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两会期间,医学人才培养的话题仍是医卫界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这些专家、学者表示,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已有不少,正在向培养均质化医学人才的方向迈进,但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层级需求因需培养人才。
规培是个好开端
“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赵铱民说,他是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推动者之一,当初建立这一制度的起因是,随着医学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生的医学教育机构在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培养医学生,以致于许多毕业生没有完全达到预先设定的培养目标。作为用人单位的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对这些毕业生进行“强化培养”,让他们具备一名初级医生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学人才均衡培养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各地培训水平有高有低,对参加规培医生的补贴政策落实程度也有较大差别。
“医学人才的培养仅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不够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也要加大力度。”刘忠军表示,住院医师规培让医生具备了基本素质,仅能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基本问题,不具备骨科、心血管等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经过专科规范培训的医生,才能基本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和水平。(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作为一位神经科医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陈琳则认为,医学人才要按需培养,所以前期规划设计非常重要,由政府主导设计,哪种级别的医疗机构需要达到什么能力水平的人才,做到供需平衡。“以我们神经科为例,在基层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技能,但要会治疗脑出血、脑梗死、卒中这样的疾病,要能做好疑难疾病患者的转诊”。
培训不能流于形式
“不能把住培医生作为单纯的学生对待,因为他们同时在提供劳动和服务,只不过是在高年资医生的带教下进行。”刘忠军建议,国家应该继续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投入,“规范化培训一定要规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使医生培养的时间成本增加,规范诊疗的能力和收入水平却没跟上”。
赵铱民说,现在很多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意见,核心问题是利益没有得到保证。“医学教育的学制本来就长,再经历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位医生的总体成长周期要长于其他行业。因此,当他们经过这些培训之后,社会应当对他们的学习和付出给予回报。”赵铱民说,我国医务人员的薪酬原本就低,在薪酬制度中,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收入也没有相应安排,因此需要改革来解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如果能将住培配套问题纳入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相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基层医生须更多关注
张健认为,在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大,在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下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有针对性。
“我认为5年的全科医生培养就可以胜任基层的工作,如果学习年限太久,医学生就会产生较高的目标期望,很难再回到基层,按需培养能用的人才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孙铁英表示,4年理论学习加1年实习轮转的医生,足已处理基层常见病,未来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能力,“临床路径也是提高诊疗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还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刘忠军表示,对基层现有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样要重视。“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继续教育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医生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严重不均衡,基层医生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
“地方和基层医学人才相对较少,医疗服务水平相对不高,难以留住病源;病源不足导致机构和人员收入水平不高,医疗技术提升渠道有限,难以留住医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刘忠军表示,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牢医生的基础素质,通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生专科诊疗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加快现有医生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地实现我国医生服务水平的均质化”。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