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急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4-2-13
点击次数:1876
来源:本站整理
可以说,2013年抗击H7N9禽流感应急事件,给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转变医院常态化管理模式的契机。
认识危机比识别危机难
预测不足、预案滞后,对危机应急处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4月3日被确定为苏州市H7N9禽流感防治定点医院。从收治第一位病患开始,我们就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进行部署,集中力量救治患者,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诊断时间不够及时,确诊标准不够成熟,治疗第一时间滞后。其二,诊疗模式应对有缺陷。如何认识新疾病应对新疾病值得研究。
处理危机需多管齐下
人力资源集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次苏大附一院从四个科室抽调骨干医生11名,护士23名,形成感染科加强型ICU,这些医护人员大部分历经了2003年抗击SARS,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与此同时投入1200多万元专项经费,补充应急诊疗设备30余件套。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在感染病科设立定点收治病房,整合一切力量,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每天归纳、总结、上报患者的病情,诊疗小组定期会诊,讨论诊疗方案,尽最大可能抢救患者,切实做好防控救治工作。
克服几个惯性
克服病危惯性,优化诊疗规范。病情重危是大部分禽流感病人的共性,尤其是送至定点医院的病人,其中大部分是从其他一、二级医院转诊而来。而病情变化无常是另一特点,抓住病情变化的细节特征及其成因是治疗H7N9禽流感病患关键。
克服应急惯性,向规范诊疗前行。虽然这次H7N9禽流感是一次突发事件,但是从纵向上看,SARS、甲型H1N1、H5N1到如今的H7N9,传染病肆虐从未止步。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仅将其看做是突发事件,用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处理,而是要将“临时”转化为长效机制。
克服心理惯性,提高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新疾病的认识有个过程,包括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每一次的治疗过程都是一次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总结的过程,床位医生护士的操作心得尤其值得总结。医技、后勤的保障也要突破常规,许多检查从定期变成加急,从以天计算变成以小时计算,这对医护人员的快速应变能力是一项重大的考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要克服心理上的惯性,提高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