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始股市实施熔断机制,当股指波动达到规定幅度时,交易所将暂停交易控制风险。虽然熔断机制仅仅实施了4个交易日就被暂停,但“熔断”成为全民热议和调侃的话题。
“医院门诊也应加入熔断,当候诊病人超过正常5%的时候,暂时熔断停诊半个小时,医生上个厕所,喝杯水;重新开诊后候诊病人超过正常7%,则立即熔断结束就诊,医生准时下班,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医生的熔断调侃很快在网络上热传,并赢得点赞无数。这反映了医务人员对繁重工作负荷的无奈。随着普通门诊不限号等服务措施的推出,一些大医院、热门科室医生出一天门诊,需要看近百人次患者的情况时常出现。参照熔断机制,设置诊疗人次限制,能阻止源源不断涌向大医院的就医人群吗?大量的患者被阻断在医院门外,是否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面对大医院的人满为患,真正应该熔断的并不是医生的工作量,而是其背后盲目无序的就医格局。
根据2014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我国有近290万名执业(助理)医师,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76亿人次,按全年工作250天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只需诊疗10人次左右;即使每天只有1/4的医师出诊,平均每人每天也不过诊疗约40人次。这只是依据数字推算出的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大病小病看三甲”的就医格局,早已导致大医院门槛被踏破,小医院门庭冷清。
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医院看专家,还是到社区医院寻求帮助?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目前,我国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加上患者固有的就医习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未能对改变无序就诊现状起到太大的作用,实现分级诊疗仍然困难重重。
在引导庞大就诊人群到基层首诊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政府部门作出合理的制度性安排十分必要,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肯定不是启动熔断机制那么简单;为股市量身打造的熔断机制仅仅执行了4天就被暂停,恰恰也说明了限制性制度设计应更加谨慎、更加科学。
熔断机制的设计初衷,是在股市行情出现剧烈波动时,暂时冷却市场以保证市场安全。而解决看病就医的难题,需要冷却的是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看三甲”冲动,需要加强的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力量,需要调整的是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利益格局,设计这种医疗卫生的熔断机制,也许比股市还要复杂,牵涉的面更广,更加考验各方的智慧。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