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召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发布会,解答16个关键问题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4-5-8
点击次数:372
来源:国家卫健委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提升。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建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请问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措施落地的情况现在是什么样?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近年来,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推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我们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项目的建设使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度降下来了。我们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000个,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
四是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我们通过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运行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指标持续改善。
五是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我们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使人尽其才。
六是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唱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主旋律。
我们知道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患者满意。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改进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我们有哪些比较好的探索,能不能介绍一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我委始终高度重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
一是不断创新理念、服务向前,通过完善预约诊疗制度、畅通转诊渠道,探索预就诊、预住院等方式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二是不断简化流程、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避免或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并且通过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运用信息化等新技术,为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提供支撑。
目前,全国5500多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77.7%;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广至全国24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28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设了1类新型门诊。各个省份也在积极开展探索,如上海市依托政务外网,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山东省全省实现了门诊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办理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了230余家。浙江省为方便群众驾车就医,通过“城市大脑”推进智慧停车服务,指导闲置车位错时停车。这些服务模式都更好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否意味着医疗资源的进一步集中?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在分层分级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百姓的吸引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通过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等这些措施,大力提升市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们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超过70%的基层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我们通过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编制保障计划,推动各地落实村医岗位补助和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通过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为有需要的病人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通过实施基层便民惠民服务10项举措,使群众看病更加便利。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
综合医改重点省份如何加强部门协同,深化改革,共同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殷切期望。作为综合医改重点省,我们突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一是投入保障更加可持续。“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年均增长达17.1%。近3年省级新增投入100亿元,包括投入了48.5亿元用于高水平医院建设和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投入25亿元用于公立医院运营保障等。同时,“十四五”期间,各级财政计划投资165亿元,支持省级医疗卫生单位改善就医条件。
二是医保支撑更加有力。推动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2023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99项,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对高水平医院使用创新技术的新项目定价申请开辟绿色通道。
三是人事薪酬制度更具活力。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对卫生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周转池”纳入事业编制。按照公立医院的人员总量核定岗位总量,提高高级岗的比例。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所需薪酬总量单列的办法。
请问人口多的地方如何推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更好地提升市县级医疗服务的能力,满足人民的看病就医需求?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周口作为有1259万人的人口大市,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是我们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我们持续优化市域医疗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一是扩大总量供给。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改扩建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结合周口的实际,制定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两年来,全市新增三级医院9所,总数达到17所;全市10所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有7所已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县级公立中医院已经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服务能力,妇幼保健院已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基本标准。其中,40%达到推荐标准。
三是提升大病重病救治能力。聚焦心血管、肿瘤、呼吸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建设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疾病等三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肿瘤医院,40多项原来在省级医院才能开展的重大手术项目,现在市域内就能完成。全市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市内诊疗率比2021年分别提高了1.83、7.34和2.81个百分点,群众不出市就可以看好这些大病重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请问医院如何切实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浙大一院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聚焦临床问题打通医学创新的全链条。我们依托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传染病重症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医院出台了一揽子的创新扶持措施,初步改变了既往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家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极大填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鸿沟,形成了良性循环。年发明专利逐年增长,科技转化项目转化金额逐年增加,在肿瘤的早诊早治、疫苗研发等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药物、试剂、疫苗的国产化,降低了医疗费用,惠及了更多病人。
二是多维度塑人才,激发发展接续动力。落实党管人才任务,统筹各方面资源,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坚持“五湖四海”“引育并重”“人尽其才”,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中先行先试。建立“重医德、破五唯、看特长、一招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近三年来,引进国内外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75人,培育137人,逐年夯实医院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为今后有更多的高水平专家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做好服务。
三是强化技术引领,彰显疑难病诊治的硬实力。始终瞄准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难题,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的集中优势,形成了一大批有职业特色的国内外创新技术,如建立了中晚期胰腺癌一体化建设、血液病一体化治疗、重症传染病一体化治疗等技术新体系,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解决了治不了、治不好、活不长的难题,坚持患者为中心,专家围着患者转,让患者少跑路,解决患者的烦心事。我们每年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3.8万人次,减少误诊误治,患者的治愈率大幅提高。
国家层面选择了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请问试点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哪些重难点工作要突破?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2022年,我们选择了14家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
一是推进学科创新,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提升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诊疗效果。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紧盯国际医学前沿,在脑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深化医教研产用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国际领先、服务临床的原创性技术。
三是推进服务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等新模式,应用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互联网医疗等新技术,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推进管理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五是推进人才培养,以国际视野招揽优秀人才,加强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锻炼,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的专科人才梯队。
两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试点医院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医院运行效率等普遍好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才、创新、技术、信息等为重点,推动试点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知道,护理服务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密切相关,我想请问国家层面如何改善护理服务这一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2023年我委启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各地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等举措,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在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方面,各地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占比超90%,住院患者有了自己的责任护士。一些医院同时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医疗护理问题。在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全国各省份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患者在家即可获得相应的护理服务。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方面,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区通过转型或社会力量举办的护理院、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护理服务等,有效增加了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补齐医疗护理服务短板,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意见,来发挥政策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有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我们国家很多省份既有地市层面的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也有医院层面的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请问这些试点的示范进展如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近年来,江苏省抢抓国家试点机遇,点块面结合促进全省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共是三个层面:
一是点上突破,推动国家试点医院做优做强。南京鼓楼医院是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抢抓试点契机,强化科技创新,近两年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国自然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大力提升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创新开展严重脊柱侧弯矫形等前沿技术,较好满足了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二是块上突围,推动国家示范项目落地见效。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扬州市聚焦补偿机制优化、诊疗能力提升、分级诊疗格局构建,从示范项目开展以来,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所辖县医院全部建成三级医院,城市三甲医院与县域医共体对口协作,实现了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面上拓展,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方面,我们全省面上组织48家医院开展了省级试点,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建湖县人民医院通过控规模、调结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南京市出台一揽子的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聚焦建高峰,在全省范围开展了16家高水平医院和14家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聚焦在数字化转型优服务,建成了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省内检查结果实现了互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了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便民服务。
通过以上举措,全省公立医院疾病诊疗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效率持续提高,群众就医感受进一步改善,全省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1%和95%。
人民群众不仅想看得好病,更想看得更加舒心、更加便捷,请问地方政府想了哪些办法来改善群众的就医感受,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呢?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为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流程,就医更方便。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系列举措,通过开设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上线智慧导航系统、推行诊间支付和病区结算等方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比如,以前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往往需要楼上楼下多次往返,耗时费力,开展病区结算以后,在护士站或病床旁3—5分钟就能完成。
二是送医上门,服务更暖心。积极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到家服务工作,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着力解决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等特殊病人往返就医的烦恼。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市已有182家医疗机构获批开展送医上门服务工作,组建服务团队630个,受益患者2万多人次。
三是降低负担,看病更实惠。积极推进市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实行村卫生室医保门诊统筹结算,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加大集中带量采购力度,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医院是人民群众体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刚才介绍了国家和地方层面改进医疗服务的创新,具体到医院,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改善患者体验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浙大一院在改善医疗患者的体验上做了以下工作,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痛点深入调研、流程再造,提升就医的体验感,这些工作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一”,即一手机、一张床、一路暖。
一是“一手机”实行全院通关,患者少费时。患者就医时无需带卡,一部手机实现了门诊全流程的服务。目前,浙大医院门诊挂号智慧预约率达到了90.7%,结算率达到了92%,检查智慧预约率达到了100%。智慧平台统筹了1400个检查项目,分时段、跨院区一键式服务、一键式预约,缩短了90%的等待时间。2020年,浙江省率先推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互认服务,仅我院去年就完成了检验检查互认70684次,居全省首位,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院的重复检查,节约医疗费用。
二是“一张床”高效率统筹床位,患者少负担。打通全院床位管理,平均住院等待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3.5天,年开展日间手术3万余台次,平均住院时间降到4.7天。患者线上自助入院、床边结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减少患者负担。
三是“一路暖”全流程服务,让患者少费心。针对医院停车难,特殊人群行走难,医院设置了多个院内的临时下客点、爱心接驳车、出院接送停靠点;暖心陪诊员不仅在医院的门诊陪诊,还会把患者送到病房;居家护理团队提供了上门护理服务,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近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印发,请问这次修订如何在不增加医院负担情况下,让考核更科学?如何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为保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我们按照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简洁性的原则,结合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等相关指标,引导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合理控制流动负债规模,降低医院运行的潜在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绩效考核工作。一是探索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为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积极总结绩效考核以客观数据评价为基础的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两者有机结合。三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持续推动公立医院发挥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龙头”作用,不断把公立医院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请问各省在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医疗资源的下沉、服务水平上升”,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努力做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能够“近”享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比如,我省东台市学习三明,因地制宜地创造性探索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围绕五个关键词,不断探索创新。
一是强人才。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人才的“县管乡用”“镇村一体化”以及“乡聘村用”,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分配”政策,采取了培养、引进、培训、下沉等“七个一批”的办法,近5年我们省级平台统一招聘了3.89万名人员下基层,同时遴选了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1000人次,下沉基层服务1年及以上的卫生人员达15000人。全省的基层卫生人员占比提高到36%,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48.6%。
二是搭载体。创新建成了200个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53家省社区医院,建成1200个特色科室,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促均衡。我们组织了三甲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20家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全省县医院100%达到了国家推荐标准,76%成为三级医院。
四是优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通过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建设,整合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城市医疗集团10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7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五是靠法治。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让基层体系建设、运行保障等工作有法可依,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共体建设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地方上在优化医共体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构建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我们周口市主要抓了三个关键: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人财物统管,责权利一体。通过县带乡、乡管村,切实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医保政策协同。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建立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机制。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2023年,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2.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9.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对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人才下沉、科室共建、巡诊指导等帮扶制度,强化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医保资金结余分配、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两年来,全市下沉帮扶专家4189人次,建设名医工作室135个,基层医保基金使用提高了2.5个百分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就医。
针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请问具体到试点医院如何落实试点目标和任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委省共建协议和试点方案,推动项目走深走实。
5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府对浙大一院仅医学高峰建设和人才的投入经费就超过了6亿元,这还不包括对基础研究和医疗及科研设备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在医院人员聘用、医工信协同攻关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医院层面紧扣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抓落实,在人、财、物等方面保障配套措施落地生效,极大增强了浙大一院的创新活力。
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一大批临床高水平学科,充分发挥感染科、普通外科、血液病等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开展前沿科技创新,院、校、企协同,聚焦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18个科技联合攻关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转化。5年来,引育基础及临床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312人,打造了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医疗服务体系,患者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既能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公益性和积极性的关系。
维护公益性,要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抓住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窗口期,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科学、精细和规范,使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能够弥补医疗成本、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突出公益性发展方向。
调动积极性,主要从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共同发力,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与薪酬相匹配。持续推进职称改革,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第一线。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表彰好医生好护士,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www.yyjg.net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吉建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请问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措施落地的情况现在是什么样?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近年来,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推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我们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些项目的建设使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度降下来了。我们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全国县级层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000个,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
四是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我们通过开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运行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指标持续改善。
五是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我们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使人尽其才。
六是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唱响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主旋律。
我们在推动以上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示范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11个综合医改重点省份、3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14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
我们知道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患者满意。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改进医疗服务模式?目前我们有哪些比较好的探索,能不能介绍一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我委始终高度重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工作。
一是不断创新理念、服务向前,通过完善预约诊疗制度、畅通转诊渠道,探索预就诊、预住院等方式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二是不断简化流程、创新模式,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次就诊付费一次”等,避免或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并且通过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运用信息化等新技术,为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提供支撑。
目前,全国5500多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达到77.7%;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广至全国24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28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开设了1类新型门诊。各个省份也在积极开展探索,如上海市依托政务外网,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山东省全省实现了门诊诊间结算,床旁出入院办理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达到了230余家。浙江省为方便群众驾车就医,通过“城市大脑”推进智慧停车服务,指导闲置车位错时停车。这些服务模式都更好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否意味着医疗资源的进一步集中?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在分层分级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百姓的吸引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通过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等这些措施,大力提升市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们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超过70%的基层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我们通过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编制保障计划,推动各地落实村医岗位补助和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通过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促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为有需要的病人送医送药上门服务。通过实施基层便民惠民服务10项举措,使群众看病更加便利。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
综合医改重点省份如何加强部门协同,深化改革,共同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殷切期望。作为综合医改重点省,我们突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一是投入保障更加可持续。“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投入年均增长达17.1%。近3年省级新增投入100亿元,包括投入了48.5亿元用于高水平医院建设和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投入25亿元用于公立医院运营保障等。同时,“十四五”期间,各级财政计划投资165亿元,支持省级医疗卫生单位改善就医条件。
二是医保支撑更加有力。推动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2023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99项,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对高水平医院使用创新技术的新项目定价申请开辟绿色通道。
三是人事薪酬制度更具活力。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对卫生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周转池”纳入事业编制。按照公立医院的人员总量核定岗位总量,提高高级岗的比例。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所需薪酬总量单列的办法。
请问人口多的地方如何推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更好地提升市县级医疗服务的能力,满足人民的看病就医需求?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周口作为有1259万人的人口大市,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是我们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我们持续优化市域医疗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一是扩大总量供给。多方筹资,加大投入,改扩建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眼科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结合周口的实际,制定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两年来,全市新增三级医院9所,总数达到17所;全市10所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有7所已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县级公立中医院已经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服务能力,妇幼保健院已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基本标准。其中,40%达到推荐标准。
三是提升大病重病救治能力。聚焦心血管、肿瘤、呼吸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建设心血管、神经、呼吸系统疾病等三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肿瘤医院,40多项原来在省级医院才能开展的重大手术项目,现在市域内就能完成。全市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市内诊疗率比2021年分别提高了1.83、7.34和2.81个百分点,群众不出市就可以看好这些大病重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请问医院如何切实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浙大一院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聚焦临床问题打通医学创新的全链条。我们依托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传染病重症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医院出台了一揽子的创新扶持措施,初步改变了既往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家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极大填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鸿沟,形成了良性循环。年发明专利逐年增长,科技转化项目转化金额逐年增加,在肿瘤的早诊早治、疫苗研发等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药物、试剂、疫苗的国产化,降低了医疗费用,惠及了更多病人。
二是多维度塑人才,激发发展接续动力。落实党管人才任务,统筹各方面资源,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坚持“五湖四海”“引育并重”“人尽其才”,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中先行先试。建立“重医德、破五唯、看特长、一招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近三年来,引进国内外教授、临床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175人,培育137人,逐年夯实医院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为今后有更多的高水平专家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做好服务。
三是强化技术引领,彰显疑难病诊治的硬实力。始终瞄准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难题,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的集中优势,形成了一大批有职业特色的国内外创新技术,如建立了中晚期胰腺癌一体化建设、血液病一体化治疗、重症传染病一体化治疗等技术新体系,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解决了治不了、治不好、活不长的难题,坚持患者为中心,专家围着患者转,让患者少跑路,解决患者的烦心事。我们每年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3.8万人次,减少误诊误治,患者的治愈率大幅提高。
国家层面选择了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请问试点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哪些重难点工作要突破?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2022年,我们选择了14家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通过委省共建,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模板。
一是推进学科创新,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提升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诊疗效果。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紧盯国际医学前沿,在脑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深化医教研产用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国际领先、服务临床的原创性技术。
三是推进服务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等新模式,应用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互联网医疗等新技术,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推进管理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五是推进人才培养,以国际视野招揽优秀人才,加强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锻炼,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的专科人才梯队。
两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试点医院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医院运行效率等普遍好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才、创新、技术、信息等为重点,推动试点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知道,护理服务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密切相关,我想请问国家层面如何改善护理服务这一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2023年我委启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各地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等举措,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在加强临床护理服务方面,各地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占比超90%,住院患者有了自己的责任护士。一些医院同时开展延续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医疗护理问题。在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全国各省份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目前,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患者在家即可获得相应的护理服务。在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方面,北京市、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区通过转型或社会力量举办的护理院、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护理服务等,有效增加了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补齐医疗护理服务短板,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意见,来发挥政策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有效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我们国家很多省份既有地市层面的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也有医院层面的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请问这些试点的示范进展如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近年来,江苏省抢抓国家试点机遇,点块面结合促进全省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共是三个层面:
一是点上突破,推动国家试点医院做优做强。南京鼓楼医院是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抢抓试点契机,强化科技创新,近两年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国自然项目数量显著增加。大力提升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创新开展严重脊柱侧弯矫形等前沿技术,较好满足了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二是块上突围,推动国家示范项目落地见效。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扬州市聚焦补偿机制优化、诊疗能力提升、分级诊疗格局构建,从示范项目开展以来,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所辖县医院全部建成三级医院,城市三甲医院与县域医共体对口协作,实现了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是面上拓展,推动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方面,我们全省面上组织48家医院开展了省级试点,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建湖县人民医院通过控规模、调结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南京市出台一揽子的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聚焦建高峰,在全省范围开展了16家高水平医院和14家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聚焦在数字化转型优服务,建成了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省内检查结果实现了互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了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便民服务。
通过以上举措,全省公立医院疾病诊疗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效率持续提高,群众就医感受进一步改善,全省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1%和95%。
人民群众不仅想看得好病,更想看得更加舒心、更加便捷,请问地方政府想了哪些办法来改善群众的就医感受,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呢?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为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流程,就医更方便。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系列举措,通过开设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上线智慧导航系统、推行诊间支付和病区结算等方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比如,以前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往往需要楼上楼下多次往返,耗时费力,开展病区结算以后,在护士站或病床旁3—5分钟就能完成。
二是送医上门,服务更暖心。积极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到家服务工作,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着力解决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等特殊病人往返就医的烦恼。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市已有182家医疗机构获批开展送医上门服务工作,组建服务团队630个,受益患者2万多人次。
三是降低负担,看病更实惠。积极推进市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实行村卫生室医保门诊统筹结算,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加大集中带量采购力度,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医院是人民群众体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刚才介绍了国家和地方层面改进医疗服务的创新,具体到医院,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改善患者体验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浙大一院在改善医疗患者的体验上做了以下工作,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痛点深入调研、流程再造,提升就医的体验感,这些工作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一”,即一手机、一张床、一路暖。
一是“一手机”实行全院通关,患者少费时。患者就医时无需带卡,一部手机实现了门诊全流程的服务。目前,浙大医院门诊挂号智慧预约率达到了90.7%,结算率达到了92%,检查智慧预约率达到了100%。智慧平台统筹了1400个检查项目,分时段、跨院区一键式服务、一键式预约,缩短了90%的等待时间。2020年,浙江省率先推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互认服务,仅我院去年就完成了检验检查互认70684次,居全省首位,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院的重复检查,节约医疗费用。
二是“一张床”高效率统筹床位,患者少负担。打通全院床位管理,平均住院等待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3.5天,年开展日间手术3万余台次,平均住院时间降到4.7天。患者线上自助入院、床边结算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减少患者负担。
三是“一路暖”全流程服务,让患者少费心。针对医院停车难,特殊人群行走难,医院设置了多个院内的临时下客点、爱心接驳车、出院接送停靠点;暖心陪诊员不仅在医院的门诊陪诊,还会把患者送到病房;居家护理团队提供了上门护理服务,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近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印发,请问这次修订如何在不增加医院负担情况下,让考核更科学?如何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为保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我们按照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简洁性的原则,结合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等相关指标,引导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合理控制流动负债规模,降低医院运行的潜在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绩效考核工作。一是探索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为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积极总结绩效考核以客观数据评价为基础的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两者有机结合。三是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持续推动公立医院发挥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龙头”作用,不断把公立医院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请问各省在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谭颖:
“医疗资源的下沉、服务水平上升”,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努力做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能够“近”享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比如,我省东台市学习三明,因地制宜地创造性探索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围绕五个关键词,不断探索创新。
一是强人才。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人才的“县管乡用”“镇村一体化”以及“乡聘村用”,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分配”政策,采取了培养、引进、培训、下沉等“七个一批”的办法,近5年我们省级平台统一招聘了3.89万名人员下基层,同时遴选了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1000人次,下沉基层服务1年及以上的卫生人员达15000人。全省的基层卫生人员占比提高到36%,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48.6%。
二是搭载体。创新建成了200个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53家省社区医院,建成1200个特色科室,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促均衡。我们组织了三甲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20家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全省县医院100%达到了国家推荐标准,76%成为三级医院。
四是优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通过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建设,整合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城市医疗集团10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7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五是靠法治。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让基层体系建设、运行保障等工作有法可依,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共体建设是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地方上在优化医共体运行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建军: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构建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我们周口市主要抓了三个关键: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组建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人财物统管,责权利一体。通过县带乡、乡管村,切实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医保政策协同。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建立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机制。加入三明采购联盟,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2023年,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到72.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9.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对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人才下沉、科室共建、巡诊指导等帮扶制度,强化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医保资金结余分配、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两年来,全市下沉帮扶专家4189人次,建设名医工作室135个,基层医保基金使用提高了2.5个百分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就医。
针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请问具体到试点医院如何落实试点目标和任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梁廷波: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委省共建协议和试点方案,推动项目走深走实。
5年来,浙江省人民政府对浙大一院仅医学高峰建设和人才的投入经费就超过了6亿元,这还不包括对基础研究和医疗及科研设备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在医院人员聘用、医工信协同攻关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医院层面紧扣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抓落实,在人、财、物等方面保障配套措施落地生效,极大增强了浙大一院的创新活力。
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一大批临床高水平学科,充分发挥感染科、普通外科、血液病等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开展前沿科技创新,院、校、企协同,聚焦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18个科技联合攻关项目,部分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转化。5年来,引育基础及临床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312人,打造了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医疗服务体系,患者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既能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公益性和积极性的关系。
维护公益性,要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抓住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窗口期,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科学、精细和规范,使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能够弥补医疗成本、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突出公益性发展方向。
调动积极性,主要从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共同发力,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与薪酬相匹配。持续推进职称改革,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第一线。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表彰好医生好护士,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