、企业以及资本市场都给予了互联网医疗巨大的期待,但是由于受到定价、医保等方面的掣肘,互联网医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得并不顺畅。从很多年以前开始,天坛医院就已经开始探索远程医疗的诸多可能性。


据雷锋网了解,从2001年开始,天坛医院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而在专科联盟成立后,天坛医院与微医还共建了新的远程会诊中心,由微医负责开发医联体远程会诊系统,与联盟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连接、病理共享技术、高清影像资料解析,帮助联盟医院与天坛医院之间的会诊工作。


对于这个新的远程会诊中心,任主任认为,将会打破传统会诊必须在会诊室进行的局限,在医生诊室、病房、患者家里就可以直接进行会诊,让远程医疗的概念真正地落到实处。


专科联盟的现在与未来任添华主任表示,搭平台、打基础、共分享是这个专科联盟的理念,也是行动南。“通过组织专家库,通过搭建创新远程医疗模式,结合远程教学、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推广等方式,可以充实专科联盟的内容。打好基础以后,所有成员单位都可以共同分享。”


联盟的内核——宗旨和目的确定了,接下来就是“骨架”的搭建工作。据任主任介绍,这部分工作是分步推进的:


第一步,召集全国省级的公立三甲医院,呈现国家、省级和地市级层面的三级架构形式。国家和省级三甲医院需要符合几个条件:均为公立三级医院、神经学科都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任职、专科联盟得到当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第二步,根据架构延伸到第三层,即地市级层面,挑选的是地县级二甲以上医院,把第二批的300家医院吸收进来。


通过两次成员单位的加盟,目前一个国家级的天坛医院、80家省级的大型三家医院以及300多家地市级医院的三层架构已经初具形态。专科联盟平台架构搭建起来以后,如何建设、建设地好不好是非常重要的。专科联盟准备在10家左右的省级医院和地市医院进行落地应用。


雷锋网了解到,在河北省,天坛医院与沧州市中心医院在专科联盟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微医与医院脑科院区协商共同成立了远程诊疗中心,开展包括远程会诊、精准转诊、空中病房、远程病理研讨、远程查房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合作,同时通过微医的技术配合,为沧州中心医院构建起沧州及周边地区的神经专科医联体,带动地区神经专科领域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在任主任看来,专科联盟的三层架构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后续的“内容填充”工作。


http://files.cn-healthcare.com/upload/20180309/49001520577404792.jpg


搭建人才库

第一、国家级专家。在天坛医院或省级医院里遴选出国家级专家,这些专家不属于天坛医院,也不属于其他医院,而是属于专科联盟的顶级专家。包括天坛医院的顶级专家,以及其他省级医院的顶级专家,形成一个国家层面的专科联盟专家库。


第二、省级医院专家库。打破区域的限制,天坛医院的普通专家+省级专家形成省级专家库,最后再形成一个在当地从事神经学科工作的地市级专家库。


第三、规划打造“三三三零”工程,即三百家三级医院三千名专家同时在线,零缝隙对接。


“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通过专家体系架构,把这个专科联盟架构真正做到位。比如顶级专家的位置和号源,所有三百家医院都可以互相挂号。当时遴选出来顶级专家的号源只向第二层级专家开放,不会向更下面开放,而省级专家的号源会向下面开放,通过专家体系的构架,搭建专科联盟的三层架构。这是我们初步的想法。”


创新远程医疗模式

以往的远程医疗模式存在难预约、医患时间不对称等弊端,远程诊疗可能难以持续。而这次天坛医院和微医搭建的远程医疗中心就是为了避开过去此类模式走过的坑。在任添华看来,将来这个远程医疗中心的业务模式将会实现“三化”:


门诊化:将远程会诊资源门诊化,固定专家会诊时间,简化预约流程,提升远程医疗业务量。


日常化:将远程医疗业务由临时性业务变为长期开展的日常业务,保证协作医院随时能够进行预约和会诊


大众化:借助互联网的覆盖广泛和实时对接,将远程医疗业务大众化


梳理数据

第一,对患者的区域来源进行梳理,在这些重点区域加强专科联盟建设。


第二,对病种进行梳理,通过对线下数据的梳理,指导线上专科联盟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推广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很有特色,我们有静态PPT课件,有动态视频课件,也有现场直播。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每周有一次的大查房非常有价值。因为是真实案例,通过查房直播、会诊直播,还可以通过定制课件,满足特定医院的教学需求,提高下级医生的业务水平。


当然,想要达成以上四点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传统医联体的建设,虽然有专家团队的资源,但是缺少运营团队的运作。“重学术、轻运营”是以往专科联盟容易走入的一个“死胡同”。在任添华看来,天坛医院的专科联盟平台和以往专科联盟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专科联盟的“信息化”属性。微医是此次专科联盟平台的技术支持方,承担了专科联盟平台的信息化铺设工作,“这是我们专科联盟落地的保障,如果联盟里没有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就是一盘散沙。”


为了将联盟好好运营起来,天坛医院与微医采取了“IT+运营”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微医在其中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


IT技术层面:以自身在互联网医联体方面的经验和积累,结合医院的专业需求搭建专科互联网医联体协作平台。


运营层面:依托以往的互联网医疗运营经验,与医院共同推进专科医联体在全国的落地与推广。


资源合作层面:与乌镇互联网医院进行资源共享,在各自擅长领域共同推广专科医联体业务模式,同时推动微医合作的优秀医院进行线下合作。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规划

人工智能向健康领域不断渗透,“AI+医疗”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市场。天坛医院也很快地顺应了这一股技术热潮。2017年年底,由新加坡安德公司(Hanalytics) 与天坛医院联合成立的“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天坛医院挂牌成立。


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要将AI应用到医学领域,首先需要有大量、优质数据和顶级医生支撑训练。从这个层面上说,医院的水平高低决定了AI系统的发展上限,这也是为什么医疗AI的创业者们要向优质医院和医生“取经”的原因。


任主任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医疗技术在未来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他也认为要做好前期积累,不管是病理诊断还是影像诊断,如果要把AI应用到神经疾病领域,至少要有百万级(份)的准确诊断数据。


据雷锋网了解,天坛医院有全国最大的脑血管病的临床数据,每年接诊患者达30万人次,开展手术10000余例。现在专科联盟里有三百多家医院,如果把三百家医院的神经学科临床数据收集起来,数据规模非常可观。未来,专科联盟将会采用一套SOP(标准操作程序),按照标准收集的临床数据质量就非常高。


据他介绍,天坛医院未来还要形成脑胶质瘤的数据库,还有其他神经学科的数据。“这对于我们将来做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数据的采集与结构化工作之外,天坛医院也请来了多位学术大牛助阵。天坛医院从去年8月份开始启动PI(学术带头人)的工作。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科主任医师章京教授和生物分子影像中心主任苑纯教授相继加入。


章京教授是中组部千人专家,神经和眼科病理学家,现任天坛医院精准诊断中心主任,兼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和冠名(Shaw)讲席教授。


苑纯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美国华盛顿大学放射系教授,生物分子影像中心主任,国际医学核磁共振学会Fellow,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方面的权威学者。


未来,章京教授将会负责远程病理会诊中心,进行AI病理诊疗系统的研发。而苑纯教授将会牵头远程神经影像系统,进行AI影像诊断系统的研发。


当然,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中的定位问题,任主任也表示,人工智能解决的只是95%的工作,最后的决策还是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在于支持,最后的决策还是靠医生来做。另外AI可以应用到基层医疗,对于分级诊疗也是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除了数据与人才的积累之外,天坛医院还在VR虚拟解剖和数字仿真病例样本方面进行了探索。


“简而言之,这些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的工作,都是为了让新兴的技术能够在医疗领域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