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 来自抗战的力量源泉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6-7-14
点击次数:2264
来源:本站整理
“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抗战炮火中诞生的白求恩精神,70多年来成为鼓舞和激励几代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观念在变,白求恩精神在几代人的人道主义实践中,变得更加丰满,成为指引我国数百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力量源泉。
在上世纪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等国际主义战士勇敢地站在正义的一方,抛家舍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提供无私援助,付出了知识、热情、鲜血乃至生命。白求恩精神就是反法西斯战争留给中国医疗卫生界的丰厚遗产。白求恩对生命的极度珍惜和尊重,彰显了医学背后的人文精髓。
诞生于70多年前的白求恩精神,自然带着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色彩,凸显着献身精神。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了战火硝烟,但在抗灾救援、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之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在熠熠闪光。明知有危险,却义无反顾地挺身前行,“白大褂”总是和“绿军装”一起,最早出现在灾区;即使新发传染病疫情会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仍毫无惧色,奋战在一线。他们,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们,续写了新时期白求恩精神的英雄主义华彩乐章。
脱胎于国际主义的白求恩精神,也越过中国国界,辐射着光和热。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中国医疗队万里驰援,以无畏的姿态投身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群体——中国援外医疗队。从1963年中国第一支医疗队派驻阿尔及利亚,中国先后向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万多名医护人员,救治了2亿非洲病人,为当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白求恩当年跨国传递的正能量,正随着援外医疗队的脚步,传播到更多的被苦难和病痛侵袭的角落。
当然,在商品经济大潮袭来时,有关“白求恩精神会不会过时”的疑虑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但就像2006年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儿科医生乔淑萍所说的:“当今社会,大家起码可以努力做到德在人先,利在人后;患者在先,个人在后。”当下的社会大环境与7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白求恩精神的这些智慧内核不会被锈蚀,依然有着强大的道德指引力。即使社会上一些道德失范在滋长,医疗行业逐利倾向模糊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精神,但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依然在推崇和承继着白求恩精神,用切实的行动为“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作现代注脚。
白求恩70多年前说过:“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这些话如今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智者之光,引照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医务人员怀抱职业理想,传承白求恩精神。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