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在精神层面上反映了医院的根本价值诉求。从医院层面来看,培育良好的医院文化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形成医院优秀品牌的重要措施,没有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就难以有高尚的医德、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院品牌。医院文化建设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要适应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特征,因此,对医学发展新阶段的把握及适应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1人文医学代表了当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纵观医学史,医学经历了神学医学、经验医学和当代的生物医学几个阶段,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得益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蒙、实证精神的弘扬,是对古老的神学迷信医学和狭隘的经验主义医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结果。这一医学的哲学支撑是“还原论”,相信生物过程是由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构成,因此,生物医学认为一切疾病都能够通过人类的细胞、器官等方面的化学反应和形态变化被发现,并能够精确锁定导致病变的具体原因,这样能够对症下药、提高疗效。相对于世界的近代化之前的神学医学和经验医学,生物医学无疑高歌猛进,促进了医学的大发展,今天医院的先进治理方案、疗效较强的新药物、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们健康质量的提高和生命的延长,无不是当代生物医学的功劳。
然而,随着人们医疗实践的继续,生物医学的种种缺陷不断显露:首先,建立在生命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医学,越来越呈现出“科学至上”“唯科学论”等片面观点。这种趋势其实是当代众多科学技术实践的通病:即科学技术在近现代化过程中展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但脱离了人性、丧失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独尊、科学迷信却造成了对人自身的异化。由于医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特别是需要人文关怀的患者)有最为直接的联系,技术的异化现象在当代医疗领域显现的尤为突出,在科学主义大旗下,医学技术发展如此之快,常常反倒使人们忘掉了医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思想和内心情感的人。医疗工作者只是看到器官、疾病、治疗方案,却忽视了患者是有其个体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医院注重硬件设施的优化,而忽视人文文化的构建。当代医学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大挑战。当前的医患间的沟通困难和种种冲突跟科学独尊思潮不无关系。而且越来越多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单凭生命科学知识体系尚难以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尤其是对那些非传染性疾病来说,患者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也是主要诱因;对于疾病流行和控制方面,不能不注重人们的生活习惯、健康常识、社会制度等人文因素。在此背景下,人们认识到“人文医学是当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医学人文本质的必要建构”,从“生物——心理——社会”多个角度全面关注人的存在的生物医学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并愈来愈受到推崇的。
2 人文医学对当代生物医学技术内涵的扬弃
人们在既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总是受制于该阶段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医学发展的时代性常常伴随着人们对医学认识的狭隘性,医学技术的异化正是人们片面地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忽视社会因素和人文精神的严重后果。当前,这类异化现象在医疗实践领域表现的淋漓尽致:“巨大惯性和惰性仍左右着许多人的医学行为,使人们固执、任性地仅从生物医学的思路说明疾病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机理。”医生在患者面前无疑具有很强的身份优势,但有些人文素养不足的医务人员只顾专注于应用技术医治疾病,而没看到患者作为一个鲜活的、社会的人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当前,医疗系统存在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和谐,医患之间的争执和冲突增多,医疗行业的信誉降低,伤医事件也使得医生职业安全感降低,虽然是由种种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协同解决,但作为医疗实践一线的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地反思自身,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适应医疗实践的新要求,从自身出发,努力为解决医患问题贡献力量,通过对人文医学的发挥和发展,相信中国的医患关系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缓解和改善。
医学技术受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具体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支持,离开具体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孤立的医学技术都是无法产生和发展的。正如有学者指出:“我们需要技术和人文的结合,来降低技术的报复作用。”纯粹独立的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技术都是难以存在的,三者要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就不能够彼此互不相干,而应该实现相互融合共济、携手共进。医学技术更是如此,在医学方面,突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主要是人格因素与社会因素。医学作为一种跟人类健康休戚相关的科学技术,其对象是社会的人,也就决定了医学知识的构成既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医学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鲜明的艺术性特征。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医学科学不能只是专注于人类肉体到健康、医治人的疾病,还要研究患者作为社会性个体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了解社会规律,思考社会、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这是医学人文化、人性化的根本所在。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无疑应当吸收必要到人文因素:经济学的得失考量、法学的权利意识、哲学伦理学的道德情感、文学艺术的熏陶——这些都应成为医学的必要构成。在一线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应注应认识到“人文医学无处不在,大到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全身心投入手术,小至起身扶患者帮助他坐到诊疗椅上、查完房后注意轻一些关门……”,从环境、社会、心理等视角看待患者和疾病,注重对患者的权利的保障、感情的沟通、心理的慰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
3 营造当代医院医学人文文化的路径
成功实现医院建设的人文医学转型,就要坚持人文医学的舆论引领、更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健全医院文化管理体制、做好医院文化评价及反馈工作、完善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的保障体制,确保医院文化建设适应人文医学发展的时代需要。
3.1 坚持人文医学的舆论引领
面对科学至上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各类不良社会风气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冲击,首先应正本清源,重点发挥人文素质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开动各类宣传机器,大力推崇人文关怀、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让医生护士心无旁骛、治病救人,也让治病救人的价值理念真正回归。舆论引领始终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特别是在自媒体勃兴的今天,舆论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自媒体不受传播主体的时空的限制,已经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与外界进行信息互动的重要平台。医院各部门要运用其权威公众号的引领作用,广为弘扬人文医学的价值。医院良好的人文氛围就是医院最好的医疗文化名片,这种名片对内对外都具有宣传性和塑造性。在医院对内对外的宣传上,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网络社区以及实体宣传工具,充分运用现代媒体的优势,让人文医学的气息弥漫各种舆论平台。例如,可以在医院官网和各类公众平台上开辟人文医学教育、典型榜样事迹报道的专题栏目。推送人文精神系列的经典文章、著作、大家名医,医院人文关怀系列典型案例、优秀事迹、先进个人、先进团体,让人文关怀的形象深入人心。探索将线下传统医院管理活动与线上直播、广播类平台相结合,提升大众对医院活动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承担临床教学的医院,还应加强对医院实习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开展专门的人文大讲堂。
3.2 更新医院文化建设内容
体系健全的人文医学文化内容是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改革的基础性工程。组织人文医学专家论证医院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制定符合我国各层级医院实际的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各层次医院的文化建设,在不会偏离或淡化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和谐共进,打造人文医学背景下医院文化建设的新的内容体系。这种新的内容体系在原有职业精神的基础上,还应当包括新的医院文化内容既要涵括原有的职业文化、诊疗文化、质量文化、医德文化、管理文化和安全文化等方面,又要融入人文化了的服务文化、沟通文化、关怀文化、生命文化、和谐医患文化等方面。同时,用包容的心态注重吸纳古今中外的医学人文精华,从传统医学中发掘可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使传统医学中可贵的人文精神在当代实现创造式发展和丰富;此外,积极学习国外医院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结合我国医院文化建设的实际进行吸收、改进,形成中华人文医学文化建设与人类医学人文转向和谐共进的局面。更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坚决杜绝重形式、轻内涵,重宣传、轻挖掘,重模范、轻创新,重传承、轻发展的文化建设误区,杜绝娱乐化、浅表化、静态化的现象。
3.3 健全医院文化管理体制
首先凸显出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人文医学的关注程度和具体要求,改变医院进行文化建设的主观性、任意性等各行其是的现象。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视对医院人文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出相关指导意见、发展纲要和考核指标,形成各个医院进行文化建设的人文医学“灵魂”,各医院在此前提下,依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创新,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中心、百花齐放”的建设格局。其次,医院应树立起人文医学的文化管理的理念。要在制度上对医院管理层级进行优化改良,管理更趋扁平化,拉近医院和患者的距离。文化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境界,在新时期,医院管理要结合医学人文发展的新趋向。并且,要尽早打破医院文化仅仅由医院党委、工会、共青团主抓的局面,确立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共同负责的新局面;改变文化建设突击式、简单化进行的方式,把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年度计划之中,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的新氛围。把相关活动真正同医院的日常运转同规划、同布置、同落实,将医院人文活动真正深入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例如,将人文医学的文化因子融进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作用的院训、院旗、院歌等载体进行广泛传播。
3.4 做好医院文化评价及反馈工作
合理的考评制度既是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改革的压力,又是衡量医院文化建设始终沿着人文医学方向的指挥棒。医院若只注重人文医学文化的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而忽视对建设成果的评价、考核及完善,势必导致医院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不强。因此,医院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健全的以人文医学精神为指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相关考评方法,并将其与医院相关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的考核、反馈、完善、激励的机制,通过考评和反馈,能够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不足进行诊断,能够为医院文化的进一步建设献策,也能够为医院相关科室和个人的业绩考评提供依据,如此才能激发医院文化改革的积极性、保障医院文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3.5 完善人文医院文化建设的保障体制
实现医院文化的人文转向,建立素质过硬的医院文化建设团队是实现人文医学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医院的领导决策者是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3]。充分发挥医院各科室、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倡导医院上下各部门、各科室的领导干部成为人文医学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促进一线医疗技术人才积极传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此外,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作出相应的规划,一方面,对医院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课室的人员进行文化建设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招录一批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实现医院人文精神建设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化。当然,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效果的是医院的经费投入。在人文医学语境下,应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内涵发展、引领潮流的高度,增加医院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预算,设置人文医学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加强对医院经费的管理,保障其专款专用,对各部门各科室文化建设经费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和完善。
4结语
当前,进行系统而完备的医院文化建设要精准判断当前医学发展的新方向,抛弃技术至上的标准,深刻领会人文医学的内涵。医院文化建设应在人文医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吸收人文精神的营养,从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医院管理体制、医院文化评价及反馈、医院文化建设的保障体制等多层面融入更多的人性关怀,才能建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需要的医院文化,从而为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