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十年,江西交出亮眼“成绩单”!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2-10-10
点击次数:2260
来源:江西省卫健委
9月29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记者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也印发文件作出部署。请问,江西如何在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答:一是进一步加强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各级医改领导小组,省、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其中,4个设区市、41个县(市、区)还将涉及医疗、医保、医药相关职能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形成了强有力的深化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进一步抓实推广三明经验的工作措施。结合江西实际,制定印发了全省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学习推广的改革任务和8项试点探索的改革内容。建立推广三明经验的任务台账和监测评价指标,将改革任务逐条分解,细化实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做到“一季度一调度”,定期跟踪监测各有关部门和市、县两级的进展情况,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同时,选取南昌、赣州等4个地市作为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示范地区,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符合实际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三是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会同医保等部门出台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政策文件,建立起常态化评估、动态化调整的工作机制。会同编办等部门改革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开展城市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探索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总量管理人员与在编人员同等待遇,试点以来,全省共引进纳入总量管理人员1.69万名;同时,在优化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由原来的占比30%提高到35%,省级三甲医院可提高到39%,全省共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约6300个,向8家大型医院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试点医院根据岗位空额情况,可组织对通过高级职称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医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会同人社等部门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在推广三明经验中,结合实际,推出了不少改革举措。比如,南昌市建立6项工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促进医防深度融合;九江市实行“4321工程”,通过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公卫和医疗两大体系、办好一所国内一流医院,推进全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赣州市开展卫生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督导考核。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台账,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勤廉江西”的任务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医改的强大合力。同时,将推广三明经验作为深化医改重要内容,继续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问:赣州市深化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请问,赣州在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格局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分级诊疗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赣州市坚持“市级引领、县强、乡活、村稳”工作思路,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4个方面措施,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在市级层面,牢牢把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历史机遇,全力建设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筹资金50亿元用于新院项目建设。两家输出医院已累计派驻专家赣州工作超200人次,引入新项目、新技术188项,南方医院赣州医院专家已在赣州开展疑难手术1289台次,开展疑难病例诊疗2104人次;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2021年四级手术台次增长30.1%,市域外疑难危重患者来院就诊量同比增长45%。在县级层面,坚持靠大联强和内涵式发展,推动26家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17个县(市、区)24所县级医院,实现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县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建成了28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5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县级医院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还建立了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在京、在沪、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委员会及智库,允许市域内自由执业,让赣南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另外,近十年来,我市共实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2998个,构建起了乡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二、持续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135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及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大力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持续推行县乡医疗人才双向交流,下派及上挂医技人员近2000人次。创新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市财政投入2655万元,分三年为基层培养1050名卫生人才。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我市投资2000万建设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诊断平台共建共享。建成了1个市级远程医学中心、9个市级远程医学终端、18个县级和333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学终端,为基层首诊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11%、10.54%、6.55%。
三、持续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联体建设,全市共建立3个城市医疗联合体、37个紧密型医联体、6个专科联盟、3000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医疗机构593个。1个城市医疗集团、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实体性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2021年县域内住院率占比达96.28%。不断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人群覆盖面,积极探索基层慢性病管理医防融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99万余人,签约率34.41%,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79.75%,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为73%、70.09%、93.99%、99.82%。
记者问:作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地区之一,请问南昌市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南昌市一直高度重视公立医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全市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比例超过20%,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南昌市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57.02%,每千人口医师数增加了37.50%,每千人口护士数增加了59.77%,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创新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从无到有,已评出的16个重点专科成为了医院专科发展的动力引擎,公立医院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省市资源推进省会城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省会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一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变革。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融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城区探索建立由市级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城市医疗集团,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工协作的集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医养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不断巩固公立医院公益性。全面加强市县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围绕人民群众急需的急诊急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妇产儿科等重点和薄弱专科,全市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合计超过30个。全面实施“数字卫健”工程,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医防协同建设,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改善群众看病模式和就医体验。
三是创新构建省会城市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全面支持驻昌省级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和龙头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市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不断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扩大签约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深化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南昌将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力争推动南昌市公立医院实现更全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南昌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记者问:我们了解到,赣州市、瑞昌市分别是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请问两地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如何?
答:近年来,我市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抓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大形势,把章贡区作为试点,通过靠大联强、整合资源、一体管理,创新“全托管+一体化”模式,于2020年6月率先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将章贡区属三甲综合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整体委托给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建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打造以“心血管病、肿瘤、肾脏病、老年病”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以赣州市立医院为牵头总医院,联合章贡区妇保院、4个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
医疗集团实行区医管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统一行使医疗集团的发展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全面经营管理权限。设立医改“资金池”,专项解决医疗集团部分资金需求,推进落实了“两个允许”政策,并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险两金”纳入预算管理,保障基层人员待遇。市级层面推动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建设的若干医疗保障政策措施》,提出包括“两个确保”,即合理核定赣州市立医院牵头城市医疗集团医保基金预算总额,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救治病人,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七大保障措施。
一、医疗集团总院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自托管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累计派出104名专家服务团队进驻,开展疑难手术1141例次,新技术、新项目127项,其中42项技术填补全国、省、市空白。与2019年改革前相比,医院四级手术台次增长64.9%,微创手术台次增长41.3%;六大重点专科外转病人比去年同期下降40%,覆盖吉安、抚州、河源等周边地市的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长45%,效果非常明显。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为主抓手,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实施“上派下挂”人才双向交流,累计上派进修学习92人次,下派专家420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18项;建立集团院感、护理、药事等质控管理中心,基层医疗质量不断优化;建立了检验检查、消毒供应、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医技资源共享中心,仅一年便为分院提供远程心电诊断近7万人次,检验检查服务约13万人次。实施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建立运营决策、公共卫生无纸化、慢病随访、OA办公等系统,推进分院与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集团运行效率。基层分院业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集团分院2021年较2019年(集团成立前)业务总收入增长38.4%,出院人次增长19.9%。
三、医防融合进一步夯实。医疗集团“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防治结合、预防为先”的“城市医疗集团组织化的大病慢病管理”模式。一是开展重大疾病早筛早治。先后组织开展辖区内前列腺癌、肺结节(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筛查与干预,累计筛查4000余人次,致力降低辖区重大疾病的中晚期发病率。二是开展慢性病上下联动防治。通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档案数据分析,由总院专家与分院全科医生联动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欠佳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层全科医生实施动态随访管理,累计干预1.2万人次。三是开展关爱老年与青少年健康项目。针对老年人和慢病人群开展眼底疾病筛查1383例,为中心城区1.8万余名中小学生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健康问题筛查。
记者问: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请问,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作为省级三甲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等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一、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大病不出省”目标的重大民生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项目引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将建设成为我省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一期位于我院红角洲院区,建设面积6.12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投资9.07亿元。项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建成使用。建成后将打造心血管、神经与肿瘤三大诊疗中心。项目二期位于九龙湖片区,占地面积153.08亩,计划床位400张。同期还将建设科技创新大楼、教学技能培训大楼和人才保障用房等。预计2025年底建成,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肿瘤防治中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于2021年11月通过全国评审会,今年5月正式入选全国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前期该项目建设成果在2022年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上向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进行了汇报。尽管建设时间短,通过发达地区医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已迅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
一是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派驻骨干专科团队建设技术传帮带,开展医疗新技术14项。派驻专家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3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30余台次。开展远程心电监护、远程MDT等远程医疗服务220余例,有力实现医学影像信息互联共享与实时调阅。
二是实现医学教育同质化。联合开设《医学教育信息检索》《如何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等线上名师讲座近20场次.联合培养博士、专科培训医师6名,并开展大学生临床技术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等经验交流活动,持续深化医学生联合培养机制。
三是实现科技创新同质化。联合开展医学技术攻关,涉及临床关键技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创新制药、高端设备器械及数字医疗等5大领域的9个攻关项目。其中,江西省揭榜挂帅项目1项,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展人工血管“卡脖子”技术国产化研发和革新项目攻关。
四是实现人才培育同质化。设有专科团队工作站15个、特聘主任28名、常驻专家14名,开展项目人才与技术输入30余人次。推进联合专项招聘,达成工作意向博士后2名、博士10名。深入开展项目双方职称互认,形成江西与浙江人才双向流动良好局面。
二、以医联体项目规范化发展为指导,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是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形式,加速推进品牌、技术和管理三大平移,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当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与12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26个学科组建专科联盟,7个国家和省级专病联盟,1个社区联盟,1个乡镇远程医疗协作网。医疗技术服务推广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400余家医院。通过各种网络的搭建,有效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全省的普及性。
二是以学科共建为导向,巩固并发展紧密和半紧密型医联体。以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因院制宜、量身定制、精准帮扶。如南昌县人民医院作为我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自2017年帮扶以来门诊人次提升近40%,危重症患者抢救人数提升96.7%,三四级手术率提升22.9%,CMI值从0.78提升到0.90,52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成熟落地。10家半紧密型医联体单位也取得良好成效。如今年以来,向柴桑区人民医院派出专家50批次,接诊门急诊患者近1500人次,教学查房139次,手术指导50余例,教学授课20余次,远程会诊近30例。我院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诊疗服务得到当地患者的一致认可。
三是通过“省市共建”合作项目,构建我省区域医疗新格局。特别是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我院以南昌大学与鹰潭市“省市共建”为契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有力推动赣东北区域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弋阳县人民医院为例,自2018年帮扶共建以来,门诊人次由17.8万增长为27.2万,住院人次由1.3万增长为2.59万,三、四级手术翻了一番,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20余项。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问:下一步,我省在促进各地深化医改工作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改部署要求,以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重要抓手,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镇和村里解决”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县公立医院作用,深入推进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定位、分工协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防融合,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是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扎实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指导各地完成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促进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围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和“三个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根本要求,指导和推动各级公立医院聚焦内涵建设,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聚焦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施“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往前带、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策略,推进省、市、县(区)三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国家、省、市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分别不少于40个、150个、300个;聚焦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七个全覆盖”,即:报告院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全覆盖、党建入章全覆盖、执行“两个议事规则”全覆盖、相关医院院级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全覆盖、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全覆盖、按规定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和保障经费全覆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聚力绩效考核,发挥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服务能力、运行绩效质量,努力打造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医院。
四是强化深化医改工作督导考核。一方面,坚持抓点带面,充分发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上的先行先试带动全省医改“面”上的整体突破。另一方面,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监测评价制度,落实季调度、年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对工作任务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开展专项调研和督导;继续将深化医改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抓医改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省医改工作走深走实。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公司 http://www.yyjg.net
记者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也印发文件作出部署。请问,江西如何在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答:一是进一步加强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全省各级医改领导小组,省、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其中,4个设区市、41个县(市、区)还将涉及医疗、医保、医药相关职能由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形成了强有力的深化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进一步抓实推广三明经验的工作措施。结合江西实际,制定印发了全省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学习推广的改革任务和8项试点探索的改革内容。建立推广三明经验的任务台账和监测评价指标,将改革任务逐条分解,细化实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做到“一季度一调度”,定期跟踪监测各有关部门和市、县两级的进展情况,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同时,选取南昌、赣州等4个地市作为全省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示范地区,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符合实际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三是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会同医保等部门出台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政策文件,建立起常态化评估、动态化调整的工作机制。会同编办等部门改革公立医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开展城市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探索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总量管理人员与在编人员同等待遇,试点以来,全省共引进纳入总量管理人员1.69万名;同时,在优化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方面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由原来的占比30%提高到35%,省级三甲医院可提高到39%,全省共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约6300个,向8家大型医院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试点医院根据岗位空额情况,可组织对通过高级职称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审,医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会同人社等部门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各地在推广三明经验中,结合实际,推出了不少改革举措。比如,南昌市建立6项工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促进医防深度融合;九江市实行“4321工程”,通过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公卫和医疗两大体系、办好一所国内一流医院,推进全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赣州市开展卫生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督导考核。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台账,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勤廉江西”的任务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医改的强大合力。同时,将推广三明经验作为深化医改重要内容,继续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三明医改经验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问:赣州市深化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请问,赣州在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格局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分级诊疗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赣州市坚持“市级引领、县强、乡活、村稳”工作思路,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4个方面措施,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在市级层面,牢牢把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历史机遇,全力建设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筹资金50亿元用于新院项目建设。两家输出医院已累计派驻专家赣州工作超200人次,引入新项目、新技术188项,南方医院赣州医院专家已在赣州开展疑难手术1289台次,开展疑难病例诊疗2104人次;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2021年四级手术台次增长30.1%,市域外疑难危重患者来院就诊量同比增长45%。在县级层面,坚持靠大联强和内涵式发展,推动26家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17个县(市、区)24所县级医院,实现一流医院对口帮扶我市县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建成了28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5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县级医院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还建立了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在京、在沪、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委员会及智库,允许市域内自由执业,让赣南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另外,近十年来,我市共实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2998个,构建起了乡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二、持续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135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及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大力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持续推行县乡医疗人才双向交流,下派及上挂医技人员近2000人次。创新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市财政投入2655万元,分三年为基层培养1050名卫生人才。搭建信息化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我市投资2000万建设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诊断平台共建共享。建成了1个市级远程医学中心、9个市级远程医学终端、18个县级和333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学终端,为基层首诊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11%、10.54%、6.55%。
三、持续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联体建设,全市共建立3个城市医疗联合体、37个紧密型医联体、6个专科联盟、3000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医疗机构593个。1个城市医疗集团、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实体性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2021年县域内住院率占比达96.28%。不断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人群覆盖面,积极探索基层慢性病管理医防融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99万余人,签约率34.41%,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79.75%,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为73%、70.09%、93.99%、99.82%。
四、持续科学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制定234组基层病种,同病种大小医院一样的病种分值,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减少大医院“虹吸现象”;下调轻症分值,减少低标准入院发生,促进分级诊疗;出台诊疗服务限制外转病种指导目录。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们将上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情况纳入院长年薪制考核,将基层诊疗量占比和县域就诊率列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
记者问:作为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地区之一,请问南昌市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南昌市一直高度重视公立医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全市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占医院支出比例超过20%,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南昌市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57.02%,每千人口医师数增加了37.50%,每千人口护士数增加了59.77%,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创新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从无到有,已评出的16个重点专科成为了医院专科发展的动力引擎,公立医院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省市资源推进省会城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建立省会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一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变革。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融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城区探索建立由市级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城市医疗集团,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工协作的集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医养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不断巩固公立医院公益性。全面加强市县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围绕人民群众急需的急诊急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妇产儿科等重点和薄弱专科,全市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合计超过30个。全面实施“数字卫健”工程,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医防协同建设,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改善群众看病模式和就医体验。
三是创新构建省会城市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全面支持驻昌省级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和龙头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市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和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不断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各级公立医院全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扩大签约服务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深化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南昌将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力争推动南昌市公立医院实现更全面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南昌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记者问:我们了解到,赣州市、瑞昌市分别是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请问两地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如何?
答:近年来,我市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抓住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大形势,把章贡区作为试点,通过靠大联强、整合资源、一体管理,创新“全托管+一体化”模式,于2020年6月率先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将章贡区属三甲综合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整体委托给广东省人民医院管理,建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打造以“心血管病、肿瘤、肾脏病、老年病”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以赣州市立医院为牵头总医院,联合章贡区妇保院、4个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
医疗集团实行区医管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统一行使医疗集团的发展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全面经营管理权限。设立医改“资金池”,专项解决医疗集团部分资金需求,推进落实了“两个允许”政策,并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险两金”纳入预算管理,保障基层人员待遇。市级层面推动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州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建设的若干医疗保障政策措施》,提出包括“两个确保”,即合理核定赣州市立医院牵头城市医疗集团医保基金预算总额,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救治病人,确保医保总额预算支持医疗集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七大保障措施。
一、医疗集团总院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自托管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已累计派出104名专家服务团队进驻,开展疑难手术1141例次,新技术、新项目127项,其中42项技术填补全国、省、市空白。与2019年改革前相比,医院四级手术台次增长64.9%,微创手术台次增长41.3%;六大重点专科外转病人比去年同期下降40%,覆盖吉安、抚州、河源等周边地市的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长45%,效果非常明显。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为主抓手,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实施“上派下挂”人才双向交流,累计上派进修学习92人次,下派专家420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18项;建立集团院感、护理、药事等质控管理中心,基层医疗质量不断优化;建立了检验检查、消毒供应、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医技资源共享中心,仅一年便为分院提供远程心电诊断近7万人次,检验检查服务约13万人次。实施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建立运营决策、公共卫生无纸化、慢病随访、OA办公等系统,推进分院与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集团运行效率。基层分院业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集团分院2021年较2019年(集团成立前)业务总收入增长38.4%,出院人次增长19.9%。
三、医防融合进一步夯实。医疗集团“以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防治结合、预防为先”的“城市医疗集团组织化的大病慢病管理”模式。一是开展重大疾病早筛早治。先后组织开展辖区内前列腺癌、肺结节(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筛查与干预,累计筛查4000余人次,致力降低辖区重大疾病的中晚期发病率。二是开展慢性病上下联动防治。通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档案数据分析,由总院专家与分院全科医生联动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欠佳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基层全科医生实施动态随访管理,累计干预1.2万人次。三是开展关爱老年与青少年健康项目。针对老年人和慢病人群开展眼底疾病筛查1383例,为中心城区1.8万余名中小学生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健康问题筛查。
记者问: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请问,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作为省级三甲医院,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健委、省发展改革委等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一、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大病不出省”目标的重大民生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该项目引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将建设成为我省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项目一期位于我院红角洲院区,建设面积6.12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投资9.07亿元。项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建成使用。建成后将打造心血管、神经与肿瘤三大诊疗中心。项目二期位于九龙湖片区,占地面积153.08亩,计划床位400张。同期还将建设科技创新大楼、教学技能培训大楼和人才保障用房等。预计2025年底建成,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肿瘤防治中心。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于2021年11月通过全国评审会,今年5月正式入选全国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前期该项目建设成果在2022年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上向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进行了汇报。尽管建设时间短,通过发达地区医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已迅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
一是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派驻骨干专科团队建设技术传帮带,开展医疗新技术14项。派驻专家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3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30余台次。开展远程心电监护、远程MDT等远程医疗服务220余例,有力实现医学影像信息互联共享与实时调阅。
二是实现医学教育同质化。联合开设《医学教育信息检索》《如何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等线上名师讲座近20场次.联合培养博士、专科培训医师6名,并开展大学生临床技术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等经验交流活动,持续深化医学生联合培养机制。
三是实现科技创新同质化。联合开展医学技术攻关,涉及临床关键技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创新制药、高端设备器械及数字医疗等5大领域的9个攻关项目。其中,江西省揭榜挂帅项目1项,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展人工血管“卡脖子”技术国产化研发和革新项目攻关。
四是实现人才培育同质化。设有专科团队工作站15个、特聘主任28名、常驻专家14名,开展项目人才与技术输入30余人次。推进联合专项招聘,达成工作意向博士后2名、博士10名。深入开展项目双方职称互认,形成江西与浙江人才双向流动良好局面。
二、以医联体项目规范化发展为指导,不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一是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形式,加速推进品牌、技术和管理三大平移,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当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与12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26个学科组建专科联盟,7个国家和省级专病联盟,1个社区联盟,1个乡镇远程医疗协作网。医疗技术服务推广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400余家医院。通过各种网络的搭建,有效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全省的普及性。
二是以学科共建为导向,巩固并发展紧密和半紧密型医联体。以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因院制宜、量身定制、精准帮扶。如南昌县人民医院作为我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自2017年帮扶以来门诊人次提升近40%,危重症患者抢救人数提升96.7%,三四级手术率提升22.9%,CMI值从0.78提升到0.90,52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成熟落地。10家半紧密型医联体单位也取得良好成效。如今年以来,向柴桑区人民医院派出专家50批次,接诊门急诊患者近1500人次,教学查房139次,手术指导50余例,教学授课20余次,远程会诊近30例。我院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诊疗服务得到当地患者的一致认可。
三是通过“省市共建”合作项目,构建我省区域医疗新格局。特别是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我院以南昌大学与鹰潭市“省市共建”为契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有力推动赣东北区域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弋阳县人民医院为例,自2018年帮扶共建以来,门诊人次由17.8万增长为27.2万,住院人次由1.3万增长为2.59万,三、四级手术翻了一番,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20余项。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记者问:下一步,我省在促进各地深化医改工作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改部署要求,以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重要抓手,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镇和村里解决”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县公立医院作用,深入推进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职能定位、分工协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防融合,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是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扎实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指导各地完成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促进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围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和“三个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根本要求,指导和推动各级公立医院聚焦内涵建设,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聚焦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施“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往前带、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均衡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有序跟”的策略,推进省、市、县(区)三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国家、省、市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分别不少于40个、150个、300个;聚焦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七个全覆盖”,即:报告院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全覆盖、党建入章全覆盖、执行“两个议事规则”全覆盖、相关医院院级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全覆盖、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全覆盖、按规定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和保障经费全覆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聚力绩效考核,发挥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服务能力、运行绩效质量,努力打造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医院。
四是强化深化医改工作督导考核。一方面,坚持抓点带面,充分发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上的先行先试带动全省医改“面”上的整体突破。另一方面,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监测评价制度,落实季调度、年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对工作任务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开展专项调研和督导;继续将深化医改纳入市、县政府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抓医改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省医改工作走深走实。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公司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