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很多医院依然把医疗服务产品都看作是静态的,但静态的产品只是一个开始而已。那么,静态的医疗服务产品需要设计和规划吗?当然需要。一个静态的好产品只是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如果再加上动态的系统运营,那么就具备了成功的充要条件,而品质学科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
在医疗学科发展过程中,品质往往是学科第一决定性因素。站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视角,品质学科是参与临床业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多学科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若站在医院价值的角度,一家具有品质学科资质的医院,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其是参与生产力市场的入场券。
临床能力的分析评估维度
1.临床是否有明确适应症
临床上治疗疾病基本都是“组合疗法”,某一个药物或者器械都是“组合疗法”中的一个环节,且单个产品往往并不适用于某一类疾病的所有患者。因此,在评估项目的过程中,临床专家需要分析清楚产品具体的适应症和适用范围。
2.是否足够安全和有效
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是医院持续成长最为核心的基础。
3.适应症在临床上是否足够广泛
适应症人数的数量,决定着医院未来的市场规模。
4.产品在临床上是否不可替代
针对某一类患者,会有各类不同的疗法,相同的疗法也会有不同的医院提供产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5.学科进步是否有顶级专家的帮衬
医生群体是极度保守的,而各个学科领袖在医生群体具备很强的意见领袖效应,因此,一个新产品要在临床上顺利推广,没有学科领袖的帮助,会事倍功半,举步维艰。比如,在临床试验环节,主持产品临床试验的医生,临床经验是否丰富,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试验的效果,同时,学科意见领袖在临床试验中,也能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科资源,加速临床试验的进展。
产品研发能力的分析评估维度
1.技术路线是否有特色
技术路线需要有足够的差异化和卖点,同时要有技术门槛,不是别家医院想模仿就能做得到。
2.技术路线是否成熟
技术路线要足够成熟,在临床上使用的技术,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高精尖”是科研追求的目标,临床医生更需要产品安全、有效,且能够被充分验证。
3.是否是平台技术
比如,对于县域医院综合能力而言,从其持续成长性来看,往往细分市场都不够大,因此,三甲医院技术是否具备平台技术特性,决定了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是否能够利用其技术横向拓展的潜力。
4.安全性及疗效机理是否明确
医疗产品在临床推广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和医生最为重视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其次才是疗效。为了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医疗产品还需要充分揭示产品的作用机理,扎实的基础研究是产品顺利通过临床试验和监管部门审批的重要基础。
围绕患者提供服务
医疗服务归根结底是成本和效率之战,哪家运营能在产品技术、人、服务上最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就将率先走出机会和挑战同时存在的生死线。
优质服务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个是文化驱动,另一个是技术驱动,在学科产品全链条上都要有足够高的效率和解决方案,文化驱动的更多应用在产品层面上,技术驱动的更多应用在服务层面上,才能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优质服务有两个发展路径:做普惠性服务品牌的优势是,可以在多项服务的从事中,对服务对象的了解更深,从而在每一项服务中的水平相应提高;而专用性服务,则更强调把这一项专业服务做到极致,从而产生患者粘性。
显而易见,未来医疗服务很多都是叠加的业态,就是说把产品跟服务叠加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医疗服务场能比原来单独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更高的体验,这样才能打动后互联网时代的医疗需求消费群体。
因此,医院服务品牌将来的终极业态是围绕患者去提供服务,把患者服务好,围绕患者的全生命周期来做。从医院现今流量和需求的构成上来看,医疗行业的玩家们越来越变得兼顾线上和线下。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来为患者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让整个品质学科服务价值链条在技术的赋能下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运营效率提高,还降低了中间的流通成本。在带给消费者极佳就医体验的同时,增强了患者粘性。
市场是医疗服务产品最好的战略大师。战略针对的是长期发展和全局规划,战术只针对短期和局部问题。战略上对于整个学科业务价值链格局有着高度清晰的认知,运营战略管理才能接地气、有亮点。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