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区卫生良性运行,使其成为基层群众的看病首选,除了要有良好的政策制度安排,相应的人才建设之外,还应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近期,我们在对20家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发现,社区医务人员诊疗过程的安全性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
消毒过程不到位
妇科、口腔器具的消毒灭菌制度不完善。个别的机构甚至没有制度,个别的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的概念不清楚、不了解。
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有的社区卫生机构器具未清洗干净就放入消毒柜内进行消毒;口腔科的手机应放入蜡封的纸袋内,然后再放进消毒柜,通过纸袋上的变色标记判定是否消毒合格,但是有的社区医护人员不等标记变色就取出使用;用过的蜡封纸袋重复使用,失去了消毒指示合格的作用;有的医护人员先对器具消毒,然后装入袋内,变色标识的作用根本就发挥不了;有的消毒日期已过的器具还在使用。
记录不真实。有的机构对消毒过程不记录,有的没进行消毒,记录本上却写着“已消毒”。
乱用药现象普遍
调查发现,20家社区卫生机构随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他们不向患者宣传“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等基本用药常识,而是对感冒发烧的患者,不问原因就使用抗生素。
有的社区医务人员不知晓卫生部已于2004年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也缺乏合理用药的意识,一种抗生素无效,随意就调整换为另一种药品,而且多选择价格贵、高档的抗生素,如先锋必、奥硝唑、加替沙星等。
机构准入管理要严
我们调查的社区医疗机构中,医疗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一旦造成危害,虽然不可能立即显现,也无法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但是其后果却是很严重的。因此,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应该重视。
我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时,卫生部门应强化社区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要建立规范严格的准入标准,达到要求的才可纳入。应建立淘汰机制,对问题严重、屡次犯错的社区卫生机构要“清理”出社区医疗之外。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要求社区卫生机构强化日常的管理考核,对已纳入的要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随时纠正偏差。(倪 文)
来源:健康报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