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网

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页>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让患者感受大医院的温度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4-9-9 点击次数:1336 来源:本站整理

 9月5日,在第一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之医改圆桌论坛上,来自全国近20家知名大型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围绕如何释放优质医疗资源,体现公益性;如何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破解“看病繁”;如何为公立医院创造科学规范的运行环境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说到关切处,很多管理者主动“抢”过话筒,推心置腹地和与会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困惑,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释放优质资源
  政府要主导,自己更要把戏唱好
  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得到的投入虽然比过去大幅增加,仍然未完全扭转医生和患者向上走的趋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大型公立医院该如何行动?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王虹在抛出这个问题后,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重塑就诊流程是基础,建立医保对接是保障。不仅要拓宽区域协同发展渠道,依托医联体层层帮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还要解放思想、破墙搭桥,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辐射作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书记李远斌认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层医院底子较薄,医务人员业务能力较弱的基本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病人的多寡仍然决定着医院收入的多少,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动力不足。医疗收费价格与医保支付比例在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也造成病人倾向于选择大医院。由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流程不畅、医保支付、患者信任度等问题,导致双向转诊中的“下转”遭遇瓶颈。同时,分级诊疗体系尚缺乏监督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目前仍主要依靠各级医疗机构的自觉自愿。
  面对这些难题,多位医院管理者认为,通过对口支援等手段,尽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关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吴汉森说,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地市级医院,南方医院主要通过专科合作,给予学科建设、科室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对县级医院则主要针对科室具体项目进行帮扶,首先帮基层把人才培养起来。
  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认为,目前,有些基层医院面临转型,一些地方要新建肿瘤医院,要把这些医院帮扶起来,大型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人才培训、科研合作等方法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把学科和科室体系建立起来。
  “要释放优质医疗资源,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优质医疗资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认为,优质医疗资源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大医院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是相对的。帮扶、支援、合作的关键是要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因此,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应有多种途径,除了深入基层,利用信息化、网络等手段之外,还应把基层的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请上来,不仅培养出优秀的医务人员,也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医院管理者。
  大医院帮扶基层是一项长期工作,总会牵扯到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大医院该不该获得一定比例的经济收入?上海曙光医院副书记姚政认为,大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基层,都没有特别看重经济收入,这正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大医院看重的是品牌的输出、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输血和造血的能力。”(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破解“看病繁”
  让患者放心,也要让患者不闹心
  大量患者涌入大医院,不仅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突显了在大医院“看病繁”的就医感受。对此,与会的医院管理者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到大医院看病放心也闹心。放心的是技术,闹心的是繁琐的就医流程。解决“看病繁”,根本在于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大医院并不是无所作为。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英辉认为,开展新的技术,受益的只是少数患者,但流程的整合,受益的则是广大患者。为此,在心血管疾病抢救方面,该院通过改造流程,使救护车可以直接开到导管室门口,实行心血管疾病的门急诊、检查、住院一体化服务,将每个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缩短到60分钟。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杰介绍,在新大楼设计之初,该院就发动全体职工集思广益,结合自身感受,提出优化流程的建议。新大楼建成后,通过在检验中心和卫生间之间设立递送尿样的专用通道,引入自动发药机等设备,变患者等药为药等患者,增加网上、银医卡、电话等自助挂号办法等,从细节上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到北京协和医院看病,患者是冲着医疗质量来的。陈杰说,北京协和医院通过提高经济收入等办法,鼓励大医生尽量开展疑难手术,确保既培养年轻医生又对患者负责。医院还开设了多个多学科会诊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由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学科的专家为一名患者会诊,尽可能地节省这类患者的治疗时间。
  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认为,要解决“看病繁”,大医院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就医环境。同时,还要花好医院的每一分钱,尽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赵越认为,要解决大医院不堪重负的问题,关键是做好流程再造。为此,医院在十年前就建立起缺陷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从多方面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汇总了近700条的内部改造意见,从而建立起了一整套医院内部处理纠纷、投诉的管理办法,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条医院的生命线。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周典说,该院通过信息共享、互通的方式缓解病人的“看病繁”。去年,该院与多家县级医院建立起远程医疗管理中心,通过信息对接,由基层医院采集病史和病例,再由该院医生审核,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患者。
  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孟威宏则提出,要破解“看病繁”,需要从政府、政策层面作出调整。出现“看病繁”问题,不仅是大医院的责任,更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要让看病不难、不繁,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这就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同时,各级政府也要放弃固有的效益观念,回归公益理念。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每年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一大步
  讨论中,多位医院管理者指出,当前医改面临的很多深层次问题,不是通过大型公立医院自身努力就可以解决的,要为公立医院创造一个科学、规范的运行环境,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认为,大型公立医院是三级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引擎,是医院集团化的龙头。然而,大型公立医院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惑,比如事业单位的属性与归属,事业单位分级管理的体制,分级人事管理的差异性,市场竞争的非市场运行模式,公益性与盈利的矛盾,以及政府补偿是投供方还是投需方的矛盾。
  郭启勇建议,政府应该尽快实现公立医院的企业化管理,取消分级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开放医疗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公益单位盈利运行,在投需方的同时,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用市场竞争的办法,而不是用投供方的办法,来解决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认为,公立医院的外部发展环境,涉及医疗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变、多点执业政策的理顺、去行政化的实施等多个方面。当前,医改已步入深水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如果不调整,很多症结都无法解开。在这方面,各地政府应该学习上海的做法,每年一小改,十年之后的今天就积累成一大步。
  伍冀湘还强调,必须建立起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被各国推崇的台湾地区“健保”机制就是谈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打”出来的,如果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医疗机构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参与谈判,医保制度将缺乏公平性。
  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罗娅红、沈阳市中心医院院长曾宪东也认为,在医保收入日益成为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只有医保政策合理调整和完善,公立医院才能科学、有序发展。
  对于医务人员普遍关心的多点执业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正赤认为,在目前大型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忙于接诊大量病人,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第一责任人难以界定的情况下,通过多点执业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辐射必须慎重。同时,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动力。不同类别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如何实现多点执业也需要政策的分类指导。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多点执业,医生不需向受聘医院申请,就可以外出执业。伍冀湘认为,如果多点执业的医生牺牲休息时间去外面执业,医院自然是允许的。如果在平常工作日,医生连招呼也不打就出去了,从医院内部管理角度来讲,应该是不被允许的。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赞 收藏

当前输入字数0个,您还可继续输入140

扫一扫

关闭

1请填写注册信息

2注册成功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医院经营管理网使用条款  和  隐私条款

关闭

看不清?换一张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