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中医类立项指南:以价格规范促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
提交者:
发表时间:2025-4-7
点击次数:78
来源:人民政协报
5个大类,99个项目,几乎覆盖所有诊疗服务……国家医保局近日举办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专项解读活动,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收费问题答记者问。
这是一项被业内称为“里程碑”的价格改革——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改革之后,医院的收入结构会不会发生重大影响?患者付费能不能更加简单明了?
“合并同类项” 丰富服务内容
记者在解读会上获悉,国家医保局已印发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类、中医针法类、中医骨伤类、中医特殊治疗类五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通过整合全国中医诊疗项目、统一收费标准、划定违规行为“红线”,助推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中医针法为例。各地按部位、材质或流派拆分为鼻针、眼针、金针等66项,计价单位有的按“穴位”,有的按“次”,导致收费混乱。指南将中医针法整合为常规针法、特殊针具针法、特殊手法针法、特殊穴位针法4项,颗粒度更大,兼容性更强。
“立项指南不是简单删减项目,而是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优化结构。”张雯强调,各地特色针法(如列入地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靳三针、赤医针等)可纳入“特殊手法针法”统一收费,无需重复申报,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减轻行政成本。
除此之外,指南还将各类拔罐疗法整合为“中医拔罐”单一项目,消除地区间项目数量、内涵及价格差异。同时,新增“仪器针法”项目,支持电热、磁疗等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结合的创新成果转化。
规范价格设置 服务收费更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存在“一地一策”现象。自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连续5年指导各省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始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优先调价范围。指南旨在通过规范价格项目、消除地区差异、优化收费机制,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一头连着医院和患者,要回应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怎么收费合适的问题;一头连着医疗服务的临床技术规范,要考虑医院提供的服务有没有出处、有没有依据、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技术标准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收费合理性问题,指南明确了重复收费、分解收费、串换项目、超标准收费4类禁止性行为。例如,不得同时收取穴位贴敷与普通贴敷费用,不得将灸法拆分为艾条灸、艾柱灸等分别计费,实际开展贴敷疗法不得套用中药封包项目收费,小针刀治疗需按部位而非进刀点收费。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属地化管理,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中医类价格项目存在项目名称不规范、项目内涵有差异、计价单位不统一等问题。”中国医保研究会中医中药专委会主任徐伟伟提到,通过规范价格项目和消除地域差异,中医药服务价格更加透明合理。各地可以依据统一的基准价合理确定实际执行水平,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
“以针灸为例,过去可能涉及四五十项不同的收费项目,而现在只需关注几种常规针法,付费过程变得简单明了。”唐菲介绍道。
国家医保局表示,预计后续还将编制发布10批左右立项指南,做好原有价格项目的规范整合,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s://www.yyjg.net
这是一项被业内称为“里程碑”的价格改革——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改革之后,医院的收入结构会不会发生重大影响?患者付费能不能更加简单明了?
“合并同类项” 丰富服务内容
记者在解读会上获悉,国家医保局已印发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类、中医针法类、中医骨伤类、中医特殊治疗类五批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通过整合全国中医诊疗项目、统一收费标准、划定违规行为“红线”,助推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专班项目组负责人张雯表示,过去各地中医类项目数量差异较大,新的中医立项指南对服务产出相同的项目进行“合并同类项”,虽然数量减少,但能够兼容的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
以中医针法为例。各地按部位、材质或流派拆分为鼻针、眼针、金针等66项,计价单位有的按“穴位”,有的按“次”,导致收费混乱。指南将中医针法整合为常规针法、特殊针具针法、特殊手法针法、特殊穴位针法4项,颗粒度更大,兼容性更强。
“立项指南不是简单删减项目,而是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优化结构。”张雯强调,各地特色针法(如列入地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靳三针、赤医针等)可纳入“特殊手法针法”统一收费,无需重复申报,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减轻行政成本。
除此之外,指南还将各类拔罐疗法整合为“中医拔罐”单一项目,消除地区间项目数量、内涵及价格差异。同时,新增“仪器针法”项目,支持电热、磁疗等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结合的创新成果转化。
规范价格设置 服务收费更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存在“一地一策”现象。自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连续5年指导各省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始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优先调价范围。指南旨在通过规范价格项目、消除地区差异、优化收费机制,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一头连着医院和患者,要回应医院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收费、怎么收费合适的问题;一头连着医疗服务的临床技术规范,要考虑医院提供的服务有没有出处、有没有依据、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技术标准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价格管理技术专班负责人唐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收费合理性问题,指南明确了重复收费、分解收费、串换项目、超标准收费4类禁止性行为。例如,不得同时收取穴位贴敷与普通贴敷费用,不得将灸法拆分为艾条灸、艾柱灸等分别计费,实际开展贴敷疗法不得套用中药封包项目收费,小针刀治疗需按部位而非进刀点收费。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属地化管理,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中医类价格项目存在项目名称不规范、项目内涵有差异、计价单位不统一等问题。”中国医保研究会中医中药专委会主任徐伟伟提到,通过规范价格项目和消除地域差异,中医药服务价格更加透明合理。各地可以依据统一的基准价合理确定实际执行水平,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
“以针灸为例,过去可能涉及四五十项不同的收费项目,而现在只需关注几种常规针法,付费过程变得简单明了。”唐菲介绍道。
国家医保局表示,预计后续还将编制发布10批左右立项指南,做好原有价格项目的规范整合,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是一家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医院人力资源、医院绩效管理等咨询模块为一体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如有咨询需求请拨打热线:027-82444583。
更多资讯请访问 医院绩效咨询 https://www.yyjg.net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