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建设实例】——成都市新津区:实施“八大行动”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4-8-7
点击次数:197
来源:健康四川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现将“四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新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全面提升区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水平。2023年,区内就诊率达9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0%,双向转诊患者共计9700余人次,远程诊疗服务27.2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06%、30.24%,高于区级公立医院6.49%、18.15%的增长水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果明显,基层造血能力不断提高。2024年,为进一步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津将着力推动“3338”医共体模式,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迈入可持续运行新阶段。
一是推进治理体系改革。组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区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双牵头,编办、财政、人社、卫健、医保等多部门参与的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形成高位推进工作机制。
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独立设置具有法人资质的医共体发展中心,承担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技术指导、运行管理等日常工作。
三是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医共体发展中心内设10个医共体职能科室,聘任医疗、运营、信息化等方面专家参与医共体咨询管理,全面推行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等“八统一”管理。
一是健全集约管理机制。强化医共体行政、编制、人员、经费、固定资产、药品耗材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推动医共体管理同标、业务协同、人员下沉。
二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建立医共体8个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资源共用、服务同质。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合理量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医共体发展生态。
一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津英卫生人才”战略,实行科研创新、名医培养、能力提升等3项培育奖励。建立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和花源街道、兴义镇中心卫生院的“2+2”实训基地。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允许同级同类人员编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允许适当调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支持医共体实行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适应的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安排补助经费100万元保障医共体发展中心日常运行,400万元注入“发展资金池”,500万元保障重点专科建设、产儿妇科能力提升等。统筹补助经费6000万元,支持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项目支出、补助补偿在编在岗人员经费等。
一是“数实融合赋能”行动。开展“健康新津·数智大脑” “医共体集成中枢”“健康云”等系列数字健康新基建,实施横向到边打通卫生健康与各部门(单位)数字壁垒,纵向到底支撑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卫生健康业务链条。
二是“区级医院提质”行动。持续加强与城市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协作,加大区域医疗资源规划统筹,区级公立医院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强化专科建设,实现错位发展。
三是“强基提能增效”行动。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团发展机制,承担资源下沉、技术支撑、健康管理和带动提升等职能。探索推进疾病筛查、慢病配药、检验检查、远程问诊、入院办理等健康服务不出村。
四是“医防协同融合”行动。建立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区域重大疫情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推动建设10个专病管理小组,开展疾病筛查、规范治疗、生活干预、跟踪随访的医防融合服务。
五是“网格织牢筑底”行动。落实“23433”(两张清单、三张处方、四师协同、三色管理、三医联动)卫生健康规范化服务,优选1—3个村(社区)开展深化家庭医生和微网格员服务协同试点,探索构建拓展型家庭医生服务,对高龄、失能失智、特殊疾病等人群做到应管尽管。
六是“健康惠民便民”行动。建立住院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心,实行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探索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互通共享和结果互认。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就医“一卡通”建设全域覆盖。
七是“薪酬激励约束”行动。持续深化院长年薪制改革,优化医、护、技、药、管等岗位的薪酬分配方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
八是“清廉医院建设”行动。建立数智化监管平台,对医疗关键指标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关口前移机制,持续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重点监督核心权力和环节。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www.yyjg.net
新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全面提升区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水平。2023年,区内就诊率达9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0%,双向转诊患者共计9700余人次,远程诊疗服务27.2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06%、30.24%,高于区级公立医院6.49%、18.15%的增长水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果明显,基层造血能力不断提高。2024年,为进一步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津将着力推动“3338”医共体模式,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迈入可持续运行新阶段。
深化“三项改革”
建强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推进治理体系改革。组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区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双牵头,编办、财政、人社、卫健、医保等多部门参与的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形成高位推进工作机制。
二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独立设置具有法人资质的医共体发展中心,承担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技术指导、运行管理等日常工作。
三是推进运行机制改革。医共体发展中心内设10个医共体职能科室,聘任医疗、运营、信息化等方面专家参与医共体咨询管理,全面推行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等“八统一”管理。
构建“三大机制”
推动资源整合利用
一是健全集约管理机制。强化医共体行政、编制、人员、经费、固定资产、药品耗材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推动医共体管理同标、业务协同、人员下沉。
二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建立医共体8个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信息互通、资源共用、服务同质。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合理量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医共体发展生态。
落实“三个保障”
加大要素支撑力度
一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津英卫生人才”战略,实行科研创新、名医培养、能力提升等3项培育奖励。建立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和花源街道、兴义镇中心卫生院的“2+2”实训基地。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允许同级同类人员编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允许适当调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支持医共体实行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适应的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安排补助经费100万元保障医共体发展中心日常运行,400万元注入“发展资金池”,500万元保障重点专科建设、产儿妇科能力提升等。统筹补助经费6000万元,支持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项目支出、补助补偿在编在岗人员经费等。
△新津区一卡通就医场景
实施“八大行动”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一是“数实融合赋能”行动。开展“健康新津·数智大脑” “医共体集成中枢”“健康云”等系列数字健康新基建,实施横向到边打通卫生健康与各部门(单位)数字壁垒,纵向到底支撑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卫生健康业务链条。
二是“区级医院提质”行动。持续加强与城市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协作,加大区域医疗资源规划统筹,区级公立医院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强化专科建设,实现错位发展。
三是“强基提能增效”行动。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团发展机制,承担资源下沉、技术支撑、健康管理和带动提升等职能。探索推进疾病筛查、慢病配药、检验检查、远程问诊、入院办理等健康服务不出村。
△新津区慢病管理驾驶舱
四是“医防协同融合”行动。建立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区域重大疫情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推动建设10个专病管理小组,开展疾病筛查、规范治疗、生活干预、跟踪随访的医防融合服务。
五是“网格织牢筑底”行动。落实“23433”(两张清单、三张处方、四师协同、三色管理、三医联动)卫生健康规范化服务,优选1—3个村(社区)开展深化家庭医生和微网格员服务协同试点,探索构建拓展型家庭医生服务,对高龄、失能失智、特殊疾病等人群做到应管尽管。
六是“健康惠民便民”行动。建立住院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心,实行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探索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互通共享和结果互认。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就医“一卡通”建设全域覆盖。
七是“薪酬激励约束”行动。持续深化院长年薪制改革,优化医、护、技、药、管等岗位的薪酬分配方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
八是“清廉医院建设”行动。建立数智化监管平台,对医疗关键指标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关口前移机制,持续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重点监督核心权力和环节。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或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