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运营管理
未来5年民营医院面临生存挑战,一位资深医疗投资人的担忧
提交者:陈朝阳 发表时间:2019-7-8 点击次数:3006 来源:医学界

社会办医少点野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保局、中国银保监会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6个方面、22项政策,涉及土地、财税、金融、保险、审批等方面,被业界评为“史上最大力度”支持社会办医文件。

 

然而在资深医疗投资人李诚(化名)眼中,国内社会办医依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投资的热潮已逐步蜕变为观望,资本市场已经不相信医疗高成长的故事,一些进入医疗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着手退出

 

“医疗投资底层逻辑存在问题,模式不成熟、竞争激烈、高风险、重资产、长周期,很难实现资本市场期望的高成长。在接受医学界采访中,李诚表达了自己对行业未来的判断和思考。

 

踩刹车晚了

 

伴随着前几年全民创业热潮,医疗成为创业热土,诸如茅台等也要跨行开医院,将医疗作为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社会办医机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

 

截至2018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45.9万个,占比46%;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在数量上社会办医院已经超过公立医院。

 

数量激增的背后,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生存难题。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收紧和民营医院自身经营定位等诸多问题,李诚预计,未来五年内民营医院的日子将会很难过,甚至会出现成片死亡。

 

“骗保、过度医疗将不能再继续,加上自身定位不清楚,民营医院面临生存考验。公立医院吃大鱼大肉汤都没流出来,一个医闹民营医疗机构可能就关门。

 

李诚的判断在妇儿领域已得到验证。

 

在医学界、春田医管发布的《中国妇儿医疗机构白皮书》投资部分(中国非公医疗机构投资模式解读)中指出,无论是自建、收购、财务投资乃至政府合作的PPP模式,社会资本进入妇幼医疗领域均存在着诸多陷阱。二胎政策放开后,不仅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妇幼领域,公立医院也大举扩容,妇幼医疗行业竞争明显加剧,妇儿领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小而美自办诊所不可行

 

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诊所是很多医生的梦想也是创业首选

 

试点诊所备案管理,试点城市跨行政区域经营的连锁化、集团化诊所由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备案,减少消防验收手续,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李诚看来《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为开办诊所松绑

 

“松绑之下,国内会不会和中国香港、台湾一样,医生开办的小而美诊所遍地的情况?

 

李诚认为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不会出现。

 

“诊所是美国模式,在中国很难走下去。中国人信赖大医生、大医院,认庙不认和尚,就医模式和心理模式短时间很难改变。另一方面,中国具备能够独立开诊所能力的医生也很稀缺。

 

从线上到线下,从体制人小老板,不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生,在开诊所这条道路上留下了一地鸡毛

 

李诚表示任何医疗模式不是简单地学习复制就能落地,底层设计是复杂的东西。

 

“台湾的小诊所模式有历史渊源和现实政策支持,大堆的保险和公共政策都是小诊所赖以发展的基础。

 

“小圈圈里深耕

 

对于中国未来的医疗市场,李诚认为是八二格局。

 

“以协和、北大等为代表的医学院系统将会成为大型医联体医疗集团,占据80%市场,剩下的20%则是留给民营专科医疗机构。

 

李诚表示,社会办医不能太有野心,社会办医仅仅是公立医疗的有益补充,妄图和公立医疗掰手腕是完全不现实的,民营医疗要在20%的市场份额中深耕。

 


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表示,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一些紧缺专业领域,像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眼科、医疗美容等,社会办医也大有可为。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像医学检验、血液透析、医学影像等等,也是社会办医可以重点布局的领域。

 

“这20%的份额是留给民营连锁专科,我只看好几个小门类,眼科、牙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有道理也有优势一定会发展起来的。李诚告诉医学界,社会办医要做好有益补充还需要再划一个小圈圈

 

在李诚的逻辑中,社会办医存活、发展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1、所开展的项目非医保付费项目或不完全依靠医保。

2、在公立医院配置下属于稀缺资源,公立医院提供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对第三方检验、第三方影像检查,李诚并不看好。

 

“药品、耗材零加成已经推广,医院靠什么过日子?过度检查被限制,医院没有动力把检查、检验分流出去,即使分流到第三方,价格也会很低。

 

对于医美、中医馆,李诚同样认为不是当前投资的好方向。

 

“医美需求会增多,在行业规范之前很难上手。国医馆从投资角度看模式不成立,医生拿走了太多收入,而且连锁发展存在学术和医生等多重问题。

 

作为资深投资人,李诚已经察觉到行业将会发生巨变,让他做出上述判断源于最近“4+7”“DRGS”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

 

“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瓦解,新的医疗格局正在形成。没有用的药必须退出历史舞台,唯一希望将回归到创新。医疗机构开始大洗牌,公立私立都一样。骗保不行,依赖医保也不行。

 

在这场医疗大变革中,社会办医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和调整。

 

“从政府角度来说,支持社会办医出发点都是好的,医疗是个大问题一定要解决,政府希望借助市场化因素来冲击固化体制带来改变,不过效果不容乐观,毕竟公立医疗机构是主导。现有政策松绑仍然是隔靴挠痒,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本文首发:医学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锐景创意 / 网络

责任编辑:田栋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