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经验】富顺县大力实施“健康书记”工程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富顺经验”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5-2-26
点击次数:137
来源:四川省卫健委
富顺县紧抓“县域医药卫生集成创新改革试点”“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契机,积极推进“健康书记”工程走深走实,聚焦“三化三降低”,在“服务结构、服务方法、服务内涵”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97.73%,基层诊疗量占比持续高于7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一、优化服务结构,降低基层就医门槛
二、细化服务方法,降低基层就医负担
一是绘就“一张健康地图”。聚焦解决“健康书记”服务量大、效率低问题,绘制一张重点人群地图,精准标注服务区域“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家庭住址,根据“地图”精准开展上门诊疗服务,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小病不用医、大病医不起”的就医理念,起到“花小钱看小病防大病”作用。同时,实行重点人群减免住院费用自费部分10%诊疗优惠,已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优惠诊疗金额16万余元。2023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实现“双下降”,同比下降4.96%和3.21%,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二是落实“两项健康举措”。在“健康医站”设置“名医驻村工作站”,选派县级医疗机构40名“天府名医”“盐都名医”等每周到村提供两次诊疗服务,已开展名医坐诊服务200余次,受益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资源下沉,建立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县级支援基层重点科室建设,实现“基层享受县级医疗资源”。2023年以来,“健康书记”动员249名群众在乡镇医院接受以往要到县级医院开展的手术,出具“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报告2万余份,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建立“四本诊疗台账”。针对辖区群众建立“义诊、就诊、转诊、回诊”四本工作台账,常态化开展义诊、发现问题就诊、重大问题转诊、康复过程回诊,全过程跟踪,全流程绿色通道,源头落实分级诊疗,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解决农村广大留守老人、儿童群体“看病烦”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义诊168场,转诊800余人次。
三、深化服务内涵,降低基层就医成本
一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健康专员在工作期间掌握村(社区)人口基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等信息,收集群众就医需求及建议意见,及时反馈“健康书记”,由“健康书记”统筹协调家医(村医)和乡镇卫生院解决群众的就医困难,协助办理转诊。构建“书记统领、专员发现、家医(村医)报到、识别干预、及时转诊”服务新模式,统筹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18.5万余人次。二是融入健康教育。借力“健康书记”日常走访、健康管理、诊疗活动等,开展“健康小课堂”,围绕“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充分发挥“健康书记”守门人作用。开展健康教育199场、1.7万人次,为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定制生活习惯”,服务超过4000人次。三是融入重点人群管理。聚焦“一老一小”、孕产妇、慢病、艾滋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将重点人群管理工作融入“健康专员”走访,通过强化疾病筛查早发现、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宣教等措施,不断织牢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保障网。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s://www.yyjg.net
一、优化服务结构,降低基层就医门槛
一是定好服务点。在濒临空白村、城乡结合部、农村群众就医不便偏远地区建设“健康医站”10个,统一设置诊断室、治疗室、康复室等,作为“健康书记”主要服务地点,延伸承载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为群众提供诊疗、康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多种健康服务。二是联通服务线。选派261名乡镇卫生院优秀党员担任村(社区)“健康书记”,作为连接村(社区)委员会与卫生健康工作的纽带,负责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同时,参与村(社区)日常工作,协调村(社区)日常工作与卫生健康服务“双向融合、双向促进、双向提升”,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利用村(社区)集体活动开展健康服务400余场次。三是拓展服务面。聘任106名村(社区)干部担任“健康专员”,由“健康书记”负责指导、培训“健康专业”健康服务能力,构建1名“健康书记”,N名“健康专员”共同服务的“1+N”服务模式,不断延伸健康服务链条,及时解决群众需求。
二、细化服务方法,降低基层就医负担
一是绘就“一张健康地图”。聚焦解决“健康书记”服务量大、效率低问题,绘制一张重点人群地图,精准标注服务区域“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家庭住址,根据“地图”精准开展上门诊疗服务,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小病不用医、大病医不起”的就医理念,起到“花小钱看小病防大病”作用。同时,实行重点人群减免住院费用自费部分10%诊疗优惠,已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优惠诊疗金额16万余元。2023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实现“双下降”,同比下降4.96%和3.21%,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二是落实“两项健康举措”。在“健康医站”设置“名医驻村工作站”,选派县级医疗机构40名“天府名医”“盐都名医”等每周到村提供两次诊疗服务,已开展名医坐诊服务200余次,受益群众4000余人次。推动资源下沉,建立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县级支援基层重点科室建设,实现“基层享受县级医疗资源”。2023年以来,“健康书记”动员249名群众在乡镇医院接受以往要到县级医院开展的手术,出具“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报告2万余份,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建立“四本诊疗台账”。针对辖区群众建立“义诊、就诊、转诊、回诊”四本工作台账,常态化开展义诊、发现问题就诊、重大问题转诊、康复过程回诊,全过程跟踪,全流程绿色通道,源头落实分级诊疗,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解决农村广大留守老人、儿童群体“看病烦”问题。今年以来,已开展义诊168场,转诊800余人次。
三、深化服务内涵,降低基层就医成本
一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健康专员在工作期间掌握村(社区)人口基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等信息,收集群众就医需求及建议意见,及时反馈“健康书记”,由“健康书记”统筹协调家医(村医)和乡镇卫生院解决群众的就医困难,协助办理转诊。构建“书记统领、专员发现、家医(村医)报到、识别干预、及时转诊”服务新模式,统筹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18.5万余人次。二是融入健康教育。借力“健康书记”日常走访、健康管理、诊疗活动等,开展“健康小课堂”,围绕“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充分发挥“健康书记”守门人作用。开展健康教育199场、1.7万人次,为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定制生活习惯”,服务超过4000人次。三是融入重点人群管理。聚焦“一老一小”、孕产妇、慢病、艾滋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将重点人群管理工作融入“健康专员”走访,通过强化疾病筛查早发现、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宣教等措施,不断织牢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保障网。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s://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