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大雪后的早晨,威海市立医院门口,粗大的盐粒被安保人员不断抛洒着,前来就诊的人很多,但医院门口秩序井然。
“这是我们医院的特点,”见到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振光时,他轻轻一笑,“人人努力,办百姓满意的医院。”
但作为神经内科专家的他,可能习惯了力求精准表达,他的谈话是从自我揭短开始的。10年前,威海市立医院与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一样,发展的重点还是扩大规模。“如果我们还在那条路上,可能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扩大规模不是大多数三甲医院还在走的发展之路吗?莫非其中有“坑”?李振光笑了笑说,“倒不是坑,而是我们想起了初心。”
初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
翻动日历到2010年左右,随着医改政策的推动,三甲医院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患者逐渐增多,医院通过扩张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能力的提高,又吸引更多的患者,如此往复陷入死循环。当时威海市立医院的病床数也从几百张迅速上升到一千余张,但老百姓的满意度却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
问题出在哪里?医院党委班子进行了分析:威海地区面积较小,交通便捷,市区人口仅100余万,而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近10家,与省内其他地市三甲医院相比,市立医院的规模显然不是优势……他们意识到,从长远考虑,医院单纯发展规模,并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最佳方式,也并非患者的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百姓最需要的。”
李振光(右二)在带领团队进行查房
“这不仅是医生的初心,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理清思路后,院党委班子把“始终坚持公益性”设定为医院发展的方向,并把“规模适度、内涵深化”设定为发展原则。
经过不断探索细化,威海市立医院日趋成熟的发展思路,终于在2012年被理论化为“以打造精品医院为目标,始终坚持公益性方向,以人民满意为愿景,以党建为统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以品牌为战略、以文化为灵魂,以精细化管理为总抓手”的独特体系。
“在全国,我们是最早提出‘精品’概念的医院,”李振光介绍,依托精细化管理理论,医院在打造精品医院时也采取了“三步走”战略:以标准化保障医疗安全、以精细化提高服务能力、以人性化改善就医体验。
贴心:30分钟和3分钟
精细化无关宏大,而是要在细微之处,体现用心服务。“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送上医院最贴心的关怀。”李振光如是说,而这句话在威海市立医院的服务的各个环节皆有体现。
患者最需要医生的时候,往往是他最着急的时候。所以,医院把急诊作为改进服务流程的第一步。
为了使急诊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李振光组织团队系统地规范了对急性危重病人的全程医疗服务行为。
从医疗环境上,引入“大急诊观”概念,以抢救室为中心,在急诊就诊区域设立挂号室、收款室、住院处、药房、检验、急诊超声、急诊放射及急诊CT检查室等,实现挂号、就诊、检验、检查、收费、取药、治疗一站式诊疗体系,有效畅通了急诊的“绿色通道”。
急诊是解决“急”的问题,而门诊是要解决“等”的问题。提到挂号就诊中的“等”字,相信很多有三甲医院就诊经历的人都会头疼。为此,威海市立医院在门诊方面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开创了全面预约诊疗方式。
威海市首家“预约挂号+分时就诊+便捷自助”模式智慧门诊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建设起来的。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网站、电话、自助挂号机等多种方式完成预约挂号和费用支付;另一方面,医院推出的号源智能分配、智能导诊、自动摆药及现场预约等服务措施,将智能服务延伸至门诊各处。目前,市立医院门诊已经全面实现了自助查询、自助挂号、自助交费和智能取药等功能。
经统计,在智慧门诊系统运行后,采取自助方式的患者每个就诊环节的排队时间由以前的30分钟左右减少至3分钟左右。
现在,通过开通微信支付宝服务窗、增加近百台自助服务机等措施,提高预约诊疗率,威海市立医院的预约诊疗率已经超过60%。
2017年,医院邀请第三方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中心,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评价。调查组通过采取现场体验、调查问卷、重点访谈、电话随访等方式对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综合服务满意度为87.15%。这一结果的实现,正是得益于全面深化精细化管理。
对此分数,李振光表示,“还比较满意,一百分可能永远达不到,但我们会一直去靠拢。”
齐心:把共享理念落实到医联体建设中
威海市立医院虽是地域医疗龙头,但一直处在夹心状态:上有不断“发福”的一二线城市大医院,下有“狂奔”中的基层医院。大多数医院,在把自身特色推向成熟后,便会怀抱优势,凭此形成“差异性竞争”的利器,甚至无情的碾压基层医疗机构,但威海市立医院在发展的同时,却开始毫无保留的共享。
“竞争是分,共享是合,人心齐,则泰山移。”用胶东口音说出这句话的李振光,认为这既是群众的需要,也是从医者的初心——把最好的医疗、精品的服务带给更多患者,“合”便成为不二途径。
如何“合”而有序?医院党委班子明确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准则,把做事的原则回归到“公立医院姓公”的定位中,除加强自身进步,提高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以外,还在分级诊疗中主动担当起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责,通过帮、带、教等起到辐射带动基层医院的作用,把自己的改革发展经验传播出去。
探本清源后,威海市立医院各项工作处处体现了公立医院角色所赋予的任务。除高质量完成医疗救治工作以及东西部对口支援、城乡对口帮扶等指令性任务以外,还启动了“健康帮扶工程”对基层进行精准帮扶,定期派出医疗队进全市400多个村镇、社区等地进行筛查、义诊等,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基层医生进修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医联体内建立起远程会诊教学中心,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分级诊疗。
说到这里,李振光特别强调,“高效”不仅仅是对接和服务的效率提高,而是注重于以威海市立医院作为枢纽,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对下和对上的医联体内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基于搭建在互联网上的远程医疗,威海市立医院在专家资源共享方面,与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生,通过电脑实现与会诊和培训,乡村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城里大专家的诊疗指导;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建立检验等科室的区域中心,通过电脑,基层医院的心电图、影像结果可以实现快速传递,可以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网上病例讨论和查房。
“基层医生有需要来找到我们交流,对我们而言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李振光说。
从2014年威海市立医院开始远程医疗至今,这种共享非但没有分散其自身发展的精力,反而使医院的发展乘势而上,医院省级重点专科由1个迅速成长为7个,建成山东省新技术培训基地2处,市级重点专科达到23个,全市半数以上的质控中心设置在市立医院,医院先后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教育认证、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评审,还新建成山东省、威海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个。
2017年,威海市立医院荣获了国家人社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威海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一系列成就的获得,也促使医院内涵建设得到持续深化和提升。
回顾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公益性之路,沉浸在思考中的李振光不禁连用了两个形容词,“太美好、太丰富了!”
与此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大潮,市立医院不仅要坚持和发扬好以往的传统和经验,还要进一步通过转型升级发展,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来迎接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开拓新征程。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