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医管智库MEDICAL TUBE

首页>医管智库>业务管理
临床医学:肿瘤三级预防观浅析大肠癌预防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0-10-15 点击次数:2747 来源:本站整理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且以 4%的年增长率迅速上升,在部分大城市已跃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大肠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 13 万~16 万人, 死亡人数约 6 万~9 万人。 根据全国 12 个县市登记,大肠癌的死亡率已居第 4 位~5 位,从发病率看,20 世纪 90 年代与 70 年代相比,城市上升了 31.95%,农村 8.51% [1]。尽管大肠癌的治疗手段有很大进展,但多年来晚期大肠癌的 5 a 生存率并无多大改观,因此,大肠癌预防的意义越显重要。 如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癌变为模型,大肠癌的自然史可长达 10 a~35 a。 这就为大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 本文据肿瘤三级预防观念浅析大肠癌的预防。
1 一级预防
1.1 饮食干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在西欧及美国等大肠癌高发区,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中国及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较低,但移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活在美国的华侨、 日侨大肠癌发病率却明显升高,与当地人相近,这与移民的饮食西化密切相关。我国传统饮食以粮食蔬菜为主,肉食为辅,这样的饮食结构沿袭了千百年,在老百姓中也素有“粗茶淡饭体安康,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 因此预防大肠癌可参考以下饮食建议:1.1.1 减少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摄入 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 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 3- 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所以日常饮食应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如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子油等)限制于每人每日 20 g~30 g 左右(约合 2~3汤匙);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包括烹调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 不吃或少吃油炸、油煎的食品。1.1.2 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 众多的证据表明,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食物中的纤维一般不被人体吸收,但其可以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致癌物的浓度,纤维素还可使肠蠕动加快,缩短粪便通过大肠时间,从而减少肠内的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有研究显示:芬兰人饮食中脂肪比例与美国人相当, 但大肠癌在芬兰的发病率却只有美国的 1/3。 原因在于芬兰人还同时食用大量纯谷物高纤维食物,这一点和美国人大不相同。 针对这一点,肿瘤预防专家建议:每日补充膳食纤维 30 g;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在保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1.1.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诸多的科学研究均表明,维生素 A、β- 胡萝卜素、维生素 C、维生素 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因此日常饮食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油菜、柿子椒、番茄、苦瓜、橙子、柑橘、西瓜、草莓等,用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瘦肉、海产品等,补充维生素 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此外饮食习惯应注意食物要多样化,要讲究天然与新鲜,不吃霉变、烟熏、烘烤、腌制、过烫的食物,饮酒要适量,不饮用烈性酒,不饮用浓咖啡和浓茶,适量选用目前被认为有潜在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洋葱、大蒜、猕猴桃、芦笋等。1.2 改变生活习惯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及体力活动过少均是大肠癌论文格式的危险因素。吸烟和酒精均为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因此, 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不吸烟,减少酒精摄入量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1.3 化学预防 美国一项以医生为志愿者的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不但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还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每月服用 10 次~15 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 40%~50%。 但考虑到阿司匹林的黏膜损害及出血影响,其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4 治疗癌前病变 目前已确知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大肠腺瘤性息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 Gardner 综合征,大肠血吸虫性肉芽肿等疾病。 通常,癌前病变存在时间越久,癌变几率越高。 因此,通过人群健康教育,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息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疾病,阻断其向大肠癌的演变过程,成为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2 二级预防
肿瘤的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有资料显示,早期大肠癌术后 5 a 存活率最高的报告为 97%,而晚期大肠癌则不到 10%,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浸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 10 a~15 a 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 普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大肠癌普查主张在 40 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目前普查一般先行粪便潜血试验 2 次,反应阳性者则进一步接受大肠精密检查,包括全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 线摄影检查。 另外还应重视肛门指诊,我国的直肠癌 70%发生于中下段,距肛缘不足 8 cm 的癌肿直肠指检完全可触及[2]。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大肠癌,也可发现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使之得以及时治疗,以防癌变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查筛检既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通过对嘉善县的研究建立的大肠癌筛检优化方案已被推广使用,即≥40 岁,具有以下一项者可为高危对象: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本人有癌病史或肠息肉史;同时具有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和近亲属死亡)和慢性阑尾炎史[1]。 对高危对象做肠镜检查,阳性者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每年复查一次粪便隐血实验。
3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 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教会患者自我护理人工肛门,满足自尊的需求及回归社会。晚期患者注意按三级阶梯止痛方案控制疼痛。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三级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整体素质, 真正做到 “规范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还可能继续升高,因此提高全民对大肠癌的防范意识迫在眉睫。而大肠癌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并能做到早期论文格式诊断。 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和普及大肠癌的基本知识,加强自我保健和预防意识。为早期发现大肠癌患者,应对可疑病人进行常规筛查,积极认真对待各项基本检查手段,以免漏诊、误诊。 对于确诊的病人,应争取根治性手术,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改善其生命质量。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大肠癌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大肠癌的监测,使其危害性降至最低。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