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企业医院改制(下)直面绕不过去的难题
提交者:jiuding
发表时间:2017-8-28
点击次数:2949
来源:本站整理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出现的企业医院,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要想完美转身,不容易。这其中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只有妥善处理好,才能不留遗憾。
留住人才才能保住“摊子”
宋德华脑海中总是闪回第一天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时的片段——空空荡荡的办公桌上,迎接他的是3封辞职信,其中一名还是大内科学科带头人。从那天开始,去一线“做思想工作”成了这位七台河七煤医院新任院长的头等大事。上任最初的100天,宋德华几乎跑遍了所有科室,瘦了整整5公斤。“压力来源于怎么留住人。”从企业医院一下子变成民营医院,让七煤医院有点慌神。改制之初,市里另一家大医院的招聘台子直接搬进了医院院子里,“明目张胆挖人”。宋德华说。
宋德华遇到的问题在企业医院改制中普遍存在。记者梳理近年来企业医院改制失败的案例发现,基本都与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骨干人才辞职有关。“以前每年走五六个人,现在一年至少20人,而且大多是骨干,科主任带着几个医生一起跑。”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医院负责人表示。
留下的人也“军心不稳”。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副主任杜创等人调研发现,医院改制后,虽然“单位”不在了,但并不代表“单位人”也随之消失。大量医院员工本就是企业员工,甚至是企业高管的家属,改制后管理困难,原主体企业即便想在管理上抽身,也很难完全斩断联系。一位已经转型的企业医院院长证实了这一说法,“有两部分人是目前不稳定的因素,一类是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一类就是有点能力却没有主见的骑墙派。”
“员工非常担心改制会带来动乱,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改革有没有信心。”国药东风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宏生说,目前,大多数国企医院机构臃肿,冗员众多,负担沉重,能人养不起,还要养闲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不起来。“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观念在很多职工思想中十分牢固,缺乏一定程度的生存危机感。所以,在他看来,《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组改制要充分听取拟重组改制医疗机构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这点很必要”。
“看不到发展前景”,这是七台河七煤医院大内科学科带头人的辞职理由之一。在宋德华看来,改制初期大家确实没感受到红利,旧有的一些优越感却受到冲击,因此有波动很正常。但是只要让大家充分了解政策,并尽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大多数人还是理解的。最终,这位递交了辞职信的学科带头人选择了留下。
“对企业医院来讲,招人成本远远大于留人成本。”何宏生认为,国企医院应从改革用工制度开始,制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科学机制,用契约界定国企医院和员工的行为,依法转变职工身份,优胜劣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
平衡公益性与合理收益
目前,企业医院改革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大量国内外的社会资本趋之若鹜、跃跃欲试。受访者普遍认为,社会资本客观存在逐利特性,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总是想赚钱就跑的现象在企业医院改制中不少见,更需要警惕。
“既然是热点,就不能排除凑热闹的鲁莽之人。有些手上有热钱的人可能想浑水摸鱼,挖个金矿。我奉劝这些人还是赶紧撤离,要不然最后会搞得遍体鳞伤。” 九州通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贤军强调,医院的管理运营有自己的特有规律,不是做贸易,更不是左手换右手。需要长期精心培育,要理性投资。
资本进入总归是要赚钱的,这无可厚非,但要在公益性与获得合理收益之间找到平衡。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何达博士提醒,国外一些医疗机构虽然是民营性质,但是对其收益进行了“天花板”设定,比如有的国家规定不能高于10%等。但是无论何种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后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此才能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介入企业医院改制的社会资本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柯贤军给出了3条:一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医院是重资产,需要长期投入,没有实力玩不转。二是要做好整体战略规划,不能想当然。有了战略之后,再慢慢匹配相应资源,要打有准备的战役。三是争取完整的产业链。对第三点,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员曹健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做全产业链容易分散精力,不太容易做好,国际上也很难找到优秀的典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卫生资产评估过程中,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地位不能忽视,谨防国有资产被贱卖。“因为卫生领域没有相关政策规定,往往只注重有形资产评估,有的医院算下来只有几千万元,与其实际价值严重不符。”曹健建议,卫生行业可以借鉴《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对卫生领域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强化政府部门监管是重中之重。“企业医院以股份制或者集中化、专业化运营等方式从母体剥离后,探路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家独大等。这就需要加强改制后的监管和引导工作。”曹健说,“监管层应把精力放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打击投机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
避免实践真空
“改制在前,配套政策在后,形成了实践真空。”一位改制后的企业医院院长说,以医疗服务价格为例,只要社会认同就应该能够自主定价,尤其是一些特色服务。“但上报时,收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
企业医保与社会医保衔接是目前企业医院面临的另一个“真空”地带。“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完善,职工非就业家属也有了基本医疗保障,这就让一些企业面临与现行的职工家属医疗费报销制度过渡衔接的问题。”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副会长邹殿清说。“虽然国家有政策推动企业医保与地方医保的统一,但在实践中推起来很难,毕竟涉及的补差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如何衔接还需要国家层面有更为细致、可操作的设计安排。”原吉林省白山市卫生局局长陈庆国说。
另外,企业医院虽然名为“企业”,但是距离落实现代医院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据何宏生调研,不少医院表面上业务红红火火,但财务人员深感营运资金“捉襟见肘”。企业医院长期以来在企业怀抱里基本上处于“事业状态”管理运营阶段,特别是核算方式的“事业化”处理,致使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经营意识模糊,不能从深层次分析医院盈利、亏损原因,掌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业务同经营的关联。
针对企业医院使用划拨地和无产权房十分普遍的情况,杜创建议,增强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国有资产评估、医院土地使用权问题、人员安置、医院营利性非营利性政策等方面,相关政策应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杜创同时表示,在此轮企业医院改制过程中,政府层面很给力。“在办理各项改制手续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统筹调度,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全力支持,各市政府和国土、房产、卫生计生等部门戮力同心,各矿业集团全力配合,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58宗土地由划拨变更为出让、393处房产更名、37个医疗机构营利性变更和几十项医疗证照的变更工作。”晋商联盟董事长李建国说。
免责声明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的版权归版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