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项目点将“2020年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等项目有望竣工投入使用。”提到成都未来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市卫计委主任谢强这样说。
上述目标,来源于成都正在编制的《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据悉,为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空间布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市卫计委决定会同市规划局编制这份规划,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优化部省市级三甲医疗资源空间布局。
谢强透露,到2035年,天府新区、高新南区也将成为成都优质医疗资源新的富集地,大大缓解中心城区大医院人挤人的现象,这将让成都的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市民就医更加方便。
现状
千人口床位数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目前,成都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达到10183个,千人口床位数为8.38张,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数字背后,意味着我市卫生资源总量已能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需求。
但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仍是成都当前面临的挑战。“千人口床位数是以常住人口来计算的,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辐射全省、服务西南,因此在蓉医院还担负着服务大量外地就诊患者的责任。”谈到“看病难”的问题,市卫计委主任谢强这样坦言。
根据谢强提供的数据,华西医院、省医院的外地住院患者所占比重超过了65%。这意味着,“看病难”问题在成都确实存在。
从布局上来看,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谢强表示,尽管全市千人口病床数量的排名位居前列,但当其细分到每个区(市)县来看,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二环路以内的区域里密集分布着代表我市最高医学水平的部、省、市级三甲医院。这一布局结构,导致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知名医学专家一号难求。“所谓看病难,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的部省市级三甲医院。”
“例如武侯区、青羊区的千人口病床数均超过15张,但天府新区、龙泉驿区、双流区、郫都区还不到5张,不及前者的三分之一。”市民居住的区域不同,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也不尽相同。
今后,医疗资源总量仍会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发展逐步有所增长,因此成都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医疗服务质量仍有待优化和提高。“这正是成都此次调整医疗资源规划的原因。”谢强表示,制定《规划》的初衷,将着力解决医疗资源布局不均、结构不合理、可及性不强等问题。
布局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
成都将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改变“看病难”,是成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的第一步。市规划设计院一所所长唐鹏表示,《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17-2035年)》将根据城市发展、经济地理重塑要求、未来人口分布趋势等多方因素进行系统谋划,循序渐进地调整,最终使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趋于均衡。
未来,成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将如何调整优化?谢强透露,要在城区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按照市民15分钟步行距离(8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规划配置包含至少一家社区服务中心,做到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服务群众。
谢强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成都将投入近30亿用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升级,构建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按照国家规定,在地市级区域,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地市办综合医院,服务半径一般为50公里左右,这在唐鹏看来正是成都已有的优势。目前,成都中心城区的医疗资源丰富,重点是要优化整合,提升服务质量;而东部新城“白纸画图”,要提前谋划、规划先行。针对成都的四个新城,《规划》提出要建设三级医疗机构,满足龙泉山东侧大开发的需求。
据悉,《规划》研究的对象将包括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谢强介绍称,其中医疗机构又分为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三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成都正大力推分级诊疗,建立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让大家在社区就能享受好的医疗服务。”
谢强表示,分级诊疗是医疗机构的“分工”,而不是医疗品质的“分级”。“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只是功能不同,大病去大医院,小病不出社区,大家看病就医就方便很多。”
此外,成都还启动实施了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将加快成都推进智慧医疗,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质量。
规划
预计下半年完成全市规划方案
并提交市规委会审定
据唐鹏透露,目前已完成原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正在进行全市医疗卫生设施规模预测以及五城区、高新区的空间规划布局工作,并已启动其他区(市)县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预计在下半年完成全市的规划方案,并提交市规委会审定。
唐鹏表示,《规划》实施后,将会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通过重新确定规划标准,使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的布局更加符合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的期盼。同时,还将通过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均衡布局。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年到2035年,分两个阶段,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5年。在这期间,有很多优质项目将逐步投入使用。”谢强说,2020年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将竣工投入使用。2025年左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分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天府新区医院一期、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天府新区大型综合医院等项目将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一些区(市)县也有自己的特色项目。“例如温江区成都医学城建设,武侯区环华西智慧医谷建设。”
到2035年,天府新区、高新南区也将成为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新的富集地,大大缓解原主城区大医院人挤人的现象,医疗资源布局将更加均衡合理,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基本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需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