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做好医疗设备管理,是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医院影像科是医院重点投资的科室,也是医疗设备最集中的科室。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选购、安装、验收、培训、操作、使用、维护、修理、资产管理等过程进行讨论,探讨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购进的医疗设备发挥较高的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技快速发展,医院建设的步伐加快。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除了医护人员具有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外,同时也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做好医疗设备管理,是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投资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如何让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是关键,主要体现在选购、订购、验收、培训、操作、使用、资产管理等环节。以我院为例:我院是连云港市东海县最大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影像科自1990年起相继增添了全身西门子CT两台、DSA、岛津MR I、CR、东芝数字化DR胃肠机等大型医疗设备,通过科学化管理,使影像科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1 选购、安装、验收
科学地、合理地投资决策可以拯救一个医院,给医院带来可见的经济效益,使医院沿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影像科引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是医院重点投资的科室,选购好医疗设备必须坚持实用和经济原则,要有利于医院长期发展的计划; 有利于临床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影像科要做好医院领导和设备科的参谋和助手。
1. 1 选购 做好添置和更新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评估报告,提出设备引进的技术实施报告,推荐质量好、正式投产的新产品;综合评价、综合布局、力求科学性,避免判断上的失误而造成资金浪费;掌握购机的时机,防止错购、重购,价格要合理,售后服务要优良;选择好购置设备的环境,水电配备,配件供给,维修迅速等最佳保障条件。
1. 2 安装 安装前影像科技术人员要配合设备科做好器材开箱检验,逐一清点核对并做好注册登记;安装中要密切配合做好一切辅助工作,记录好安装关键部位和调试安装的一切辅助工作,记录好安装的关键部位的调试的一切数据;询问一切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及常规处理方法,如果发现安装配件锈斑、破损、缺少要及时向厂商提出。
1. 3 验收 安装调试结束后,影像科要会合厂商按调试说明书进行逐项验收。在验收时,严格履行购买合同,要做到严格外视检查、数量检查和调试检测检查等。参加医疗设备验收的人员包括使用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工程人员,做到各负其责。试运转检查病员直至正常开机,所有的调试数据、验收报告、配件清单整理后,须由各方签字归档,由设备科保管。
2 培训、操作、使用
2. 1 培训 医疗设备除自身的质量外,使用率还受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使用环境、保养、维修等因素的影响。设备引进后,必须对该设备使用负责人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仪器日常保养维修,以保证仪器安全稳定的运行。在选购大型医疗设备实施的同时要同步组建由影像科诊断医师、技术人员、护士、维修工程师等人员组成的班子,并进行岗前培训。要挑选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优秀人员进入班子。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由具备技师职称资格,思想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来担任,同时要配备精良的维修人员和兼职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要有独立的判断故障能力和良好的维修水平,能抢时间、争速度、迅速排除突发故障,始终保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 2 操作和使用 大型医疗设备安装运转正常后要及时投入使用,不要搁置,以便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使用率以每月不低于120 h,设备的完好率以每年每台不低于300工作日为好。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大型医疗设备必须实行定人操作使用、定人专职保养、定期检测维修,只有坚持“二严三定”制度,才能操作使用好大型医疗设备,以保证临床诊断的需要,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最大效能,减少资产的浪费,改变“科室所有制”格局,在不影响本科室使用的情况下,其他科室可完全借用,使其物尽其用。这样,既保证医疗又创造经济效益。
3 维护和修理
设备定期维护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保修期间,应按合同所订的条款,要求厂家进行定期参数检测、机械部分润滑、管道冲洗等工作。操作者也应定时对仪器进行自检,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保养,确保仪器正常运转。设备维修部门在接到科室的报修后,应及时赶赴现场。维修人员应详细询问故障发生的现象和原因,并认真登记,以便给维修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维修过程中,做好检修登记。找到故障源后,及时修复或更换。
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安装、验收、培训、操作、使用阶段的延续,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我院从创二甲医院以来,放射科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开始步人正轨,经十几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 1 管理制度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账、物、卡,一式两份(设备科一份,放射科一份) ,同时实行电脑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每年对全院的账、卡、物核对一次。
4. 2 设备效益分析 每月做好设备的单台效益分析工作,每月要将仪器设备使用的患者数、时间、收入、支出、机器运转等情况上报设备科,然后用电脑进行效益分析、对比,报院领导参考;通过效益分析,加强了对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和保养;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
4. 3 医疗设备的报废 可随时申报。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几经维修、不好、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必须经维修专业人员鉴定,认定没有维修和使用价值的才同意申请报废,经主管设备科科长(1000元以上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4. 4 设备的档案管理 归档的材料包括从申请购买设备到验收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和设备的随机资料。主要包括:可行性论证表、申请表、招投标事宜、谈判记录、标书或合同、装箱清单、验收安装报告、随机资料以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相关材料等。归档文件按照国家一级档案单位的建档要求,对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包括:收集资料;分类:按设备的性能进行分类;编码:编码在分类的基础上主要的要考虑到计算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要求;整理、装订;归档等五个步骤。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利于管理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处理一些履行合同中未尽的事宜,方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查找说明书解决操作上和维修上的难题。如我院购买的数字胃肠机, 2006年12月5日出现的一次故障,维修工程人员依据档案资料和经验查出故障为控制台一个10 V200 A调节器坏,更换需2 000元人民币,工程人员自己想办法,根据资料的要求,仅仅花费60元人民币买了配件就排除了故障,短时间内让机器运转正常,为临床工作赢得了时间,为医院节约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影像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上四个环节是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精、新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更为突出。现实要求医院从上到下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