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三个着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3-6-13
点击次数:1645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激励引导地方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22年起,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竞争性评审,遴选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中央财政按3年一个周期对每个城市补助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两批共30个城市被确定为示范项目。
在深化医改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重在落实的新阶段上,这些示范城市有着怎样的探索实践?他们为何能在激烈的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在持续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这些示范城市将起到怎样的示范作用?我们对这些示范城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让我们一起关注医改,关注身边的改革实践。
本期访谈嘉宾: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梁宏军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沈阳市着力提升市县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因地制宜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有序看病就医新格局。
《中国卫生》:沈阳市建立了哪些工作机制,确保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中国卫生》:沈阳市如何坚持“三医联动”,在充分激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同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梁宏军:一是全面履行政府办医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大责任,2022年市财政在卫生健康支出106亿元,占财政支出10.1%。落实公立医院投入“六大责任”,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10.6%。下达市属公立医院人员和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助资金3.8亿元,沈阳区域内公立医院价格补偿比(2021年7月—2022年6月)为75.59%;落实中医、职业病防治医院专项补助资金3600万元,推进公立医院坚守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抗疫救灾等重大疾病、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
二是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国家示范城市走在全国前列,31家付费试点医院实现全病组、全险种实际付费。推开职工中医特色病种门诊医保支付试点,率先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各项便利举措。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使用政策,执行国家药品集采7批次,省际联盟集采5批次,共341种药品落地,累计节省资金23亿元,群众费用负担大幅降低。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余留用医保资金三批1.23亿元,支持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2022年,调增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和民族诊疗服务类的医疗项目122项,所调整的项目价格平均增幅9.13%,推动中医和民族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市、区(县市)政府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制定章程。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医院功能定位更趋科学合理。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全部配齐总会计师,实行全预算管理、决算报告制度,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规避财务风险,在管理模式上转向精细化管理。突破编制瓶颈,招聘1217名医疗卫生人员入编,人员支出占比稳步增长达40.71%,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中国卫生》: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和水平,沈阳市有哪些好做法?
梁宏军:一是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统筹区域内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沈阳并开工建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医院的优势专科享誉全省、东北乃至全国,逐步形成东北区域医疗服务高地,辐射、引领、带动沈阳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能力和水平提升,加速形成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基本实现大病重病在省市级解决。
二是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19个城市医疗集团和4个县域医共体,覆盖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性大幅提升。出台《沈阳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实现一般病在市县级解决。
三是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设置193家社区卫生机构、113家乡镇卫生院,高品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达到701个,基本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群众就近获取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建成中医馆199家,33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省“国医堂”评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提供中医药服务,百姓获得中医药服务便捷性大幅提升。注册全科医师3181名,组建家签团队1954个,签约人数达到347.7万人,大力推进头疼脑热等小病在基层解决。
四是急诊急救体系更加高效便捷。紧盯危急重症救治,建成3个创伤中心、8个国家胸痛中心、15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5个卒中救治定点医院,精准对接智慧化“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院前院内急救服务实现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院建设,建成21家互联网医院,33家医院启用“盛事通·好就医”APP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功能,数字赋能医疗服务步伐加快推进,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提升。
五是“一老一幼”健康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紧盯“一老一幼”服务需求,27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227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辽宁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达100%,老年健康服务已覆盖沈阳全市。全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1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安宁疗护试点22家。13个区县(市)妇幼保健机构独立设置,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重塑和能力提升,建成4个儿童气管异物救治定点医院、12个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9.7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4.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2.76‰,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05‰,孕产妇实现零死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卫生》: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可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沈阳市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梁宏军:为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沈阳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有效、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减少患者排队等候、上下楼奔波困扰,创新线上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深化“好就医”场景建设,实现33家医疗机构入驻“好就医”平台,市民在“盛事通”手机APP端可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候诊、诊治缴费、预约记录查询、报告查询等功能,依托医保信用付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统一的信用签约、医保结算、个人现金扣款等服务。
二是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在现有20家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新增3家互联网医院,为百姓提供在线咨询、复诊、续方、购药等功能,融合线上线下慢病管理与增值医疗健康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管理闭环。
三是促进医疗信息共享。依托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健康平台运行以来,已完成全部委属医疗单位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实现市区两级平台协同服务,市属医疗机构之间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四是深化“辽宁省健康影像云”项目建设。2023年,推动6家市级医院、3家区县级医院实现上线运行,加快构建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
五是全面启动“云医院”建设项目。面向全市二、三级医院、基础医疗机构推广“拎包入驻”式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营服务,面向全市居民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足不出户看名医”新服务模式,为沈阳市居民提供互联网问诊、开方、购药、健康评估报告等服务,同时利用平台内远程影像会诊、远程门诊等功能,提供新冠免费影像会诊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 http://www.yyjg.net
关于医保部门如何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这场会议回应了
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上海市印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促进公卫四大能力提升
湖北省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炉,聚焦4大方面
在深化医改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重在落实的新阶段上,这些示范城市有着怎样的探索实践?他们为何能在激烈的竞争性评审中脱颖而出?在持续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这些示范城市将起到怎样的示范作用?我们对这些示范城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让我们一起关注医改,关注身边的改革实践。
本期访谈嘉宾: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梁宏军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沈阳市着力提升市县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因地制宜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有序看病就医新格局。
《中国卫生》:沈阳市建立了哪些工作机制,确保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梁宏军:沈阳市、区(县市)两级政府均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医改,明确由政府一位分管领导统筹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工作。出台《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医改三年行动计划》《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政策,将医改重点任务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考核平台和全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层层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全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卫生》:沈阳市如何坚持“三医联动”,在充分激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同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梁宏军:一是全面履行政府办医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大责任,2022年市财政在卫生健康支出106亿元,占财政支出10.1%。落实公立医院投入“六大责任”,全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10.6%。下达市属公立医院人员和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助资金3.8亿元,沈阳区域内公立医院价格补偿比(2021年7月—2022年6月)为75.59%;落实中医、职业病防治医院专项补助资金3600万元,推进公立医院坚守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抗疫救灾等重大疾病、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
二是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进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国家示范城市走在全国前列,31家付费试点医院实现全病组、全险种实际付费。推开职工中医特色病种门诊医保支付试点,率先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各项便利举措。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使用政策,执行国家药品集采7批次,省际联盟集采5批次,共341种药品落地,累计节省资金23亿元,群众费用负担大幅降低。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余留用医保资金三批1.23亿元,支持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2022年,调增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和民族诊疗服务类的医疗项目122项,所调整的项目价格平均增幅9.13%,推动中医和民族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市、区(县市)政府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制定章程。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医院功能定位更趋科学合理。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全部配齐总会计师,实行全预算管理、决算报告制度,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规避财务风险,在管理模式上转向精细化管理。突破编制瓶颈,招聘1217名医疗卫生人员入编,人员支出占比稳步增长达40.71%,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中国卫生》: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和水平,沈阳市有哪些好做法?
梁宏军:一是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统筹区域内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户沈阳并开工建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医院的优势专科享誉全省、东北乃至全国,逐步形成东北区域医疗服务高地,辐射、引领、带动沈阳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能力和水平提升,加速形成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基本实现大病重病在省市级解决。
二是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网格化布局、规范化管理19个城市医疗集团和4个县域医共体,覆盖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性大幅提升。出台《沈阳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实现一般病在市县级解决。
三是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设置193家社区卫生机构、113家乡镇卫生院,高品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达到701个,基本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群众就近获取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建成中医馆199家,33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省“国医堂”评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提供中医药服务,百姓获得中医药服务便捷性大幅提升。注册全科医师3181名,组建家签团队1954个,签约人数达到347.7万人,大力推进头疼脑热等小病在基层解决。
四是急诊急救体系更加高效便捷。紧盯危急重症救治,建成3个创伤中心、8个国家胸痛中心、15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5个卒中救治定点医院,精准对接智慧化“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院前院内急救服务实现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院建设,建成21家互联网医院,33家医院启用“盛事通·好就医”APP在线预约挂号、缴费、查询等功能,数字赋能医疗服务步伐加快推进,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提升。
五是“一老一幼”健康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紧盯“一老一幼”服务需求,27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227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辽宁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达100%,老年健康服务已覆盖沈阳全市。全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1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安宁疗护试点22家。13个区县(市)妇幼保健机构独立设置,推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重塑和能力提升,建成4个儿童气管异物救治定点医院、12个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9.7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4.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2.76‰,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05‰,孕产妇实现零死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卫生》: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可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沈阳市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梁宏军:为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沈阳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有效、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减少患者排队等候、上下楼奔波困扰,创新线上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深化“好就医”场景建设,实现33家医疗机构入驻“好就医”平台,市民在“盛事通”手机APP端可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候诊、诊治缴费、预约记录查询、报告查询等功能,依托医保信用付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统一的信用签约、医保结算、个人现金扣款等服务。
二是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在现有20家互联网医院的基础上新增3家互联网医院,为百姓提供在线咨询、复诊、续方、购药等功能,融合线上线下慢病管理与增值医疗健康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康管理闭环。
三是促进医疗信息共享。依托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健康平台运行以来,已完成全部委属医疗单位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实现市区两级平台协同服务,市属医疗机构之间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四是深化“辽宁省健康影像云”项目建设。2023年,推动6家市级医院、3家区县级医院实现上线运行,加快构建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
五是全面启动“云医院”建设项目。面向全市二、三级医院、基础医疗机构推广“拎包入驻”式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营服务,面向全市居民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足不出户看名医”新服务模式,为沈阳市居民提供互联网问诊、开方、购药、健康评估报告等服务,同时利用平台内远程影像会诊、远程门诊等功能,提供新冠免费影像会诊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管理咨询 http://www.yyjg.net
关于医保部门如何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这场会议回应了
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上海市印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促进公卫四大能力提升
湖北省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出炉,聚焦4大方面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