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患者接受的治疗大部分为传统路径,即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自今年我国出台新医改方案后,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我院对于临床路径也开始了自主探索,进行临床路径的研究。
一、推行临床路径的意义
(一)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临床路径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该模式将列出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的进度表。
(二)推行临床路径可准确地界定标准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支付医疗费用;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费用。规范诊疗护理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方案的治疗护理照顾;培养护士的自律性,加强医护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通过变异分析,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保险机构的支持,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临床路径的管理
医院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第一级管理,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医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审核临床路径和临床路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第二级管理,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职责是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第三级管理,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科室主任、医疗和护理技术骨干对临床路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和整理,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实施小组内设立一个个案管理员。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情况,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三、临床路径的选择
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专业特点,结合专业范围内的疾病发生情况,可以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范围内确定本专业能够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以现代医疗技术能够达到诊断明确、疗效确切、极少发生并发症(病)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到护理技术水平,如整体护理的开展情况; 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的情况; 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能力以及对预防结果的理解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选择付费者的承受能力可及的、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易于与患者沟通协调的病种。
四、临床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1. 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内地医疗机构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自2009年以来,我医院相继开展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医疗质量方面的竞争。实施临床路径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及评估标准。
2. 现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在同类疾病的治疗上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医生的医疗行为甚至被医药代表牵着鼻子走。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减少乃至避免误诊、误治。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手术病人住院3天手术率增加,使医院的病床周转率和利用率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因病施治,同时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医院有效地遏制了“大处方、乱检查、开单提成”等不规范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对于患者来说,通过了解住院中的治疗计划,可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减少入院后的不安感;并且提高患者的自身管理意识,使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增加患者同医务人员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由于可以大致预计出院时间,因此患者可以对费用进行预测。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