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事物,当多种矛盾共存时,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矛盾起着主导作用。管理者只要抓住了具有主导作用的矛盾,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艺术,医疗质量管理也是如此。医疗质量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二个提高,三个重点,四个减少,五个评价。
一个目标: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 医院的发展关键体现在和谐上,如果医院的福利待遇低,完成经济指标的压力大,员工就无法稳定和安心。员工带着情绪上岗怎能有优质服务?又怎能获得患者的满意和放心?也就难以取得社会的信任及政府的好评。使医院持续地和谐发展,就要做到在设备投入、基础建设和业务项目上实现几个相适应,即医院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开展的业务项目及收费标准与当地百姓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对患者的服务方向、态度与政府的期望和法律法规相适应;医院的发展定位及功能要与自身承担的任务相适应。无论哪级哪类医院,如果在谋划全面建设发展和医疗质量指标时,充分把这几个适应列入决策思考之中,就会少出现或不出现盲目的攀比,不良的竞争,也就没有了某些医院出现的债台高筑,职工因缺少福利及压力过大而不和谐,患者因看不起病而叫苦连天的现象。这几个适应应当成为各级医院质量建设的思路和指导原则。
两个提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人才素质 医疗质量是医院全面建设的核心,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的质量建设并没有放在最重要位置,可谓知而未行或知而弱行。
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在人。近年来几乎所有医院的设备都有较大的更新,大医院的设备已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遗憾的是临床医务人员明显地出现重设备轻临床思维、轻临床观察和重技术轻服务的现象。有人将医疗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是疾病痊愈,患者家属满意;二级是疾病痊愈,患者家属不满意(或疾病未痊愈,患者家属满意);三级是疾病未愈,患者家属不满意。由此可见,设备并非将医疗质量提高到令患者满意程度的决定因素,只有提高人才的素质才能保障质量的提升。即使西方欧美医院设备先进的国家,仍然不能忽视临床人才的培养。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对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住院医师培训仍需要3~7年。每月都要进行指导老师的评估,每月考核评估的时间在3~6小时。英国、法国、德国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与美国大致相同,也相当严格。相比之下,我们的许多医院显然存在差距,对临床医生强调实用要求的多,培训的少。特别是毕业获学位后的培训更少,误认为有了学位就是人才,就自然有临床能力。在医院管理中,普遍关心制度建设,特别强调处罚力度,但是仅满足在处罚层面,是低层次管理,必须配合有效的培训教育。实际上,质量是干出来的,而非惩罚出来的。医疗质量的提升,既需要医生的知识,又需要把知识变成实际能力,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持续不断地再教育,以及在实践中的培养,但并非决定作用,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干好工作的愿望。
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强调管理要“管、教、养、卫”四者并举。管即适当地约束,也就是制度的作用;教即教育、教化,通过实践带教和表率作用去影响,当前这一点显然被忽略了;养即培养,主要是实践中的培养,加上不断更新观念,扩大学术影响;卫即关心其成长,对福利生活及事业成长给予关心。这四者对提升医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三个重点:手术安全,合理用药,控制感染 无论是医疗风险,医疗不良事件及各种类型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如并发症、后遗症等都集中表现在这三个重要临床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患者的安全虽然涉及许多复杂因素,但是只要抓住了这三个关键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当然,要保证手术的安全,既需要严格的制度、诊断的正确性、手术方案的科学性,又需要医生的责任心和对操作技巧掌握的程度,而这些要经过培养实践才能实现。没有严格的老带新三级检诊、准入制度作保证,手术安全也只能是理想。
合理用药不是一句空话,其中有许多具体内容。首先,医院要有规范的用药方案,有制度、有措施,同时需要医院领导在指导思想上端正态度。其次,在经费收入的控制方面有严格合格的药技比,在奖金分配方面要有正确的导向。
有效控制感染又与合理用药、洁净合理的手术流程有密切的联系,用药合理、院内感染率下降,控制了感染平均住院的缩短,效率提高,同时患者康复安全、并发症减少。由此可见,三者密切相关,互为一体。
四个减少:减少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医疗风险、减少投诉 这四个减少集中体现了患者的利益,是评价医疗质量的关键要素。
实践证明并发症虽然有某些不可预见性,但是人人提高认识,落实制度,掌握规律,从把握方法入手,多数可以预防。减少了并发症,确保了患者安全,不良事件、各种类型的风险也就不会发生,投诉自然就没有了,医患和谐才能实现。目前各级医院都在为不断增多的医患纠纷而感到困惑,如果实现了三个减少,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就会赢得患者的信任,纠纷自然就会随之减少。
五个评价: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评价、人大政协评价、患者评价、医院员工评价、社会舆论评价 尽管许多管理专家长期苦心研究评价医院质量建设的方法措施,设计了许多指标和检测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反映质量实际,主张用计分的方法将质量分为千分值、百分值,各种数量指标、经济指标、科研指标都想纳入其中。但是,某些医院经过这些复杂的计分评价分析,各项指标的数据提示医院质量优异、成绩卓著,但社会患者对医院仍然不信任、不放心。医院是社会的公益事业,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患者对医院的感受和评价是最真实的,各种检查评价指标,不能完全代替社会的感受。比如医院认为大楼高了,设备现代化了,是医院发展进步的表现,但患者看病不方便了,看不起病了。这显然说明其中有不和谐的成分。因此,作为医院领导者或管理专家,不必总想用数据、指标决定一切。数据虽然是评价质量优劣的重要部分,但是仅有此是不够的。既然医院是为社会百姓服务的,就应当把评价医院优劣的权力交给社会,交给百姓。
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有监督管理职能,主管部门认可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全面工作和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人大、政协代表着民意,反映着人民的呼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有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医院质量、服务态度、医疗水平,都可以通过患者的感受反映出来,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整体水平的试金石。
医院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冷暖寒凉,员工感同身受,所以员工的评价直接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只有员工的满意和谐才可能有患者的满意放心。
社会舆论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没有或较少的负面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社会信任度和美誉度,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