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刘玉秀等)
1 构建科技政策平台, 保障创新
科技政策在科技活动中起着导向及保证作用, 同时也起着协调及激励作用。在构建科技政策平台中, 要注入创新的理念, 以体现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环境,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科技创新的能力。医院要发展, 必须首先建立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科技政策平台。
1.1 牢固树立“科技兴院”的思想, 突出技术创新在制定医院发展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的过程中, 应彰显“科技兴院”的思想。《南京总医院“十一五”期间建设和发展规划》坚持“质量建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总方针, 把制度创新和新军事变革卫勤保障放在重要位置, 谋求自主创新、突出集成创新、立足消化吸收再创新, 力争经过5 年努力, 把医院建设成名列全军前列的创新型医院。
当今医院之间的竞争正聚焦于高新技术、核心技术, 医院的优势也常常体现在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精的技术上。应注意以科研项目为先导, 研究解决临床医疗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临床需求为牵引, 不断引进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疗法应用于临床。综合型医院应将科研重点放在高水平的实用性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等应用性研究上。敏锐的管理者应将政策偏向对医疗高新技术的投入、引进、开发、应用和管理中。为此, 医院已制定《南京总医院诊疗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审批规定》, 并于2008 年开始执行, 该规定明确了报批的程序和要示, 为推行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新技术应用中的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政策支持。
1.2 坚决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鼓励价值体现以往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从规范人的行为、限制人的活动、使人不犯错误等“不应该”的方面为出发点, 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 已不适应当今开放的社会体系。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倡导“以人为本”的模式, 真正激发人的内在创造性。造就一种机制, 使人们认识到只要尽力发挥才能, 就可获得相应价值的最大体现, 否则就要蒙受相应的损失。南京总医院的院训是“厚德、精业、创新、至善”, 医院的精神是“以人为本、科技争先、质量一流、服务至上”,这些都是南京总医院长期以来建院价值观取向的凝结, 是医院文化的历史积淀。综观医院的政策体系, 处处融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1.3 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崇尚绩效优先要引进竞争机制,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医院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 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让制度。扩大单项奖励范围, 提高总体奖励力度, 鼓励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有利于诊疗的一切探索活动。2004 年, 医院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医院科研奖励管理规定》, 经过试行, 2006年进行了修订完善, 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 对学术交流论文获奖、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专著、获得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专利授权、医疗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转让等科研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 并采用颁奖仪式、展板、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在全院宣传展示。2007 年医院用于科研奖励的奖金达180 万元。
1.4 有力促进“开放盘活”的局面, 提倡多元发展建立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 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保持开放是科技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开放就是要扩大和加强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在交流和合作中做到优势互补, 取人所长,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开放式科技体系还必须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 不仅仅靠政府和医院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 还需要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各种形式的资金引入, 对引入外来资金给予政策倾斜, 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资金配套上加大力度。开放式的科技体系、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 必将给科技创新注入不竭的动力。近年来, 我院在政策上建立机制, 积极鼓励院内科研联合, 强力推进与一些著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协作, 目前“医工联合”的科研攻关项目正在进行的就有6 项。医院每年投入200 万元设立院内课题, 对申请获得院外课题的, 相应的院内课题经费留存不收。此外, 医院还对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等产生的费用统一另外支出, 从2004 年起医院对外来科研经费又实施了提成奖励, 这些政策的落实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2 改进科研支撑条件, 推动创新
2.1 改善仪器设备条件, 提高利用率
目前, 很多医院仪器设备重复购买、各自为政、使用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医院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上,资源浪费严重。分散割据小作坊式的实验室所造成的人员、空间、设备浪费, 技术闭塞落后的弊端日益突出。因此, 建立为全院科研项目提供设备、技术、操作平台的中心实验室非常必要。中心实验室的一些大型设备、精密仪器专管共用,既可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又有助于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及仪器设备的保养水平。我院在仪器设备配置上多年沿用“精尖设备领先、常规设备齐全” 的原则, 现医院设备总值4.8 亿元, 较好地保障了临床和科研的需要。2006 年医院对全军临床检验研究所进行了功能优化, 成立了面向全院科研实验开放的中心实验科, 专门辟出2
2.2 对试剂及实验耗材的管理由原封闭式的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买方市场的形成, 试剂及实验耗材完全可做到“货比三家”, 很多医院采用集中采购或者招标采购的形式, 利弊兼有。若条件许可, 可试行零库存管理,采办权也可适度下放, 交由科室甚至项目负责人办理。当然,其中会涉及到行为规范的问题, 如果出现违规行为, 建议按医院的相关制度对违规者给予相应的制裁即可。对于危险品、特殊物品的管理, 如果不宜下放管理, 需集中购置和储存者另当别论。我院以往曾对科研试剂和耗材采用集中式管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 难以满足科研人员的要求, 近年来进行了改革, 实行了科室负责制、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医院财务转帐的管理模式, 避免了现金交易。
2.3 加强医院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
随着计算机、通讯及网络等技术的进步, 科技信息渐趋全球化, 科技信息资源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技信息资源的主体正向电子资源、网上资源转变, 图书馆的功能及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医院图书馆应随之变换角色,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不能仅仅是科技信息资源的储存者, 还应是科技信息的搜集者、筛选者、提供者、指导者, 提供主动服务、专题服务、查新服务、追踪服务等。因此, 建立丰富、通畅、便捷的科技信息平台是医院科研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院图书馆是全军的科技查新站, 不仅面向全院, 还要承担全军科技查新的任务。目前图书馆配备了CHKD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摘要数据库( CBMDisc、CMCC)以及外文摘要数据库(Medline、EMCC) , 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自主研制开发了全院共享的“医学信息网”。医院每年投入200 万元用于书籍、期刊、电子资源的建设。
3 利用社会科研资源, 加速创新
3.1 开展广泛的科技协作
在实践中的确有不少医院通过广泛的合作取得进步: 与医院同行的强强联手, 可集成专家智慧、优势互补; 与研究院所的合作, 可加深研究的深度, 在争取课题资助中获得先机, 在高新仪器的使用上得到帮助, 节约科研经费; 与企业的合作, 可争取风险基金, 促进成果转让。我们不仅要广泛开展国内的科技协作, 还要放眼世界, 寻找机遇, 开展国际性的科技协作, 既可展示我们自己的研究水平, 也可从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院医学影像科、医学工程器材科2006 年分别承担的2 项军区后勤科技计划项目, 都是与地方企业合作进行的; 输血科承担的1 项全军试点建设项目中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也与地方工科大学进行了合作。
3.2 充分利用公共科技资源
我国的科研资源并不丰富, 国家鼓励共享资源。国家各部委已经或正在考虑建立各领域的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平台,着手建立国家开放实验室, 这些对盘活社会资源、提供向社会开放的高层次平台, 进而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科研不能仅限于医院自身的资源, 应带着项目、带着任务走出去, 在社会资源的大背景下开展科研。我院承担的一项“973 计划”子课题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难以完成, 经洽谈派出科研人员到北京的一家国家开放实验室进行研究, 取得超出预想的研究结果。
3.3 推行专项科研任务的“外包”
现代医学研究靠“单兵作战”的做法已成为过去, 必须借助外力推进研究进程, 加速创新的步伐。国外的医学研究常常由“老板”提出研究思路, “手下”制定计划、申请经费, “受雇者”实施研究, 成果归属“老板”, 这对我们是一很好的启示。我们认为, 一些大型研究项目可考虑进行合理拆分, 将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 可考虑技术合作, 成果共享; 也可尝试科研“雇佣”或科研“托管”或“外包”。这样既避免了研究者自身所花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 也避免了“不够专业” 带来的潜在问题,真正提升了研究的水平。我院承担的一项国家“863 计划”新药研究课题, 临床前的药理、毒理研究委托给药科大学的专业人员完成, 既保证了质量, 也缩短了研究周期, 正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进入临床试验。
我院通过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取得明显业绩。近3 年来, 医院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 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全军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临床攻关课题、江苏省重点课题等在内的院外课题151 项, 累计获取经费1 378 万元;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 项, 二等奖12 项, 三等奖33 项; 累计发表中国科技部统计源期刊论文2 525 篇, 其中SCI 论文146 篇, 在2007 年度公布的全国医院机构论文指标排名中,SCI 收录论文排第6 名, 国内论文排第14 名, 国内被引用论文排第7 名, Medline 收录论文排第16 名; 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医学著作53 部; 获国家专科授权13 项, 待授权专利17项。
来源: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