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收入到底是偏高还是偏低?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但就在不久前,由本报发起的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生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只有129票,占9.5%;认为医生收入水平不能体现医疗行业特点的有1057票,占78%。这说明,大多数人认为现行的工资待遇并不能充分体现医生的价值。
“我不否认有个别医生的确是高收入人群,但绝大部分医生的收入并不高。”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曾爆料说,住院医师刚毕业的前三年,工资加上夜班费,收入在2500元~2800元之间,没有额外收入,这个收入对于一个在顶级医科大学就读了七八年的毕业生来说是明显偏低的,这也是导致医院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国际上,医生收入通常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7倍。即使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医生也收入不菲。由丁香园发起、20834名从业者参与的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医生平均年收入为67516元,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医生平均年收入分别为56318元和49347元;88.4%的医生对自己的收入表示不满意。
从工作量来看,2014年全国的就诊人次已达到78亿人次,而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仅2.0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仅2.05人,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与薪酬水平不成比例。“活多钱少”是医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由于医生的待遇低,一系列尴尬现象也由此产生,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和就医质量。如今,负荷大、收入低,已经让医学专业越来越难以吸引到最好的生源;基层医院人才短缺,也由于待遇低,不仅对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也导致优质人才沉不下去。
也有人认为,虽然医生工资收入看起来不高,但却能拿到不少灰色收入,不应该再提高他们的收入了。但如果真正体现医生技术劳务价值的阳光收入不提高,而让医生通过依靠药品和检查提成来弥补收入的不足,必然会对医务人员形成错误的激励,滋生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现象,不断推高医疗费用,甚至还会对患者构成医疗伤害。通过合理提高医生技术劳务价值,让医生收入断绝对“药”“检查”的依赖,应该说是杜绝上述现象的一种制度选择。
当然,在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的同时,必须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收入,遏制获取灰色收入的医疗腐败行为。为此,不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行业层面,都已出台不少的政策措施。比如,深化医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降低虚高药价;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要求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等。而关键是,要让这些好的改革路径和制度从纸上走进现实,才能给医生的阳光收入营造一个好的土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的收入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对生命的尊重程度。一个能让人们以生命相托的人群,理应可以通过技术服务获得较高的收入。为此,尽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应该成为社会共识。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加大政府投入,是提高医务人员收入的两条主要渠道。而首先应从提高体现劳动含金量的“人工服务”价格入手,比如挂号费、手术费、咨询费、护理费等,让医务人员光明正大地获取有尊严的合理收入。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当医生,乐于投身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而患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