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科创板迎来首家IVD企业,热景生物正式IPO,当日开盘,热景生物大涨188.56%,涨幅在当日一同登陆科创板的三家企业中居首。
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去上交所见证了这一幕。他的微信朋友圈难掩喜悦:“感谢热景生物的管理团队!按照热景生物上市首日开盘价,我们的投资回报3.63倍。”并表示“IRR484%创下了他个人的投资记录。”
在医疗投资圈,王海蛟可能是少有的“通吃型”人物。研究生毕业后,他先是参与创立了一家诊断领域公司,做过管理、销售、研发、市场、投资决策,在后来的职业经历中,也做过咨询岗。“因为这些经历,我更能够了解到一家公司的管理上会碰到哪些问题;创过业,也比较容易理解创业者融资的心态。”在近日的采访中,他告诉亿欧大健康。
投“新疗法”而非“风口”,越早期的领域越有机会
时间拨回2012年,王海蛟刚刚加入高特佳投资,至今7年有余,投出了包括丹霞生物、安诺优达、微策生物、华银健康等在内的多个案例。高特佳投资作为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集团,定位于覆盖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阶段”,但若进一步研究王海蛟投出的项目,会发现他对风口上的AI医疗、医疗大数据都没那么“感冒”,却一直对“精准医疗”偏爱有加。
他将医疗市场分为三块:主打预防早筛的病前市场、专注诊疗环节的病中市场以及涵盖康复、健康管理的病后市场。高特佳关注“病中市场”,从个人角度而言,王海蛟关注的是“治疗”环节。
“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医疗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的。”他表示,“中国医疗发展到今天,普世性的治疗方案,已经很难解决当下所谓的疑难杂症。在需求端,也更多地表现出对于‘个性化定制方案’的诉求。”
不管是精准诊断——让诊断变的更准确,还是精准治疗——让治疗变得更简单,王海蛟遵循的投资模型是瞄准“临床意义很明确的项目”,而精准医疗正是这一类。能够通过新方法使得治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是精准医疗领域项目最吸引人之处,它给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
自2015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这一细分开始广泛受到关注。近年来,不论是政策的推动,还是医疗产业诸多玩家的涌进,精准医疗已然成为创投圈重点关注的赛道。
但从近年来多起因基因伦理问题、精准医学数据隐私引发的风波来看,精准医疗在国内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王海蛟也坦言,这个细分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变化也十分迅速。
当然,“期望”的另一面也暗藏隐忧——期望高,VC就容易给出虚高的估值。因此,高特佳投资在对标的估值方面偏“保守”。“现在很多创业者太过注重估值,在市场好的时候把估值顶得很高,等到市场风头过了容易融不到钱。”王海蛟说道。
他归结为中国当下技术稀缺的现状——技术稀缺会导致创业者会产生技术溢价,在发展越早期的领域,这样的表现则越发显著。
“这就好比我去买菜,明明提供的肉比蔬菜多,却让我一定要多买蔬菜,那菜农怎么办?只能把蔬菜价格炒上天了,对不对?”他以此比喻。
除此之外,更为保守的,是王海蛟对于“投资风口”的追求。例如近年来大热的“医疗+AI”和“医疗大数据”,新兴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高特佳投资也在去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看“医疗+AI”的团队,但迟迟未下手。在王海蛟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有前景的细分,但直到“蔬菜”市场回归冷静之前,最好的下手时机就仍没有到来。“所以我们可能要么就不投,要么就投一批。”他说。
重“产品”轻“服务”,寒冬下如何投资?
从高特佳投资的整体布局架构来看,可以发现明显的倾向:药品和器械占比最大,医疗服务偏少,在少数医疗服务项目里,大部分则是消费级医疗以及妇儿类的项目。
“中国至少70%以上还是公立医疗机构,我们没办法参与进这一部分,在剩下的30%里,还有很多还不具有投资价值。”对于上述投资偏向,王海蛟如是解释。“那些可能是门生意,但它不一定是一个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近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王海蛟曾表示,看好“产品+服务”性质的投资标的。“不过这得分类而论,你的产品是非标产品还是标准化产品?服务是配套产品而存在的,还是作为某一固定产品线之后的延伸业务?是独立而存在,还是为了推动产品销售?这样从背后来看,很多公司其实都是‘产品公司’的逻辑。”
从王海蛟手上包括博雅生物、博奥赛斯等企业,都可以看做是这套投资逻辑的映射。博奥赛斯主攻体外诊断试剂和产品,而博雅生物除了自身的血液制品,还拥有包括广东丹霞的数十所浆站等配套服务。
具体到产品端的配置上,高特佳投资对于药品的投资配置比重,又高于器械的比重。
对比行业规模,药品零售是1.6万亿元的体量,而器械的市场规模约为4000多亿元。“在投资机会上肯定是药品的比器械的多。”他表示。
此外,对于不同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投资阶段的选择又不一样。高特佳投资的投资内容覆盖VC、PE和收并购。但在药品领域,王海蛟认为并购和PE阶段的投资机会相对多,在医疗器械方面,基于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高特佳投资则更注重重组并购。
在服务端的关注上,高特佳投资抓的是具有“消费”属性的、非公医疗市场。
“看重产品投资并不代表不投医疗服务,不过我们一定会先把基本逻辑想清楚、看好了再投,不会稀里糊涂追风口。”王海蛟对亿欧大健康说,“与其说我们的投资逻辑,不如说看市场给你的机会在哪里。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程度,远远不如产品的市场开放和发展程度高。”
在产品端,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资本都可以介入;此外,产品的盈利模式也相对清晰。70%以上的医疗服务市场我们没法介入,因为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的,而投资人是要帮别人赚钱。
因此,在医疗服务市场,具有连锁能力、可复制的、不依赖医保支付的项目才是高特佳投资的关注对象。例如其在2017年B轮领投了唯儿诺儿科,又在当年参与了西婵医美2亿元的战略投资,又在一年后加注艺星医美。
王海蛟透露,去年高特佳投资金额大约在200亿元的规模。“未来,我们还是会依从这些原则寻找投资标的。”谈到接下来的规划,他说。据行业相关人士的反馈,最近几年经济寒冬下,投资机构募资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对此,王海蛟认为这反而是对投资的利好。“钱少,投资就更要优中选优。以往80分就可以投出的项目,现在可能要95分才能够决策。”他说道。再往前走,王海蛟也会趋于谨慎。“一部分做VC的机构,它只考虑这个项目一两年带来的结果,而我们会把时间长度拉到三五年后,这样一看,其实很多项目都投不了。并且在未来,我们会更注重项目创始团队的考量,团队本身的特质会决定公司能成长到多大。”
更多资讯请访问 九鼎医院经营管理网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