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医院文化
从医护人员待遇看医院文化建设改善方向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3-2-1 点击次数:1943 来源:本站整理

  精神卫生法草案审议过程中,一份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调研报告成为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要依据。这份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共流失医护人员110人,其中转向综合性医院的占63%,转向其他精神专科医院的占13.5%。而且,流失的主要是护理、医疗、医技等专业人员。人员流失主要原因是收入低。目前,该院职工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北京同级综合医院平均水平的六成。调研还显示,北京回龙观医院有1300多名医护人员,5年来共有369人受到躯体伤害,这些伤害90%以上来自病人。
  低收入:每月津贴只有30元
  见到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绍礼的时候,是10月的最后一天,刚好赶上医院给他发10月的工资条。“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你亲眼看看我挣多少钱。”王绍礼把一张工资条递给记者,上面工资明细十分清晰,“实际收入”一栏写着4792元。“我还有1500块钱的奖金,加起来我这个月拿到手的钱是6000多块,可能还赶不上三级综合医院的普通医生。”
  随后,记者在一张记录2007年至2011年该院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的表格上看到,2010年,医院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为57296元,而同期北京市市属医疗机构的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为9.2万元;2011年,医院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涨至70657元(含补发),而同期北京市市属医疗机构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为11.6万元(含补发)。
  卞清涛是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一科主任。临床一科主要收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所以卞清涛的压力非常大。每周四他要出专家门诊,“9块钱的挂号费与其他综合医院没什么差别,但是看病花费的时间却差别很大。”卞清涛说,他接诊的病人,每人诊疗时间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一个多小时。即便中午不休息,一天下来最多看30位病人,而挂号费当中,只有5元是他的“劳务”。
  “精神卫生法也注意到当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水平偏低、一线医务人员收入低的问题,明确提出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这一条对所有从事精神卫生专科的人员来说都是欢欣鼓舞的事情。”王绍礼告诉记者,如果待遇长期偏低,势必会影响这个行业的人才继续培养和人才队伍稳定。
  王绍礼说,精神专科医院患者住院周期长,加之精神障碍的治疗、检查手段少,种种因素都决定了精神专科医院运营的经济收入低。精神专科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由基本工资、政府补贴、奖励、奖金等构成,而后两部分主要靠医院运营创造。医院运营的经济收入低,人员收入自然也就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回龙观医院每年得到的财政补助为8000万元,这是根据上世纪80年代1150人编制给予的补贴。“到现在,医院的职工已经有1300多人,医院也由原来的以慢性康复性精神疾病诊治为主转向科教研全面发展的医院,成立了精神专科疾病研究中心和干预中心等,投入不断增大,还沿用过去的编制补贴肯定不够用。”
  王绍礼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回龙观医院医护人员的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这个标准还是1985年制定的。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人员赴北京回龙观医院调研时,该院院长杨甫德提出建议,增加“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享受特殊岗位津贴”的规定。如今,草案三审稿采纳了这条建议。
  王绍礼说:“津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收入低的现状,但是体现了国家从精神层面对从业者的认可和肯定。只有稳定住这支队伍,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权益。”
  高压力: 越来越多医生选择离开
  因服务对象都是精神障碍患者,有的病人行为不能自控,医务人员要承受被攻击、被伤害的风险。
  “在精神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没挨过病人打的几乎没有。”护理部主任赵丽俊说,这几年,医院评残的医护人员有5人,其中3人被评为7级伤残,1人为8级伤残,1人为9级伤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精神专科医院,每年10%以上的医护人员会受到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攻击。
  如果患者在病房出现外逃、自杀、自伤、打架等行为,医院都会视为责任事故,所以精神科医护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综合医院医生更大。用赵丽俊的话说就是,“上了班就跟上了弦似的”。
  压力一方面来自患者。“患者家属认为,精神科病人收住院之后是不能死的,一旦死了医院必须负全责。” 赵丽俊说,曾经有一位伴发脑血管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医院“噎食”死亡,患者家属不依不饶,非但不让放弃已经实施了4个小时的抢救,而且一把拽住她的衣领,冲着她的脸连啐带骂。“噎食这种现象,我们是竭力避免的,但是这个病人情况非常特殊,本身发生过脑血管意外,加上长期服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造成吞咽功能受损,护士已经给他提供了软食,前期工作很到位,但是还出现了这种意外。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报警求助。”
  另一方面压力来自社会。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波及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各种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医生选择了离开。卞清涛说,很多学生不愿意学精神卫生这个专业。即便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想方设法到综合医院去。赵丽俊说:“我们招聘的护士几乎都是外地大学生,但北京户口解决后两三年,有经验的就跳槽了。”
  卞清涛告诉记者,在有限的收入中,为了稳定队伍,科室采取向一线倾斜的举措,形成院内的激励机制,提升一线医生的成就感。而对护士采取的是“提拔”方法。“一般护士在一线干三五年,医院就聘他们为护士长,以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赵丽俊说。
  王绍礼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精神卫生法中提到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开设精神科门诊,这是件好事。但是我担心专科医院医生的流失,有些人会觉得宁可去综合医院‘喝汤’,也比在你这儿呆着强。”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