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年,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开始引入驱动型绩效管理改革。导入驱动型绩效管理理论,首先要分析确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目标,以此作为导向,构建3层结构的绩效管理体系,然后运用试点策略进行绩效改革。在实践中,驱动型绩效管理对从“收支余”过渡到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的考量,驱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构建既全院统一又有科室个性化的指标,进行周期性改进和树立新的绩效思维都提供了特色的解决办法。
“十一五”末期,随着新医改的启动和不断深入,各项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医院管理也迎来了巨大挑战。改革和发展并行,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外生需求)、医院发展内在目标(内生需求)并重,要联动和结合,这是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特殊需求。2010年,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开始引入驱动型绩效管理改革。当时,医院是北京市西城区区属二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日长,病床周转效率低,科研实力弱,在区属同级别医院中排名靠后,发展变革的需求强烈。随着新医改后公立医院改革的纵深推进,医院领导班子决定主动适应医改形势,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试验,从绩效管理人手,以此为突破口提振职工信心,推动医院发展。
1 案例医院驱动型绩效管理的目标定位
驱动型绩效遵循“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理念。“先自上而下”即首先需要确定医院改革发展目标,继而将医院整体目标层层分解形成科室目标,然后对科室进行指标个性化调整完善,确定后再将科室指标分解为职工个人指标;“再自下而上”指的是最后确定医院的整体绩效改革方案、科室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案以及个人绩效指标,实现医院整体绩效、科室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有机统一。
绩效管理目标定位的确立建立在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医院领导班子、中层管理者及科室代表的访谈,设计问题导向的测评问卷,开展全员测评等,对医院自身发展目标定位、战略方向,现阶段发展、管理、改革中的问题作全面梳理与总结,确定医院的改革发展目标。研究确定二龙路医院当时的改革发展目标是:
首先要解决二龙路医院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即住院日长、职工不满医院奖金分配方式、职工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其次是如何适应医改的要求,既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又要实现医院的发展。再次是如何适应医院发展战略的变化,在肛肠专科发展战略上,要整合专科资源,在肛肠专科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各方面形成新的优势。最后是如何适应外部竞争,要激励创新,与大型三甲医院在学术研究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私立肛肠专科医院在服务上形成竞争优势,重塑二龙路医院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要强调的是医院强调竞争性与公益性并不是矛盾的。然后是如何适应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知识型员工在个人发展上注重职业规划,应为员工提供综合发展的路径。
2 案例医院驱动型绩效体系与方案设计
2.1 医院3层绩效体系
驱动型绩效管理的精髓在于绩效管理体系的3层架构,设置医院、科室、个人3个层级的绩效目标。医院绩效体系目标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服务于医院发展改革目标,搭建全院统一的绩效平台,以促进科室问的合作与竞争;科室绩效目标服务于医院整体目标,结合科室自身特点制定本科室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考虑到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个人绩效目标是在科
室绩效目标的引导下,结合职工个人工作开展考核,旨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职工长远发展。
(1)医院层面:医院基于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外生需求)和医院发展内在目标(内生需求)制定医院整体绩效体系目标。外生需求包括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导向、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要求等,内生需求主要是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绩效工具的选择上,医院层面利用改良的平衡计分卡制定整体目标。之所以称为改良的平衡计分卡,是在原有的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根据公立医院的特殊性,纳入组织创新和公益性等维度,并对原有4个维度的内涵外延进行扩展和改良。与一般平衡计分卡不同,“驱动型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是联动、互动、相互驱动的,驱动医院改革、发展和管理的落实。
(2)科室层面:根据医院整体绩效目标框架,结合每个科室特点,驱动业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解决科室管理难点。绩效重点在于将“收支余”模式转换为经济社会效益并重模式。
(3)个人层面:个人绩效指标承接科室指标,针对个人的绩效考核,应力求简单、清晰地反映个人的主要工作情况,由于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皆不相同,因而,不要求科室一步到位,但激励科室在个人绩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自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指标。个人绩效考核可以从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对团队的贡献3个维度来考核。起步时每个维度选取1~3个关键指标,总体不超过8个指标。
2.2驱动型绩效方案设计
根据驱动型绩效理论对一般的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改进。改良后的平衡计分卡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进行改进和扩展,使指标的内涵重新建立。
(1)财务层面:既有对病人负担的考虑,又有对医院运营成本的测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资产利用率,是基于科室运营情况的考评维度。基于公益性的目标和医院自身情况,驱动科室加强对社会公益项目的关注,避免一些非直接创收项目和效益低的科室被边缘化。
(2)顾客层面:着重于患者体验,将患者满意度、科室承担的服务量及医疗管理集中测量,此维度是基于科室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考评的。对于一些非临床科室,没有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科室,此项指标应对应其服务科室的满意程度。
(3)内部流程层面:包括医疗效率、医疗质量、日常工作贡献、科室协作4个方面,着力于解决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及内部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问题,驱动科室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在改革和发展中忽视质量的稳定性。
(4)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两个方面,驱动员工积极主动进修学习,促使科室加强科研,重视文化建设,推动科室间协作和个人绩效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2.3试点科室的选择策略
从一个绩效体系转化到另一个绩效体系,是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也是一场福利革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本次改革根据当时医院的情况和条件,选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实施策略进行导入。坚持“不让改革者吃亏、增量驱动、树立标杆”的试点原则,选择有主动性高、有带动性、有发展潜力的科室率先开展试点。具体操作步骤是,在试点科室充分酝
酿、主动申请,并通过管理层评估确定其具备试点和推开条件后,方可允许其加入新绩效管理行列,并享受相应的试点政策。如此一来,变“你要科室改革”为“科室要求改革”,有效减轻了改革阻力,释放了科室活力。
对于试点科室,医院要出面协助解决科室管理难题。例如:试点科室职工对驱动型绩效管理的理念、框架、内涵等认识不到位,医院则通过启动会、学习会、内部讨论等形式宣传普及,统一职工认识,增强职工的价值认同。即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绩效的认识和讨论也要一直进行和深化。又如:试点科室在内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上存在困难,医院可在讨论和制定绩效管理具体指标、权重、细则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于试点作出成效的科室,要适当做增量。先动重成效,后动学先动,先动带后动,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2011年,医院开展绩效考核改革的科室已经由肛肠科4大病区扩展到了肛肠科门诊、麻醉科、内镜室等科室。当时试点科室及准备参与绩效考核的科室都对绩效考核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的科室介绍经验是主动提出科室二级管理制定的原则必须与医院大原则相符,在鼓励增加业务量的基础上,要兼顾公平、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扩面和逐步完善,绩效管理的效果明显,调动了积极性,大家主动参与,这场“福利改革”平稳顺利地得到了实施。
3 实施难点破解方法及体会
3.1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1.1 如何从“收支余”过渡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重考量
在原有的绩效分配框架下,实行的是“收入减支出、吃系数”的分配方法,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模式会影响到医院、科室乃至医生的行为。驱动型绩效管理实施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传统的“收支余”过渡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重考量,也就是说不仅考虑医院的发展、医生的报酬,还要考虑患者怎么样在这里得到最大的服务、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感受。加大社会效益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让绩效考核不再单纯依赖经济指标,力求做到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指标均衡,从而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保证绩效模式平滑过渡的办法就是将全量绩效指标进行重新测算切分,对医院绩效总盘子、科室权重、绩效指标权重、奖励和惩罚力度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多次模拟测算,反复平衡,实现与过去的财务模式相衔接和新绩效模式的平衡。
3.1.2如何驱动新项目、新服务的开展
对于已有医疗服务和项目的驱动,主要依靠指标权重的调节实现;而对于新的医疗服务和项目的驱动,需要充分发挥绩效的指挥棒作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实施策略不仅适用于试点科室的选择,而且同样适用于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试点初期,只是将科室核心工作的工作量,例如手术人数,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如此操作,简单明了,易见成效。此后,可根据医院发展目标的要求和科室自身特点,将鼓励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适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在纳入绩效过程中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试运行阶段,一般为3-6个月按照一次性奖励进行;待运行较稳定有了基础数据后,制定考核指标纳入绩效,同时,给予绩效增量,依次来驱动业务的发展。
3.1.3如何根据科室个性特征调整绩效指标
从医院科室类别来看,一般都可分为临床、医技、行政职能科室和后勤科室几大类别,不同类别的科室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难易程度不同,即使同一类别下的不同科室,科室发展定位、人员结构、绩效基础等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科室个性特征调整绩效指标变得尤为重要。对于此,在整体框架指标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科室指标,坚持“一科一策”的处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科室的个性特征,在科室主任和职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部分个性化指标,做到了一、二级维度指标全院统一,权重相同,三级指标各科室有所差异,既有统一性,又适应了不同科室的发展需求。
3.1.4如何引导科室进行周期性改进
引导科室进行周期性改进,是驱动型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再好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后也需要适当调整。因此,应把握好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同的考核周期;二是畅通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渠道,定期公开;三是做好绩效沟通工作。绩效指标的考核周期,可按照全院目标分类、分解,形成年度、季度、月度目标,通过月度和季度的考核,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畅通绩效结果反馈渠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一方面让绩效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励职工上进。绩效沟通贯穿于实施的全过程,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3.1.5如何激活医务人员的绩效意识和绩效思维
医院在项目正式实施之前,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和沟通工作,最早期的工作主要是在不同场合和职工沟通,即驱动型绩效管理的操作步骤中的“理念导人”,这是激活医务人员绩效意识和绩效思维的第一步。第一步的理念导入是关键的启动阶段,理念的导人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职工对绩效改革是否认可与支持以及决定了职工对新的指标体系的理解程度。对最终驱动型绩效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思想认识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理念的导人贯穿绩效改革的始终。同时,让医务人员参与到改革中来,让医务人员参与问卷测评、发动各科室参与绩效指标的制定,提高员工参与度,在绩效改革的实际工作中,激活员工的绩效意识。员工在参与绩效改革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和认知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对绩效指标体系的认可度会进一步加强提升,为绩效指标体系的推行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员工的积极参与不仅带动了绩效改革的氛围,还从员工的角度分析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落地性如何,一些意见或建议对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补充借鉴意义。此外,定期举行第三方评价,通过第三方评价,客观评价职工的理念和认知,增加对绩效管理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员工的角度来说,第三方评价的融人性、认可度更强,比较适合对绩效指标体系、绩效管理方案进行评价修正,员工也更易于接受,客观、公正性也更强。第三方评价的结论是绩效改革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对巩固绩效改革成果与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研究结论
3.2.1绩效管理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
绩效改革是医院发展的顶层设计,绩效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抓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政策引导的前提下,还需要从改革的动力机制上下功夫。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内生动力机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绩效管理更是内生动力机制的动力源。从医院发展的目标与定位角度,绩效管理既服务于医院发展的目标与定位战略,又是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与定位的重要抓手。绩效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内生动力机制发力点,更需要驱动力的驱使。区别于一般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驱动型绩效管理体系定位、出发点以及针对的问题都更具系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
3.2.2绩效调整讲求“微调、细调、多调”
医院在长期的发展与管理创新过程中,积累了一套自身的绩效体系,所以在进行绩效改革设计时,不能“一刀切”、一步到位。首先,需要对医院绩效进行微调,如先从试点科室作为切入点,选择试点科室切入绩效,逐步推进绩效改革,获取试点经验的同时带动绩效改革的改革氛围,激励更多科室参与绩效改革的积极性,微调能起到放大作用。其次,需要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测算,并进行细调。由于医院原有绩效管理长期的惯性运行,形成了一套磨合运行的绩效指标体系,但医院的发展处于内外部新环境的变化,所以新的指标体系更加需要进行科学测算,做到精细化的细调。最后,绩效改革也不是一次性改革,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多次动态监测调整。医院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社会外部环境、医院内部发展变化都对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医院绩效管理应该从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科室发展阶段定位、医务人员个人发展提升等方面综合考量,对绩效改革进行多次动态监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所以,医院绩效改革不是简单的绩效管理方案复制,没有模板可循。那种认为找一个好的模板进行一次到位的绩效改革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影响到职工情绪和工作稳定。
3.2.3驱动型绩效兼顾医院、科室和个人三方发展的统一
通过试点,医院总结出开展绩效考核项目的基本经验。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加入驱动型管理理念,在“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基础上,使每个改革的科室找到正确的运行方向。经济指标不超过40%,加入工作效率指标、新技术和新业务开展指标、各项政策考核、公共指标、预留基础分以便弹性调整。绩效考核关注科室发展定位,新业务、新技术开展情况及创新情况。关注社会评价,由此实现了对“收支余”模式的彻底改革。总结完善内化培养,投入力量系统总结,交流经验,把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成果化提升,使之切实变成指导以后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指导工具;将推进绩效考核变为全院员工的共识,使每个员工都把绩效考核变为自己熟悉和掌握利用的工具,用以促进医院和个人的发展;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再做一次阶段性调研评估,继续完善现有方案,使医院绩效改革不断上层次。
3.2.4驱动型绩效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及时反应
驱动型绩效具有对外部环境的交互性,需要不断与外部改革环境进行信息交互,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动。如案例医院的驱动型绩效改革与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联动、医药联动、三级医院考核联动,逐级传导至医院和科室绩效中,适应外部改革,形成上下贯通的链条。驱动型绩效理论是在分析判断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前提下提出的,其出发点就是抓住公立医院要改革发展这个“牛鼻子”,而后用绩效管理体系发力驱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医院在历次改革中都能处于主动适应和主动变革的地位,取得良好发展结果。
4发展趋势
2017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那么,如何将现有单体医院的内部绩效和医联体绩效打通,促进医联体整体快速发展是公立医院下一阶段必须回应的问题。北京市二龙路医院作为一家肛肠专科医院,牵头组建了专科联盟,在医院内部实行了标化绩效管理(Standardiz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SPM),以此打通医院绩效与专科联盟之间的绩效衔接。SPM是一种立足国内卫生发展实际、适应于多种医联体模式的绩效管理体系,体现的是非标化、非量化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将医联体内部的绩效驱动力释放,与医院内部驱动型绩效无缝衔接,有利于内部绩效与医联体绩效的融合和联动。未来,单体医院绩效与医联体(医共体)绩效也将趋于融合,驱动型绩效未来也将向着标化绩效方向发展。
武汉九鼎顾问是一家医院绩效管理咨询公司,独创的“医院SEP战略绩效管理模式”为多家医院解决了医院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矛盾,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点: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直接咨询。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管理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