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效益管理在非营利性医院中的策略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2-9-6
点击次数:2398
来源:转载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早在2000年根据国家《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定位于非营利性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财政补偿的覆盖面大而实际得到的补偿量少,只占医院收入的10%左右。虽然国家今年又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资金投入,但仍改变不了医院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状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情况下,非营利性医院不但存在着医患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而且要承受来至合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的竞争压力。非营利性医院不具有营利性,但并不等于非营利性就不能盈利,医院只有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注重经营管理,建立坚实的经济效益基础,才能保障最大的社会效益的实现。为此,非营利性医院如何搞好经济效益管理就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提高医院效益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创收
1.1医院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医院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等综合效益。医院的经济效益是指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医疗效果。在医疗工作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正确理解经济效益,坚持两者的统一。
1.2树立法律法规观念:国家对医院收费项目及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医院必须在法规限定的框架内获取经营收入。一方面不能在患者身上开大处方、滥施检查项目;一方面该收的别少收、别漏收。对放射线、超声、病理等医技科室,建立确实有效的收费、监控机制,一旦发现有脱离财务收费系统的私下交易,必须严肃惩治,坚决杜绝截留医院收入的行为发生。
1.3树立医疗市场竞争观念:医院的经营收入来自于提供的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决定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所占有的份额。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决于采用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首先医院必须培养和引进顶尖的医疗专业人才,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次要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即占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1.4树立科学发展观:医院管理者要善于根据医院的经营实况,找到能较大幅度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点,可能是严重影响医院创收的薄弱环节,通过消除影响因素,促进收入增长;也可能是医院在行业中所占有的某项优势,通过充分发挥优势的潜能,而带动收入的增长;也可能是适合医院发展的需引进的新技术或开发的新项目。
2、实行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
2.1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是国家财政差额拨款的社会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由国家财政拨款,医院管理者可以不必控制成本支出。现在的非营利性医院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独立经济单位,国家差额拨款逐年减少,公费医疗取消、医疗保险启动,且医院收入较低,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价值,造成医院赔本经营,而医院发生的各种支出超过90%需要自己解决。所以非营利性医院实行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2.2成本控制的程序:实施成本预测,制定目标成本,实施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评价。
2.3成本控制重点:医院基础设施建筑工程、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卫生材料和后勤物资采购要成立内部管理机构,科学论证、集体决策,严格在政府相关法规框架内实施,防止虚假支出的发生;院内各部门使用水、电、气等能源消耗按表计量实际发生数;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卫生材料从各部门计算内部奖金收入的基数中扣除;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及时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并从各部门计算奖金收入的基数中扣除;计提的折旧基金专项用于设备更新或大修,不得挪做它用;固定资产报废必须履行严格的申批手续,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变卖价值,要由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估;提完折旧后的固定资产残值处理收入必须返回到医院财务,设立固定资产大修和更新基金专项管理;对院内部各部门,科室实行经济效益核算。成本支出和科室最终绩效工资、奖金直接挂钩,使各部门负责人和具体操作人员都关心成本费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应用电算网络系统手段,使内部控制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支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管理、监督和控制。
3、提升医院资源利用能力
非营利性医院在受外部商品市场的约束,通过对内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配置与组合而对医院获利能力的持续增加与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将产生决定性影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能力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通过职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奠定医院运行能力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提升物力资源利用能力实质上就是医院的总资产及其个各构成要素的周转能力,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利用能力。存货周转率在医院也就是药品和卫生材料的周转率。实践中有的医院将药厂进的药品存放于药品仓库内按每月临床实际使用完的数量支付药厂货款,这种方式下存货周转率是最高的。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首先是不购置无用或不适用的设备。其次是充分发挥使用中设备的作用。第三是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及时调出或处理。
4、在医院内部设立分配激励机制
打破在职职工工资发放中职务和职称的界限,把原来的全额工资制调整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弹性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固定)工资原则上不浮动,活工资与各项政策性补贴、绩效奖金进入工资与工作任务挂钩,在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实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职工的履岗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把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单位的效益及个人的岗位和实际贡献紧密相联。
4.1绩效工资的组成内容:绩效工资由个人绩效工资、科室绩效工资和奖励绩效工资三部份组成。个人绩效工资是体现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特点。按职工的个人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或工人技术等级计入个人工资的部分;科室绩效工资是以科室为核算单位,按比例计入科室收支结余的部分,由效益性绩效和考核性绩效两部分组成。效益性绩效占科室绩效的80% ,是医院对科室进行经济效益考核的结果。考核性绩效占科室绩效的20% ,每月由各职能科室进行考核,月底将考核结果返馈给院部统一进行核算。奖励绩效工资是医院根据年度内职工工作业绩考核而制定的,经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后由院财务部门核发。
4.2绩效工资的考核:绩效工资的考核指标是科室间共性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客观性、可操作性。考核中指标的权重体现出医院管理中的导向性。每项指标由职能部门根据考核指标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考核周期,每月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后提交到院经济管理部门做到及时返馈和改进。实行绩效工资关健要制定适合医院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并确实按考核后的结果兑现工资、实施奖罚。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个人岗位绩效、科室效益绩效和奖励绩效相配合,实现优劳优酬,做到激励和责任对等,增强职工责任心,节能节耗,促进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5、完善医院内会计控制制度
5.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紧迫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改变,传统的内部牵制,互相制约的制度已不能适应非营利性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功能,是非营利性医院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
5.2提升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技术手段:目前非营利性医院经营的外部环境是信息时代,其重要标志是以信息技术为根本推动力的网络经济。因此,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强化网络化管理,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对管理手段的要求。
5.3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学方法实施内部控制: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首先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方针和各项制度;其次是真实准确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医院重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第三是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而管理会计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能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医院管理会计在为医院管理者经营者提供会计控制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时,着眼于医院的未来发展,扩大财务会计的职能、前瞻性地为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制约,可以从医院实际出发,确定会计期间,规划经营目标和责任范围,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采集各种数据,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整理、返馈控制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依据。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