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良医,必修人文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6-11-15
点击次数:1983
来源:本站整理
一个医生要成为良医,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人文学科包含多种方面,其中,“文史哲”为其基础领域。医生一定要留些时间去学习,并广泛涉猎“文史哲”知识,才可能提升人文素养。CFP供图
人文素养对于医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除了医学科技,医生还能给患者什么?医生照护患者的方式还有哪些?患者能从医生身上获得什么?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的主题发言,就这些问题阐述了他的思考和观点。——编 者
医疗的本质是“照护(care)”,不是“服务(service)”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我们人都是有思想、有情义的。作为医生,在行医中更须知晓人文、富于情义。
医患关系不仅是治疗关系,而且还是极为重要的人文关系。患者不仅需要治病,还需要从医生那里得到精神上的尊重、心理上的关怀,即人文关怀的照护,这样才能身心均趋于”well-being”(“身心俱泰”)。医疗的本质是“照护(care)”,不是“服务(service)”。照护和服务在内涵和境界上是截然不同的。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存在主从性的关系,医生要掌握主动,形成导引,才能照护好患者。
医学是科学,医学更是人学。任何时代的医生都应当知道,在当代被视作高端的科学技术,在未来可能会被看做是粗浅甚至可笑的。患者可以从医生那里获取的,既有相对“高端”的医学技术,更需要从医生那里获得治病的信心,以及对生命的达观态度等。所以,医生千万不可以只关注技术问题。医学诞生于人类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蒙昧时期,那时候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所谓“医巫同源”,指的就是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医生主要在精神上对患者施予影响、减轻病痛。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药物、刀械、语言是医生治病的三件法宝。其中,语言和其所代表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所起的作用永远超过50%。
弥补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需要在住培阶段加强人文教育
一个医生要成为良医,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包括医学院校的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然而,现实情况是,在院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的教育是明显不足的。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主要是科技方面的教育,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比例(7.54%)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比例(20%~26%)。而在更需重视医学人文的临床教育阶段,人文课程只有5%。如此,我们培养的医生更多的是在关注技术,而忽视了对人的照护。
当前,在毕业后的医学教育中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把医学人文的内容弥补上去,这是一条可行的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能力,其中人文素养不可或缺。为此,需要在住院医师阶段加强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设一支高品位的人文课程教师队伍;还需要将人文素质培训落实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路径等。
人文修炼可能让治疗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也是医生境界的重要体现
国际上,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权威机构——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医生必须具备六项核心能力,即医学知识、患者照护、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以职业系统为基础的实践。此中包括大量与人文素养有关的内容。国际上所有的医学学会、医学教育学会以及医疗行业协会,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医学中的人文教育与医生的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即人性与教养,是人的精神文化。人文学科包含多种方面,其中,“文史哲”为其基础领域。人的直接经历是有限的,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增加见识,导引乃至改变我们的人生。作为医生,一定要留些时间去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而历史承载着人类的经历和经验。“以史为鉴知兴替”,知晓历史的人,才会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有所了解。作为医生,无论是了解一般的历史,还是医学史,都会让我们对社会规律、疾病规律、医学发展规律、看病的规律有所思考和借鉴,使我们更具有洞察力、领悟力。疾病都有其自然病程,大部分疾病都是自限性的,可以靠时间“治好”的,因此,医生要掌握对疾病干预的分寸和时机,掂量这种干预的作用和效果,适时、适法、适度地进行干预,而不可滥用医学技术。
医学与哲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不可能洞悉万物,也需要有在它之上的统领。“当代人”不可能穷尽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但是患者对医生抱有希望。哪怕医生当前对疾病的规律解释不甚清楚,也必须给患者一个概要的、代表一般规律性的解释。这个时候,哲学就会发生作用。我以为,哲学是人类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就大的规律的总体把握,是“不知而匡知之”。我们不知道细节,但是可以依据有限的事件、亲身的实践与思想的思辨,大致知道事物总的走向与“势”,并且可以假之以理论,即成哲学。中医就是把握了这一点而形成其理论体系。阴阳五行理论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哲学,在认识上注重整体观,治疗上遵循辨证论。这恰恰是人类智慧之道。当科学和医学不能穷尽疾病和生命规律时,就需要哲学思考和把握,藉以探寻生命和健康的规律。
宗教自古与医学结缘甚深。中医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即深受儒、道、佛等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一般民众在就医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与宗教有关的心理效应。医学实践中的宗教因素是在医学不能充分把握和解释、预测病情的情况下,患者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依托和祈求。在产生心理效应的基础上,宗教还可能产生由心理而引发的行为和生理效应。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当代医学远未明了。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当于无形中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一种达观的生命态度。这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也是医生境界的重要体现。
此外,艺术也是人文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有很多无以名状的、非逻辑的感受,需要借艺术加以表达,来“通情达意”。医生至少应当在音乐、绘画摄影、戏剧影视等方面有所爱好,有所感悟。这对于形成医生优雅高尚的情志和启发思维很重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