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个经典理论“鲶鱼效应”,其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还是由于窒息而导致大批沙丁鱼死亡。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到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老船长在沙丁鱼槽里故意放进几条专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让其四处游动,沙丁鱼十分紧张,左冲右撞,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了其存活时间。
由此,“鲶鱼效应”作为一种激活手段或措施,可以刺激员工活跃起来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员工队伍,促进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鲶鱼效应”常常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逐渐成为竞争形态的常用模式。主要是指在组织内部缺乏效率时,从外部引入“鲶鱼”,通过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原有组织成员,促进形成高效率的良好竞争氛围。
01、外部引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中要求“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国家顶层设计,给予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利好政策。公立医院可以打破编制束缚,“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
从外部引入行政管理“鲶鱼”型人才,以他们工作能力和业绩、锐意进取敬业精神,为原有职工树立良好标杆。对比标杆,原有员工可以通过不断分析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当然,由于“鲶鱼”的出现,也可以迫使原有员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迫使其改变原有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当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为了争取工作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就必须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能力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
02、内部培养
行政管理队伍是维持机关职能部门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使行政管理达到较高水平。行政管理内容涉及面广,职能范围跨度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单兵作战,当然,“鲶鱼”人才在工作中的提挈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更重要的是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是还应立足存量,内部挖掘潜力,培养自己的“鲶鱼”型人才,相互激励,以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
(1)公立医院建立一整套培训规划,针对不同层级行政管理人员,构建多层级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深度专项培训,选派业务骨干进行进修,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2)打破部门界限,整合优质人力资源,实施岗位轮换。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流动性差,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难免产生惰性及综合技能匮乏,工作岗位轮换,打破既有平衡,激发员工活力,不仅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新鲜感,而且锻炼和发掘内部“鲶鱼”型人才,激发全体员工活力,为部门带来新变化。
03、绩效考核
引进 KTI ( keyivchnology index 关键技术指标)理念,创新考核方式,完善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逐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运行 KTI 指标,以单位中“鲶鱼”型人才为参照,对相应的职位、工作、人三者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起关键性绩效指标体系,把医院的发展战略,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细化到工作中,使行政管理工作可量化、可度量、可考核、可核查。当然,各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与完善。
04、积极规避
“鲶鱼效应”的消极影响“鲶鱼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鲶鱼效应 ”在公立医院行 政与人力资源管理中,但我们也应看到,该效应通过引进外部力量刺激内部成员的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从外部引进的人才,一般会被委以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原有成员的晋升机会,有可能扼杀某些原本就非常努力的员工的奋斗激情,从而消极对待工作,致使整体团队战斗力减弱。
其次,由于各种阻力的存在,如果克服不当,“鲶鱼”型人才有可能被“沙丁鱼”同化,疲于应付、消磨意志,最终与“沙丁鱼”为伍,无法实现“鲶鱼效应”理想效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行政管理部门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整对策,采用安抚舒缓政策,缓解“沙丁鱼”压力,稳定其他员工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信任和认可团队成员,发挥团队整体效能。
总之,在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时,要认真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统筹分析,权衡利弊,处理好“鲶鱼”与“沙丁鱼”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所有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平台,使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
更多详情请访问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