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后再致电距离最近的医院出车”的广州急救模式是否合理?社区医院能否纳入急救医疗体系?在昨日的听证会上,除了讨论听证会的两个“规定题目”之外,不少参与听证会的代表还将讨论的范围延伸到了目前的急救制度上。
代表质疑急救医疗“广州模式”
据了解,广州的急救医疗模式是依托型,120中心只负责调度,在接到求救电话后致电距离最近的医院出车。而“上海模式”则是设置专门的急救中心,所有车辆由急救中心派出。在昨日的听证会上,有陈述人对急救医疗的“广州模式”提出了质疑。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前副主任、市人大代表苏晋中提出:目前,广州的医生既要承担门诊的任务,也要承担门诊急救的任务,这使得救护车出车时间受到影响,卫生主管部门是否考虑过设置专职的急救医护人员?
对此,市卫生局代表坦言,广州目前的急救体系有利有弊。利在于,以多家医院为依托,可利用大量医疗资源,处理紧急情况占优势;弊在于,急救中心没有一支专职队伍,各医疗机构所配备的急救人员也不一定是最优质的。但她表示,在发展方向上,广州急救体系正向专业化、专职队伍的方向努力。“这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财政若能养得起这样一支队伍,那么急救队伍可以像消防队伍一样,每天从上班开始就在救护车待命。否则,医生既要做好临床、急诊等工作,又要在短时间内出车,实在是难为他们。”也正因如此,条例草案中也未限定急救出车时间。
社区医院纳入急救体系暂不合适
陈述人陈安薇指出,目前社区医院没有进入急救医疗网络,如果能让遍布各处的社区医院承担急救任务,则可提高急救的时效性。对此,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目前还未考虑过将社区医疗机构纳入急救医疗体系。根据规定,只有达到急救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的医院,才能进入急救医疗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但目前看来,社区医院的技术条件、设施条件等依旧薄弱,市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普遍不高,现在将其纳入急救体系是不合适的。“将来,待城市两级医疗体系完善后,再将社区医院纳入急救体系中,才是有需要而且有可能的。”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