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医院文化
真正体现医院文化的是“心态”
提交者: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信忠仁 发表时间:2018-6-8 点击次数:2194 来源:健康报

   常听见有人这样嘲笑别人:“没文化,真可怕!”如果两人是至交好友,平日里玩笑开得惯了,也许并不放在心上。但如果两人没有心照不宣的交情,这样的话难免会让人觉得难堪。原因有二:一是被人戳中了痛处,“没文化”就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二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化”情结,“文化”似乎和尊严挂钩。这里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人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他“没文化”。

  把范围稍稍扩大一点,这样的说法依然适用。比如说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显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企业不讲诚信,唯利是图;说一个村镇没有文化,人们就会觉得这里民风彪悍,性情粗野;说一家医院没有文化,不仅会让人觉得医院缺乏人文关怀,甚至让人觉得医生没有医德,直接升级到道德品质层面。

  那么,对于医院而言,该如何对待文化?确切地说,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三,即有无医院文化、是否落在实处、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发展是否相得益彰。

  首先,医院文化绝不仅仅是院训、院石、院旗等医院标识的累积,也不仅仅是医院设有多少块宣传栏、海报等。如果将这些归结为“物态文化”,那么真正代表医院文化的应该是“心态文化”。当然,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医院尚没有完善的“物态文化”,医院的基本象征、标识还不完备,或是处于诞生即消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先把这些“物态文化”逐步完善,再谈“心态文化”为佳。

  所谓“心态文化”,放在医院的语境下,即包括医护人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留给病人的良好印象。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通过精湛的医术和亲切友善的交往,使病人获得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修复。病人因此获得健康与慰藉,感念不已,每每提及该院,便觉温暖。这就是医院“心态文化”的本质所在。我曾亲身经历一件事:一位病人康复出院前,因感念照顾他的护士,便联合病房里的其他病人为这名护士写了一首歌,虽无曲调,仍觉动听。

  其次,医院文化不能浮于表层,成为完善制度建设的装饰。根据健康报《人文视线》版刊登的数据,全国50家知名医院只有不到20%在网站上对医院文化的主要元素收录较为完整和准确;有10家医院网站“医院文化”栏目名不副实,一些医院甚至把工会活动、党建信息、招聘信息等毫不相干的内容作为条目列入其中。这样的医院文化,有或无并无差别。

  另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医院作为企事业单位同样需要盈利,如果不能正确摆放“利润”的位置,医院文化最终只能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工具,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城市的公交车、地铁上,常常有各种医院广告,大多数乘客对其表示反感。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有没有文化,不在于做了多少广告,而在于其实践中有多少让人感到温暖的元素。

  再次,当医院文化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我们应致力于保证医院文化与医院的发展呈现出双赢互惠的态势。其实,如果前两个目标能够切实完成,那么医院文化与医院互惠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医院文化为医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思想支持;医院的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

  这里的问题在于,当医院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时,我们是否能对文化建设一如既往地重视与支持?尤其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一切的标杆。当医院利益与救死扶伤发生冲突时,我们是否还能坚定地选择后者?这既是对医院文化最直接的考量,也是对每名医务工作者良知与责任的考问。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